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海岸线人工解译提取的复杂性,研究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海岸线自动提取技术。以WorldView-2影像为例,对研究区内的人工、砂质和基岩3种类型海岸水边线分别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分析不同水边线两侧地物的光谱特性,根据二者的光谱差异构建有效的特征波段,然后利用阈值法实现各类型海岸水边线的自动提取,进而通过进行潮位校正获得海岸线,大大提高了海岸线提取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52.
海底地名通名的分类与命名是地名命名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海底地名通名实际上是海底地貌类型的名称。在总结国内外已有陆地和海洋地貌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貌分类的海底地名通名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53.
李四海 《海洋测绘》2003,23(4):29-32
探讨了多波束测量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多波束测量系统产生的海量探测数据,为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机会。通过可视化技术可以在不降低原始数据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多源数据的融合显示。对DTM数据进行光照、明暗和三维处理,可以创造一种直观、易于理解的可视化效果。将反映物质属性的信息作为假彩色纹理,叠加到地形之上,在交互式分析工具的支持下,可以使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海洋地质、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洋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多时相卫星图像的解译和对比,简述并分析了辽、冀、津3省(市)临界区约200km海岸特征与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55.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海洋卫星宝贵资料的作用,本项目以长江口为研究示范区,利用第四代可视化计算机语言IDL为工具,研究开发了HY—1卫星资料的植被信息提取应用系统。该软件不但具有通用的图象信息读取、彩色合成、边缘增强、平滑处理等信息增强功能,还具有不同植被指数计算、植被指数基础上的监督和非监督分类等专用功能。基本能够满足利用HY—1卫星数据提取植被信息的要求。目前,该系统经过试验运行和实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率和精度较高的植被遥感信息提取、分类结果。从而为有效应用HY—1卫星数据进行植被资源信息的提取提供了重要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56.
简要介绍了通用大洋水深制图(GEBCO)的发展历史、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等基本情况,以及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GEBCO为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对我国开展海洋制图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相关海洋信息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7.
海底地形地貌分类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分类方法需要结合多学科知识完成。海底地形地貌中典型地理实体类型的界定也是海底地名命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海底地名的准确性。国际海底地名命名分委会(SCUFN)在此领域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包含54类海底地理实体类型的海底地名通名列表。但由于命名方法的限制,目前SCUFN有关地名通名的界定原则多局限于对地理实体外表形态的判别,较少考虑其地质成因和构造性质,这也造成了许多地名提案出现了审议—通过—推翻—重新审议的情况。在分析海底地形地貌类型的基础上,总结现有的海底地理实体分类方法,并针对海底地名命名出现的地理实体类型界定争议,说明SCUFN分类方法存在的缺陷,力求寻找更加科学准确的海底地理实体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58.
文章介绍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灾害的概况以及包括观测内容、数据获取和观测产品在内的我国海冰观测预报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俄罗斯和加拿大为例介绍国外开展海冰观测预报和信息产品应用的经验,同时介绍国际海冰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我国海冰观测预报工作提出建议,即扩展观测预报区域,做好信息发布;扩大信息应用领域,研发内容更加丰富的信息产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和应用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