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46篇 |
海洋学 | 2篇 |
天文学 | 1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贵州镇远马坪"东方一号"岩体为中国最早发现的原生金刚石矿,受当时只有金伯利岩才含金刚石矿及后来西澳阿盖尔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原生矿等的影响,先后定名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金云火山岩等。最近专题调查分析研究表明,镇远马坪地区含金刚石母岩,其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更接近澳大利亚典型金伯利岩,白坟地区岩体则类似于澳大利亚典型钾镁煌斑岩,建议将镇远马坪地区"东方一号"等岩类定名为角砾凝灰质金伯利岩,白坟地区岩类定名为钾碱镁闪石-透辉石-金云母钾镁煌斑岩,镇远地区兼有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的特征,与西澳大利亚极其类似,镇远地区乃至黔东地区具有较大的金刚石原生矿找矿勘查潜力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2.
贵州镇远马坪地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含金刚石母岩——钾镁煌斑岩的发现地,既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最丰富的含金刚石母岩出露区,也是中国金刚石原生矿找矿的重点区域。以往针对该区的金刚石原生矿勘查工作重点多集中于对其寄主岩石特征的研究上,如岩体侵位方式、矿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侵位时代等方面(卢登蓉等,1989;罗会文等,1989;江万,1995;方维萱等,2002;杨光忠,2013),而对于金刚石本身晶貌学特征的研究较少,且受当时测试技术条件的限制,有关金刚石晶貌特征所对应的找矿信息揭示不够充分。鉴于扬子地台金刚石找矿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镇远地区钾镁煌斑岩中金刚石矿物自身特点开展晶貌学研究,进而反演、推测其结晶和生长过程,并由此探讨寄主岩石源区特征、母岩形成条件,为扬子地台金刚石原生矿找矿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半潜式平台在波浪作用下的载荷敏感特性,根据频域计算得到的水动力衍射/辐射结果,将动水压力作为输入项,利用ANSYS软件进行两型半潜式平台对波浪载荷的敏感性分析。以此对比两型平台响应特性,确定危险工况,并为平台整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其中A型平台为柱稳式半潜平台,B型平台以A型平台为母型进行了水动力性能优化,以适用于北海海域作业环境。研究发现:两型平台的应变均在弹性形变范围内;两型平台会在相似位置处出现较大的等效弹性应力和应变分布,但相比于母型平台A,B型平台在立柱与浮体连接处也存在明显的高应力区;各波浪入射角度下,两型平台的入射波浪最危险周期不同,且存在B型平台响应大于A型平台响应的工况,因此基于水动力性能改进的B型平台,结构上可能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4.
35.
李永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47(2)
松南气田属于致密火山岩气藏。根据松南气田大量火山岩气井产能测试数据,以气井产能为依据进行分类,并分别统计它们的岩性、密度、声波时差、孔隙度、渗透率、阻抗范围,建立松南气田致密火山岩储层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识别不同类型储层的宏观、微观孔隙-裂缝组合特征,研究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孔隙-裂缝发育模式。并进一步根据储层类型、地震反演孔渗参数,探讨了大型火山岩气藏潜力目标区优选方法。松南气田火山岩储层可分为I类未措施高产、II类措施后高产、Ⅲ类未措施不出气、Ⅳ类致密层四类。四类储层对应四种储层发育模式:I类储层为原生孔+微裂缝型,II类储层为次生孔+微裂缝型,Ⅲ类储层为原生孔+构造裂缝型,Ⅳ类储层为次生孔+构造裂缝型。潜力优选研究表明,YS1断块2号、3号目标体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储层分类更适合于本区致密储层的实际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36.
综合利用以往资料发现,贵州施秉下翁哨地区存在特高浓度镁铝榴石、铬尖晶石等自然重砂异常,且长期未能解释其来源及金刚石找矿指示问题。由于资料形成于"文革"时期,有人怀疑其可靠性,通过针对性的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佐证了该异常的客观存在和以往资料的可靠性。镁铝榴石和铬尖晶石自然重砂含量水平实属罕见,异常区分布于高出现代河床200m的斜坡上部,残积于古河道砂砾石冲积层(?)中,矿物学分析未见重砂矿物明显的搬运磨蚀痕迹,电子探针分析分属于G9镁铝榴石和S5铬尖晶石,应主要来源于石榴和尖晶二辉橄榄岩,系载体母岩——钾镁煌斑岩就近风化残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38.
沿着1992年6月28日M7.4兰德斯地震的断层线,我们在11个地点安装了7个台的流动地震观测网,台站离断层线的最大距离只有1km。我们发现在S波后面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对长周期的波列,而且这个波列只有当台站和发生的地震两者都很靠近断层线时才显示出来。我们把这个波列解释为局限于低速断层带内的地震导波。为了研究导波振幅随与断层线距离的分布,以及导波随沿着断层线传播距离的衰减,我们利用尾波规一化法来消除震源与记录位置的影响。规一化后的导波振幅在3-4Hz处出现一个谱峰,该谱峰随着远离断层线衰减很快。频谱幅度在高频段(8-15Hz)出现相反变化趋势,即随着远离断层线而增加。规一化的导波振幅在3-4Hz处也显示出随沿断层带的震源距加大而系统减小,由此我们推断出表观Q值为50。为了证实导波的存在,我们在断层上的11个观测地段中的一个布设了31个台站的密集台阵。记录的结果给出了确凿的证据证实了与断层带有关的导波的存在。我们将导波模拟成夫于两个均匀半空间的速度V_s为3.0km/s的低速波导中传播的S波,从波形模拟推断出波导宽度大约为180m,其剪切波速为 2.0-2.2km/s,Q大约为50。具有清晰导波的余震的位置显示出沿侧向和沿深度的有规则的分布,在三维空间中勾画出了低速断层带的范围。我们发现断层带延伸深度至少10km,这条断层带很明显向南延伸,穿过平托山断层,因为在平托山断层以北的地震台上观测到震中在南面的地震的导波。另外,在主震震中以北大约20km的断层弯曲处断层带出现不连续,在地震台和震中位于断层同一侧时就观测到了导波,而各在一侧时就没有观测到导波。 相似文献
39.
对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铬尖晶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主量元素和LA- ICP- MS微区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镁铝榴石主要属于G9型(约占87%),次为G12型(约占11%)和G3型(约占2%),源区为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当其与橄榄石共生,获得平衡温度(tNi)为686~1225℃,压力(PCr)为1.9~4.0 GPa,少数落在形成金刚石的主要温压范围内(压力约4.0~6.5 GPa,温度约950~1300℃);铬尖晶石主要来源于橄榄岩尖晶石捕虏晶(Xen)(约占90%),少量为铬铁矿(Chr)(约占10%),个别落在全球原生金刚石中铬铁矿包裹体的范围内。研究认为,恢复区域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以来的古地貌,寻找金刚石指示矿物的母岩体/新岩体及开展其矿物间的对比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加里东期以来区域的地幔物质组成、岩石圈厚度和热状态等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扬子克拉通的演化、深部地幔结构剖析和金刚石成矿事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0.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床含矿蚀变斑岩石英颗粒中高温高盐度沸腾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浅成低温、低盐度热液型矿床。本研究通过对该矿床含矿蚀变斑岩石英颗粒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存在大量多相包裹体与气体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共生。显微测温显示这些包裹体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374~404℃),盐度高达48%NaCleqv。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多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除了石盐外,还有赤铁矿、重晶石、黄铜矿与黄铁矿等。这些捕获有高温高盐度沸腾包裹体的石英颗粒可能是早期成矿流体在硅化交代蚀变的过程中重结晶形成的,而不是斑岩体的斑晶。这一结果表明该矿床深部存在高温、高盐度的沸腾包裹体。这种高温高盐度的沸腾流体包裹体及多相包裹体中黄铜矿、黄铁矿等子矿物是斑岩型矿床的典型特征,因此该发现表明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在深部可能转变为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