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韩银学  李忠  韩登林  彭守涛  刘嘉庆 《岩石学报》2009,25(10):2405-2416
白云岩成因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白云石化流体的来源.本文选择塔北东部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白云岩、云质灰岩作为研究对象,在沉积学和岩石学基础上对基质白云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岩、云质灰岩中Sc、Th、Hf、Zr等元素的含量远远低于这些元素在陆源沉积物中的含量,并且Th、Zr的含量与Y/Ho比值间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La的正异常、较高的Y/Ho比值等特征均表明塔北东部下奥陶统蓬莱坝组碳酸盐岩形成的环境为未受陆源物质混染的浅海相沉积.而白云岩负Ce异常、正La异常、轻微富集的Gd正异常以及La正异常与Y异常的正相关性等典型稀土元素特征均反映了白云石化流体具有典型的海水来源特征;而基质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之间的ΣREE+Y,ΣLREE和∑HREE含量差异表明,在白云石化过程中稀土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流失,且HREE较之于LREE更易于发生流失,因此白云石化过程中成岩流体对HREE的移出量大于LREE的移出量是塔北东部下奥陶统白云岩具有相对富集的LREE及相对较低的Y/Ho比值的主要原因.结合岩石学、沉积学、微量元素以及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塔北东部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基质白云岩是海水白云石化作用的结果.个别白云岩样品的Eu正异常以及同层位构造裂隙方解石的δ~(18O) 、~(87)Sr/~(86)Sr以及流体包裹体均表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受到后期热液流体的影响,但其对研究样品基质白云岩的影响程度比较弱.  相似文献   
112.
橄榄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对研究岩石成因、岩浆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橄榄岩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低(∑REEs=0.1~1μg/g),且存在镁、铁等基体元素的干扰,难以准确测定。前人通常利用高压密闭酸溶-离子交换法处理样品,将稀土元素与镁、铁等基体元素分离,达到了预富集的效果,但耗时长(消解时间接近7天)、操作步骤繁多,不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本文建立了过氧化钠碱熔、Fe(OH)_3和Mg(OH)_2共沉淀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通过离心使溶液与沉淀分离,从而实现了稀土元素与镁、铁等基体元素的快速分离,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稀土元素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17~2.18 ng/g,加标回收率为95%~101%,国家标准物质(GBW07101和GBW07102)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0%,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小于10%。该方法既减少了分步沉淀过程中带来的损失,也缩短了分析周期(消解时间仅需一天),操作简便,分析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3.
郭春涛  高剑  李忠  张磊 《地球科学》2017,42(3):421-434
泥盆纪-石炭纪是南天山洋-塔里木盆地北部陆缘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选取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泥盆统-下石炭统露头剖面,在沉积体系、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LA-ICP-MS分析砂岩样品.结果表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砂岩碎屑颗粒以单晶石英为主,(变质) 结晶岩岩屑极少,物源构造属性主要指示陆块物源区;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电气石和TiO2矿物等稳定重矿物为主,反映相对远距离的源汇体系和稳定的构造背景;2个年代学样品具有类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和Hf同位素特征,主要反映了383~479 Ma、710~932 Ma、1 752~1 936 Ma、2 419~2 597 Ma共4期构造热事件,并以前两期为主.对比研究显示,上述碎屑物源以塔里木盆地内古隆起为主,同时还可能有来自阿尔金造山带、西昆仑造山带的再旋回沉积.但并没有记录到来自盆地北侧造山带和岛弧的物源信息,说明该时期南天山洋盆并没有闭合,塔里木盆地北缘西部可能不存在洋盆的向南俯冲,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其可能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14.
郭春涛  董顺利  李忠 《地质学报》2019,93(11):2759-2769
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发生急剧突变的地球动力学来源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地区寒武系—志留系剖面的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以此厘定研究区物源体系并刻画该地区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碎屑锆石样品记录了~500Ma、~800Ma、~1000Ma、~1800Ma、~2500Ma共5期构造热事件。对比潜在物源区,上寒武统物源主要为盆地内碎屑物的再循环沉积,直接来源于柯坪或邻近地区的局部隆起,最终来源于盆地内更古老岩石的风化剥蚀。至早志留世,物源区则可能增加了昆仑造山带,同时也说明早志留世西昆仑洋已经俯冲闭合,甚至隆升形成高山。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晚奥陶世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突变、台地消亡的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于盆地南侧的洋盆的俯冲闭合造山,而是否有来自北侧洋盆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但即使有来自北侧洋盆活动的影响,其力度和范围也远小于南边。  相似文献   
115.
西南三江中段兰坪盆地是著名的金属成矿区,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铜、铅、锌、银为主。2012—2016年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1∶25万丽江市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平均采样密度为1.02个/km2,采样介质为代表汇水域基岩成分的岩屑,样品粒级为-10~+60目。以兰坪盆地内的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盆地内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仅从元素富集系数的大小来判断研究区内有利矿种的方法欠妥;进而为消除元素的风化富集效应而采用变值七级异常划分方案绘制了该区地球化学异常图,并对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进行异常圈定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所圈定的异常区不仅与该区典型矿床在空间上相吻合,而且单元素异常级别或平均异常强度也与矿床的规模相一致,已知矿床均位于平均异常强度达3级以上的异常区。除典型已知矿区外,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示兰坪盆地东北部老君山地区和盆地中南部白洋厂南部地区是盆地内寻找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6.
本文论述了近地形对测点上重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今后建立观测平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7.
华南右江盆地中三叠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盆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右江盆地是一个较典型的反转盆地。对右江盆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进行了典型分析,识别出中三叠统有两种层控金矿类型,即盆缘和槽缘改造型。较优的含金建造和印支-燕山期右江盆地反转诱发盆地(含烃)卤水自南向北的区域性流体活动,是导致金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8.
20 0 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于 10月 16日至 19日在武汉市进行。这次大会是根据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的决定而召开的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协办单位 :中油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公司胜利油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以及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经过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及全体参会代表的共同努力 ,特别是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的具体组织和周密准备 ,大会取得圆…  相似文献   
119.
我国东部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及转化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李忠  孙波  林心雄 《地理科学》2001,21(4):301-307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计算了我国东部土壤的有机密度和储量,并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影响农田土壤中有机碳转化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为2.5-73.3kg C/m^2,平均值为10.5kg C/m^2,而在东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为3.9-16.7kg C/m^2,平均值为9.52%kg C/m^2。随着木质素含量和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植物物质的分速率下降,而土壤温度,pH和游离碳酸钙含量的增加促进了 植物物质的分解;淹水的水田中植物物质的分解速率通常低于旱地;土壤性质和有机物组成对植物物质分解的影响可以掩盖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土壤游离碳酸钙可以掩盖土壤质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TSP—202探测系统在新倮纳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李忠 《地质与勘探》2002,38(1):86-89
就TSP-202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在实际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中所产生的预测精度误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构造地质力学的手段,概率论和材料力学的理论来调整系统探测探索角,以实现精度校正的方法,经在新倮纳隧道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