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促进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新时代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性以及我国相关立法过程和管理措施;重点围绕我国海岛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践,以南麂列岛、獐子岛和舟山群岛为例,分别分析保护修复、生态利用和绿色开发3种海岛生态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保护修复型以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生物资源及其生境修复为主,生态利用型以坚持生态理念、提升产业科技含量、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科学规划和管理为主,绿色开发型以制定规划、构建合理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为主;3种模式的共同点为海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交叉选择和综合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岛生态发展的6点建议,即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加强动态监视监测和大数据整合、建立全链条标准化体系、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2.
基于灰度直方图和几何特征的声纳图像目标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形状因子和长、宽、高等几何特征,与目标类别具有很大的关系,而灰度直方图也是目标物理特性的直接表现。根据采用马尔可夫随机场理论分割后的声纳目标和阴影图像,利用其灰度直方图曲线进行目标的聚类分析,再利用几何特征进行类别识别,经实测的数据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表征不同目标的物理特性,从而区分不同类别的目标,避免了目标绝对反向散射强度的复杂计算,增强了抗噪性。以搜寻目标的几何特征为输入参数,可迅速锁定要搜寻的目标,借助其它探测手段,实现目标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73.
多波束勘测的数据编辑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仪器自噪声、海况因素或多波束声纳参数设置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多波束勘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噪音,而剔除假信息,恢复、保留起初信息,是后处理精确成图的必要前提。作者根据使用不同多波束系统的经验,并结合763计划海洋领域多波呸后处理软件研制的最新成果,提出用趋势面拟合法和投影法对海量多波束勘测数据进行编辑,在投影法的基础上,进上步提出用“水深分层法”、“相邻波束及相邻测线对比编辑”和“参考地形变化趋势编辑”等  相似文献   
74.
东海陆架两期沙脊的时空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高分辨率的单道地震和多波束测深数据,识别并对比了东海陆架中部同一海区相距20余万年的层U14和层U2两期沙脊群,其中层U14期沙脊属于埋藏沙脊,位于东海海底以下90m深处,推测属于距今320~200ka的海侵体系域(TST),沙脊顶界面是该期海侵的最大洪泛面(MFS);层U2期沙脊位于东海陆架,属于衰退沙脊,系末次盛冰期(LGM)以来的TST,顶界面是LGM以来的MFS。尽管两期沙脊形成年代相距20余万年,地层层位相距近90m,但是沙脊群总体走向一致,表明距今2×105/a以来东海陆架潮波基本格局稳定。从层U2期可识别出4个亚期沙脊,通过多波束海底地形图可识别出4组走向的沙脊,多亚期、多走向沙脊是LGM以来海平面阶梯状波动在海底地形演变过程中的响应证据。  相似文献   
75.
南海西南海盆构造演化的热模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西南海盆的张裂和海底扩张是白垩纪末至中始新世南海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构造事件.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该区的热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变形、温度结构的计算,研究了西南海盆张裂变形、海底扩张持续时间、地幔物质上升、地壳岩墙沿扩张中心的挤入扩张活力、岩浆活动等.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其深部动力学条件不足,海盆一次扩张持续时间在10~15Ma之间,其后地幔物质的上升活动逐渐停止,地壳失去扩张动力,使得扩张中心成为残留扩张中心的死亡裂谷,而未构成中脊或中隆带.虽然该处地幔物质上升的潜力不足,但伴随局部的断裂,尤其是盆、缘边界的拆离拉张,仍能产生相当强烈的岩浆喷溢活动,导致此区海盆成型之后的海山崛起.  相似文献   
76.
根据高分辨率重、磁测网数据的分析,结合多波束海底地貌的构造解释,南海海盆新生代经历了两期不同动力特征的海底扩张,25 Ma的沉积-构造事件是其重要分界.早期扩张从约33.5 Ma开始至25 Ma停止,在东部海盆南、北两侧和西北海盆形成了具有近E-W向或NEE向磁条带的老洋壳,是近NNW-SSE向扩张的产物;晚期扩张从2...  相似文献   
77.
穿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的OBS广角地震剖面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南海中北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使用2D射线追踪正演和反演方法,拟合了一条南海中北部陆缘的OBS广角地震剖面(OBS2006-3).该剖面穿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长319 km,NNW-SSE走向,共投放海底地震仪14台.速度结构模型表明:潮汕坳陷存在巨厚的中生代沉积,最大厚度达到8 km,速度从顶部的4.4 km...  相似文献   
78.
79.
Three NE-trending linear structural zones with different strikes are present in the Eastern Sub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y are distributed in the 350-km-wide central region of both sides of the Scarborough seamount chain, representing a morphological indication of the basement faulting. These three zones correspond respectively to three spreading episodes: the magnetic anomalies 6c -6a (24-21 Ma), 6a - 5e (21 - 19 Ma) and 5e - 5d (5c) (19 - 16 Ma). Instability, subsection and asymmetry characterize the seafloor spreading of the subbasin. The spreading directions change in a continuous way in each of the zones, but abrupt changes by 3°-5° occur when cross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zones, reflecting that the spreading direction has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gradual and sudden changes. NW-trending transform faults of the spreading become progressively densely distributed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cutting the NE-trending zones into several segments, between which the strikes of the NE-trending zones have marked changes. Such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spreading axis is associated with subsection along the strike. Around 21 Ma (magnetic anomaly 6a), there was an important event of spreading acceleration, with the full rate rapidly increasing from 30.54 km/Ma to 42.88 km/Ma. This rate increment event corresponds to the sudden changes in the spre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sement faulting, sedimentation, volcano activities, etc. The asymmetry of spreading over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Eastern Subbasin is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at over the western part, and the spreading rate is markedly larger on the southern side than on the northern side. As a result, the oceanic basin is wide in the east and narrow in the west, forming a significantly asymmetric pattern.  相似文献   
80.
中更新世以来长江口至冲绳海槽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对1996年中法合作自长江口至冲强海槽获取的5600km高分辨率电火花单道地震及部分多道地震资料进行全面判读研究,并与位于陆架中部的DZQ4井岩性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划分出东海陆架研究区自中更新世以来3类共11个地震层组,对每个地震层组的顶=底边界,内部主要地震相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各地震层组主要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合理推测,并与氧同位素期和全球冰期进行对比,对研究区主要地震相进行了归纳,划分出4大类共13个亚类的地震相,不同地震相类型再现了不同地震时期的沉积环境,并对研究区4期潮流沙脊,多处典型夏天河道和两处海底峡谷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