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单砂体划分和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因素与生产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影响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发现影响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主要有3个:(1)孔隙结构特征。一般孔隙结构越复杂,孔径越小,开发效果越差。(2)砂体内部构型。砂体建筑结构越复杂,开发效果越差。(3)夹层频率的影响。适量的夹层提高厚油层的开发效果,而过量的夹层,则降低开发效果。除地质因素以外,还分析了渗流特点、贾敏效应以及压敏效应等开发因素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开发效果越差;贾敏效应降低开发效果;压敏效应越严重,开发效果越差。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5种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措施:以小层为单位按单砂体合注合采、水平井开发、适当放大生产压差、尽量减小井距以及早期注水。  相似文献   
32.
水电工程环境边坡上任一小型局部失稳块体均会对其下水工建(构)筑物和人员造成巨大威胁,对环境边坡的评价应重点关注局部、个别块体的稳定性的调查与评价。卜寺沟水电站环境边坡共发育危险源100处,其中左岸发育61处,右岸发育39处,在大量精细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按地质成因、规模、破坏机制对其进行分类。按地质成因将危险源分为孤石(群)、危石(群)(一般100m3)、危岩体、高位覆盖层等4种类型。考虑危险源自身稳定性及工程重要性程度,选取危险源自身、途径边坡、触发因素等3个一级指标,选取与一级指标对应的9个二级指标和32个基础指标,建立指标齐全、易于操作的环境边坡危险源危险度评价体系,按评分值大小将危险度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卜寺沟水电站环境边坡危险源危险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度的危险源为19处,中等危险55处,低危险度26处,评价结果较符合实际,该体系对于危险源防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33.
利用新增一台同型号SD-3A型自动测氡仪进行新老仪器间对比观测实验,通过改变不同引水管、脱气装置、引水管流量等方式来找出影响气氡观测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半年的对比观测实验,共取得对比观测数据4 433组,根据对比观测实验1至实验5对出水点A的观测结果显示,主测仪器和对比观测仪器对出水点A的观测结果同步,说明主测仪器工作正常,这也与历次标定检查结果一致.而日常监测所测得的低氡值及大幅度动态变化是泉点自身观测采样氡含量变化的正常反映.  相似文献   
34.
近30年中国水稻种植区域与产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综合80年代初以来的农作物面积与产量统计、耕地分布、农业灌溉分布以及作物生长适宜性分布等多源数据,利用基于交叉信息熵原理的作物空间分配模型(Spatial Production Allocation Model,SPAM),获得了我国10km像元尺度的水稻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80年代初以来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来看,在全国水稻种植区域内发生变化的地区中有超过50%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出现缩减态势,但仍有近70%的地区水稻产量在增加。空间变化来看,种植面积缩减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而增加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等省,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因此向东北方向迁移约230km,产量重心向东北迁移约320km。同时,研究还发现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对产量增减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产量增加表现为面积与非面积因素的共同作用,数据显示种植面积扩展对水稻增产的平均贡献率约54.5%,而在产量减少的区域,面积缩减对减产的贡献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工程控制网投影变形方法的研究,得出了构造工程椭球与坐标换算的三种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对实际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总结出构造高速铁路工程椭球的最优方法,从而保证了既有投影面与工程椭球面的最佳吻合。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与深水沉积物重力流沉积紧密相关的湖相致密油气与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断陷湖盆陡坡带由于受"沟梁对应"的地貌特征影响且受控于边界断层,水下重力流沉积扇体发育,也因此成为湖相致密油气与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以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分为纯上次亚段和纯下次亚段)为研究对象,以岩芯,地震,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深水沉积体系主要发育砂质滑动-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底流改造沉积,浊流沉积和深湖泥岩沉积五种类型,根据不同岩相组合特征划分出重力流沟道微相,砂质碎屑流舌状体微相,远端朵叶体微相三种微相类型;沙四段上亚段经历了从低位域到湖侵域再到高位域的转换,纯下次亚段在低位域时期经历了胜北断层幕式活动,是形成该时期深水重力流沉积在三级层序整体上呈退积发育,四级层序内部呈进积发育的主要原因,而纯上次亚段高位域时期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使得该时期在三级层序内呈现退积到加积,四级层序内呈现稳定进积的特征;深水重力流搬运过程中由"流动分离作用"引起的"流体性质转换"可以较好地解释平面上重力流沉积类型随搬运距离由近及远的差异性分布以及"远端砂质碎屑流沉积"的形成。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金象移动121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结构、特点、主要功能、建设背景、运转方式、服务流程以及对通信发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8.
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供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间断电源即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电源新技术,它具有应急供电、稳压、稳频、抗干扰、防止浪涌等功能,在各行业都有广泛应用。本文在介绍UPS简要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主要针对UPS使用中的实用技术问题进行说明,供台站使用时参考。IUPS的基本原理如图1示为UPS基本结构(以在线式为例)。UPS一般由整流器、逆变器、静态开关、蓄电池组成。正常情况下,市电经整流对电池浮充电,并对逆电器供电,逆变器将直流转换为交流向…  相似文献   
39.
林娜  陈宏  李志鹏  赵健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3):60-63,95
针对南方复杂地区水稻遥感信息提取研究中机器自动学习分类研究较少、分类精度不高的问题,以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为研究区,基于GF-1号卫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遥感分类算法对研究区内水稻田信息进行提取。首先通过优化面向对象分割参数和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参数,提取并调用了影像中的多种特征;再对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纹理特征、几何特征进行特征空间优选;最后通过设置4种特征优选试验进行对比,得到最优分类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特征空间优选的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的水稻提取精度高达90%,分类总体精度可达87%,Kappa系数为0.85;与其他试验结果相比,漏分和误分现象较少,实现了南方地区水稻信息高精度自动识别。该方法计算特征少、实现简便,对于国产高分卫星影像在南方复杂地区作物自动提取中的应用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40.
普朗铜矿床是格咱岛弧内最大的斑岩型Cu-Au-Mo矿床,主矿体的展布与复式斑岩体、岩体裂隙发育程度、钾化与青磐岩化蚀变带分布密切相关,为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次在对首采区8线剖面进行构造-蚀变-矿化编录的基础上,开展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研究,通过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到3组矿化元素组合,结合矿床地质特征, F1(Ag、Cu、Au、In、Se、S、Co、Fe、Zn、K、Ba、LREE、HREE)为Cu-Au矿化元素组合, F3(Rb、Be、Nb、Ta、Th、U、Mo、Re、LREE)为Mo-Re矿化元素组合, F4(Cu、Au、Se、Mo、-Ca、-Sr)为Cu-Au-Mo矿化元素组合。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表明:(1)F1、F3、F4因子在浅部的异常与已知矿体位置基本一致,深部未封闭异常指示剖面深部东侧具有较好找矿潜力,可圈定有利找矿靶区;(2)同时出现了两组Cu-Au矿化和两组Mo矿化组合异常叠加,指示具叠加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