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1.
李博  韩同城  符力耘 《地球物理学报》1954,63(12):4578-4591
了解储层岩石的介电特性在石油工业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小尺度裂隙是影响岩石介电性质的地质因素之一,获得裂隙对含裂隙岩石介电性质影响的定量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含裂隙人造砂岩的三维微观数字结构为基础,通过基于三维有限差分算法计算的岩石介电性质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获得不同孔隙度基质的介电性质,并在不含裂隙人造砂岩的三维微观数字结构中人为添加以裂隙密度和纵横比为定量表征参数的裂隙,应用验证后的数值算法模拟随频率变化的含裂隙砂岩的介电性质,分析和研究不同孔隙度基质中定向排列裂隙对砂岩介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裂隙孔隙度随裂隙纵横比或裂隙密度发生改变时,含裂隙砂岩的介电性质与裂隙密度以及裂隙纵横比呈正相关关系,而当裂隙孔隙度保持不变时,含裂隙砂岩的介电性质随裂隙纵横比的减小而增大;裂隙参数的改变对不同基质孔隙度的含裂隙砂岩的介电性质的影响趋势较为一致,但随着基质孔隙度的减小,裂隙对砂岩介电性质的影响逐渐增大.裂隙参数和基质孔隙度对含裂隙砂岩介电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为基于介电特性的裂缝性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提供了依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2.
地震地质和历史地震活动都表明渭河盆地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剧烈的强震活动区。但自1568年5月15日西安附近6(3/4)级地震至今413年,该区再未发生5(1/2)级以上地震,目前的微小地震活动水平也非常低,每月能定震中的地震平均只有一、二次,震级M_s大都小于2级。这类似于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附近地区,代表着一种类型的地震活动区。本文根据历史强震和当前微弱地震的有限资料,对此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13.
随着我国航天应用水平的迅速发展,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日益增多,卫星地面站应用系统高可靠性和高时效性的要求,给卫星地面站运行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为有效降低卫星地面站的维护成本,减轻值班维护人员工作负担,设计了一种基于OSGi的卫星地面站故障通用报警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迅速完成系统开发,具有模块化、可插拔的特点,通过自动化的故障监控报警技术和多样性的报警方式辅助业务运行,为卫星地面站业务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故障通用报警系统具有较好的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提高卫星地面站业务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14.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及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飞  莫潇杭  魏敏  李博 《地理科学》2017,37(10):1478-1485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背景、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模型测度各省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运用障碍度分析法揭示阻碍各省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从综合均等度来看,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较高的省份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和江浙沪地区,其中北京市最高,河南省最低。从空间格局来看,各省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有显著差异,总体上呈现“东-西-中”递减趋势。分析表明,P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S3(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S2(本科学历及以上专任教师比例)、P2(学校数量/万名学生)是影响各省份普通高中教育均等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5.
S-101电子海图产品规范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进  李颖  周颖  白春江  李博 《测绘科学》2016,41(3):150-155
针对S-101电子海图产品规范尚未发布正式版本的现状,该文介绍了S-57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发展的局限性与S-100海道测量数据模型的体系结构特点,探讨了S-101标准中的详细内容,对S-101标准中要素描述目录、复合属性、信息类型、不依比例尺变化要素、曲线等新的要素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S-101标准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16.
在分析录井、钻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研究。东部凹陷沙河街组富有机质泥岩主要为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的暗色泥岩及发育在沼泽环境中的炭质泥岩,分布面积为3 000 km~2,有机碳丰度为1%~16.97%,干酪根类型以Ⅱ_1和Ⅱ_2型为主,其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整体处于低成熟-高成熟阶段。通过类比美国五大页岩气产区成藏地质条件,笔者预测东部凹陷驾掌寺—二界沟、黄于热地区可评为有利页岩气远景区。利用气测全烃值、孔隙度及吸附气计算总含气量,求得有利远景区在沙三段与沙一、二段页岩气资源量分别为871×10~8m~3和742×10~8m~3。  相似文献   
217.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海洋经济脆弱性内涵出发,构建敏感性和应对性指标,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集对分析法,分析1996~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经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对内、外冲击的应对能力表现出增强趋势,脆弱性不断下降; 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能力与脆弱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应对性的强弱对脆弱性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提出相应的降低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对策,包括充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陆海统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  相似文献   
218.
生计脆弱性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苏飞  应蓉蓉  李博 《地理科学》2016,36(7):1073-1080
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1~2015年间收录主题为“livelihood vulnerability”的文献为基础,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采取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方法对生计脆弱性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 生计脆弱性研究文献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和管理等学科领域;美、英、澳、加、德5国及东英格兰大学、哥本哈根大学、麦吉尔大学、利兹大学、萨塞克斯大学等研究机构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 Ellis F、Smit B、Adger W N、Kelly P M、Davies S和Turner B L等学者及其代表作是生计脆弱性研究的知识基础。 饥荒、社会生态系统、生计策略、贫困、减贫等是生计脆弱性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219.
利用地面和探空气象观测数据、雷达探测资料以及ECMWF(ERA5)0.25°×0.25°全球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16年8月19日青岛市环胶州湾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环境条件及逆风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地面冷锋进入倒槽,冷空气向地面辐合线的暖区渗透触发对流天气是此次过程的形成机制。此次大暴雨过程与地形关系紧密,主要分布在低层暖湿气流和山脉抬升作用形成的迎风坡前位涡大值区,该区域中低空垂直上升运动和相对湿度配合较好。大暴雨区站点的强降水时段与垂直上升运动时段吻合,小时最大雨量出现在垂直上升运动强度的跃增阶段。过程降水开始前,0℃层高度和近地面层比湿变化不大,CAPE值、K指数以及垂直风切变等各项不稳定指数均较08时明显增强。雷达产品分析显示,造成大暴雨的对流单体呈暖区对流特征,强降水前20~30min垂直风切变增强。此次降水过程产生的4处逆风区均出现在对流单体生成之后,为对流单体下沉气流产生的与环境风相反方向的辐散气流。其中2处低层相对湿度大值区的逆风区能得到发展增强,而逆风区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对流增强,此演变特征对本次大暴雨过程的临近预报预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20.
新疆北部强降雪天气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50 a来新疆北部强降雪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水汽特征及地形对强降雪增幅作用等进行了分类概述。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造成新疆北部强降雪的各种尺度系统和短期环流异常、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不同区域强降雪及暖区和冷锋暴雪的区别及地形对各区域暴雪作用;不同区域强降雪的水汽源汇结构、远距离接力输送和集中机制及高、中、低纬度水汽输送和循环异常状况;中尺度系统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推进新疆暴雪短期和短时预报的发展,提高预报准确率,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