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51.
252.
夏成志  石振明  李博  郑鸿超  刘毛毛 《地球科学》2022,47(12):4469-4483
开发一种改进损伤框架的粒子流算法,被称为核断裂的光滑粒子流法(kernel-broken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KBSPH),用于模拟地震条件下岩质边坡的裂纹扩展和变形破坏过程.在KBSPH中,提出一种改进的损伤框架,通过引入断裂标志来改进损伤粒子的核函数,使损伤粒子的虚拟应力键直接断裂,裂纹在断裂的应力键间生成,从而模拟岩石的裂纹扩展过程.在地震边界上采用了双层边界,将动力输入边界与黏滞边界分离.首先通过薄板振动实验验证KBSPH的动力特性.其次以单裂隙岩体单轴压缩试验验证KBSPH的断裂力学特性.最后模拟地震条件下多节理岩质边坡中裂纹扩展过程和动力响应.薄板振动实验验证了KBSPH的动力特性的准确性.单裂隙岩体单轴压缩试验,证明了KBSPH可以正确模拟预制裂隙尖端的翼型裂纹.通过对比以往数值模拟方法和现场案例,表明KBSPH正确揭示了加速度放大效应以及地震条件下岩质边坡的裂纹扩展过程.KBSPH避免了传统算法的网格畸变,损伤粒子应力分量重新分配的问题,降低了编程难度,提高了运行速率,可为SPH在地震条件下岩石力学中的应用和理解岩石断裂机理提...  相似文献   
253.
254.
岩体工程中,节理面的轮廓特征是决定节理岩体剪切特性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发现节理的表面轮廓可分解为一阶大起伏和二阶小凸起,且两者在剪切特性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为了定量分析两阶表面特征对节理剪切强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小波分析法分解节理表面,并利用二维颗粒流数值模拟结合直剪试验验证,研究了具有不同起伏角(4°、8°、12°、16°、20°)波形节理面的细观破坏模式以及波面参数对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长对剪切强度影响较小,而起伏角是决定节理剪切强度的关键因素,随着起伏角增大剪切强度和摩擦角线性增大; 直剪切过程中裂纹数量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加,以拉伸裂纹为主; 一阶大起伏与二阶小凸起的波形起伏角和摩擦角正相关。以上研究成果为预测节理岩体强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保障边坡、隧道等岩体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5.
采用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对发生在北疆2015年1月—2017年4月共20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48 h预报时效内ECMWF细网格模式对形势场、850h Pa比湿、对流层位涡及对流层低层u、v风场预报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对流层中低层垂直速度和相对湿度及300 hPa u、v风场的系统性误差较小,随机误差相对较大,并建立了ECMWF细网格模式48 h预报时效内在北疆降雪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模型;模式对新疆北部暖区降雪的各量级预报随时效的延长准确率并非减小,尤其是中雪;72 h预报时效内,模式对12 h累计降雪量为小雪和中雪的预报相对较稳定,强降雪的误差较大,随时效的延长并非呈增大的趋势;在预报业务中注意订正应用。  相似文献   
256.
通过对贵德县30a(1987—2016年)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资料的分析,用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和着衣指数(ICL)计算研究,得出贵德县旅游季人体综合舒适度指标,为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为游客提供气象服务。结果表明:该地最佳舒适旅游时间为6—8月,较为舒适的旅游月份为4—5月份、9月份,较不舒适的月份在3月份、10月份,最不舒适的月份在1月、2月份,11月和12月份。  相似文献   
257.
从分析伪距观测方程的角度,基于连续运行参考站的特性,推导了能够适用于连续运行参考站的实时伪距精度评价方案;并对其中的关健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合理地提出了能够适用于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实时测距精度评估方案;并利用实际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得出了有益的实时测距精度评估方法,希望能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258.
梅雨期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江淮流域降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GOES-9和FY-2C卫星TBB资料、1°×1°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重庆、四川以及江淮梅雨锋地区降水的主要方式作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和2007年梅雨期内,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影响下游地区降水主要存在4种方式:(1)高原上的动力辐合中心伴随高原对流系统东移,影响所经地区的降水,该种影响方式较为常见,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2)高原对流系统移出高原后在四川盆地引发稳定少动的西南低涡,触发一系列暴雨过程,此种影响方式持续时间较长,主要影响地区为四川和重庆(往往会造成强度很大的暴雨),当西南低涡以东盛行较强西南风时,向梅雨锋的动能输送较强,这十分有利于梅雨锋地区对流活动和降水的加强。(3)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在四川盆地触发西南低涡,西南低涡生成后,在引导槽的作用下沿梅雨锋东移,沿途引发一系列暴雨,此种影响方式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4)对流系统东移出青藏高原后直接影响下游地区,此种影响方式最为常见,但其影响时间最短,强度最小。对环境场的分析表明,高原强对流往往发生在500hPa影响槽槽区附近的上升运动区,当200hPa高空急...  相似文献   
259.
FAST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  郭明 《地下水》2012,(2):132-133
国家天文台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即望远镜工程,FAST),是利用大窝凼(即望远镜工程台址)的喀斯特洼地为基底,建造一口径为500 m的球冠面。本文对大窝凼的地貌结构、演化历史、岩溶发育、水动力进行分析,为选址大窝凼的可行性评价和工程实际提供据参考。  相似文献   
260.
李博  高云 《国土资源》2016,(6):42-43
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基本上是以谷物和面食为主,肉类、奶制品以及水果为副食,且其消耗量在我国居民食物构成中的比重很小,形成了我国农耕文化影响下的食物观。食物观和饮食习惯最终会体现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中,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了土地利用结构。应树立科学的食物观,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