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21.
渤海湾西岸BQ1孔揭示的沉积环境与海面波动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渤海湾西岸BQ1孔位于歧口凹陷区内,孔深95.6 m,揭露了晚更新世以来比较连续的沉积.通过对109个样品鉴定和环境分析,共分辨出Ⅰ、Ⅱ、Ⅲ三个海相层及其内部的海面波动.每个海相层内均有前后2次海侵高峰和中间的海退.在全新世海侵层中共区分出9次海面波动,分辨率达500~800a级;第Ⅲ海相层存在5次海面波动,与深海O同位素的5a、5c、5e分期的峰值大体对应.在海相层中,海陆过渡相层位占较大比例,其中的石膏结晶和黄铁矿晶簇是该相的重要指相矿物.所见的Ⅰ、Ⅱ、Ⅲ海相层皆为平均海平面下数米的浅海沉积.  相似文献   
22.
23.
24.
以渤海湾西岸大港区穿港路采土场内贝壳堆积层中的闭合贝壳、单瓣贝壳和贝壳碎屑为对象,开展全新世再搬运贝壳的驻留时间效应研究。通过对5个剖面(剖面2、4~7)、3个层位的15个贝壳测年样品(闭壳合、单瓣壳和贝壳碎屑)AMS14C年龄对比,初步获得研究区单瓣贝壳(或腹足类)的驻留时间经验值为440a、贝壳碎屑的驻留时间经验值为650a。  相似文献   
25.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全新世地质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的有孔虫组合划分为5种沉积环境7个带(亚环境),从下向上依次为晚更新世陆相(Ⅶ带)、早全新世海陆过渡相(Ⅵ带:沿海低地与潮间带)、中晚全新世海相(Ⅴ带:潮下带-浅海,Ⅳ带:低潮线附近)、晚全新世海陆过渡相(Ⅲ带:开放潮间带,Ⅱ带:渴湖)和河流泛滥相(Ⅰ带:古土壤及洪积层)。^14C确定了全新世底泥炭始于9486 cal BP,Ⅳ带始于约4696 cal BP。Ⅱ带所处的渴湖环境,从约4000 cal BP直至隋唐温暖期之前,历时约2700年。隋唐暖期古土壤发育向南东减弱至逐渐消失,说明在比兴坨更靠近渤海湾的地方,潟湖持续的时间更长。广泛存在的潟湖,是牡蛎礁平原晚全新世的重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26.
AMS~(14)C测年揭示的渤海湾沿海低地第Ⅱ海相层年龄(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志文  王福  李建芬  姜兴钰  陈永胜  王宏 《地质通报》2016,35(10):1607-1613
在初步获得渤海湾海河南部沿海低地第Ⅱ海相层年龄大于43.5ka BP的基础上,在沧州北部和海河北部的沿海低地又利用6个新的机械钻孔岩心,建立了2条垂直于现代岸线的长剖面。根据沉积物岩性和有孔虫查明了第Ⅱ海侵层在剖面中的空间分布,并获得一组新的AMS~(14)C年龄数据。结果显示,在第Ⅱ海相层中新获得的9个AMS~(14)C年龄同样均大于43.5ka BP。至此,渤海湾3条垂直现代岸线剖面10个钻孔的第Ⅱ海相层的21个AMS~(14)C年龄均大于43.5ka BP,进一步证实了普遍发育于渤海湾沿海低地的第Ⅱ海相层形成于MIS 3阶段早期或MIS 5阶段,而不是前人认为的23~39ka BP。  相似文献   
27.
渤海湾西岸晚第四纪海相地层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T113孔和BT114孔是位于渤海湾西岸地区的2个80 m全取心钻孔。通过对钻孔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及生物组合等特征分析,结合AMS14C和OSL(光释光)测年结果,揭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本地区主要发育3个海相地层:自下而上为中更新统上部的第三海相地层(简称“海三”)、上更新统的第二海相地层(简称“海二”)和全新统的第一海相地层(简称“海一”),指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发生的3次主要海面波动。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海三,海二和海一分别发育于MIS(深海氧同位素阶段)7、MIS5和MIS1的高海面时期,说明渤海湾西岸中更新晚期以来地层记录的海面变化趋势与全球变化一致。与前人的传统认识不同,认为受全球海面及渤海海峡地貌共同影响,MIS3时期研究区并未发生大范围海侵。通过多个钻孔的对比分析,3个海相地层在渤海湾西岸地区的分布较广,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不同钻孔之间同一海相地层的高程和厚度的较大差异指示本地区在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较强的差异性沉降活动。  相似文献   
28.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海岸带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研究小组)自1998年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任务以来,以滨海新区及渤海湾西岸海岸带为主要研究基地所取得的基本成果:(1)确立了泥质海岸带(沿海低地-潮间带-浅海区)地质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a)晚更新世以来-"小冰期"、(b)"小冰期"结束-现...  相似文献   
29.
现代沉积物测年方法已经在海岸带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开放潮坪地区还存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通过210Pb进行沉积速率计算时,常量初始浓度(constant initial concentration,简称CIC)模式和恒定补给速率(constant rate of supply,简称CRS)模式给出的结果通常差别很大,即使是与137Cs时标法进行比对时,有时也不易解释.这严重制约了现代沉积物测年方法在开放潮坪及浅海区的应用效果.有鉴于此,选取了其中的1个典型站位的柱状样品,同时开展210Pbexc过量的210Pb的CRS模式和CIC模式计算,并与137Cs时标法进行对比,结合区域沉积历史数据,对210Pbexc的CRS模式和CIC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现代沉积物测年在海岸带地区的应用和解释提供了过程参考.结果显示,对210Pbexc数据分段采用CIC模式获得的结果较CRS模式获得的更为可靠.这是因为海岸带地区,被潮流搬运来的沉积物更容易满足CIC计算模式所要求的前提条件,即沉积物中的210Pbexc初始比活度是恒定的.作为一般数据使用者,更倾向于通过210Pbexc测年方法(也就是CRS模式)能够获得每一层的年龄,但在海岸带地区应用该方法时就需要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30.
天津潮间带高程现状与滨海新区城市安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福  裴艳东  李建芬 《地质通报》2010,29(5):682-687
通过6条潮间带水准测量剖面,对天津滨海新区潮间带的高程及坡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显示:人工岸线(海堤、海防公路等)与滩面交汇处的高程为+0.22m~+0.73m(1956黄海高程);天津潮间带的平均坡度为1.25‰,海河南侧滩面的平均坡度为1.09‰,较北侧1.33‰小,海河北侧从蛏头沽剖面(1.21‰)到大神堂剖面(1.58‰)滩面坡度呈现变大的趋势;结合潮位观测数据,获得了潮间带的出落宽度,永定新河潮间带最宽,为1730~1810m,大神堂潮间带最窄,为1090~1160m。与20世纪80年代对比,滩面已变陡、变窄。进一步的滩面高度与潮位对比发现,滩面与人工岸线交汇处的高程均低于平均高潮位,揭示了海防设施受到海水直接影响的现状。海防设施真正地成了保护城市的唯一屏障,因此应该进一步加高、加固海防设施,提高防灾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