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6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篇 |
大气科学 | 22篇 |
地球物理 | 19篇 |
地质学 | 139篇 |
海洋学 | 30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4篇 |
自然地理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套管式加热器在维持孔壁稳定的同时还可实现对井周地层加热,以防止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井周形成二次水合物。为分析水合物开采过程中日产水量、气水比和加热功率对井周地层温度分布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加热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日产水量对加热效果的影响明显大于加热功率,加热功率主要影响近井段的地层温度,气水比主要影响加热半径。通过数值模拟对套管加热器的加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经济高效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本文阐述了1982—1983年在渤海综合调查中所作的叶绿素a调查,分析研究了叶绿素a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水域叶绿素a的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为0.2—8.0mg/m3,其季节变化呈双峰状,高峰期在初春3月,次高峰在秋季9,10月间,初夏6月为低值期,冬季12,1月为一年中的最低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变化不甚明显,春季叶绿素a最大值出现在5m以上水层中,夏、秋季最大值位于5—10m的水层中,冬季水体中叶绿素a的分布较为均匀,初步得出渤海水域叶绿素a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耗氧速率(OUR)测量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多采用分批实验法和呼吸测量仪测量耗氧速率,而耗氧速率的测量对于研究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及废水特性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OUR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1种简易的OUR测量装置,为检验测量装置的有效性,设计了相关实验进行验证。在内源呼吸实验中,测定了所用活性污泥的内源呼吸速率是5.1mgO2/L·h,污泥的衰减系数是0.0137h-1,比文献值略高。基质降解实验对人工配水(葡萄糖和淀粉)的耗氧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有3个显著不同的耗氧速率,分别为35mg/L·h,13mg/L·h,6mg/L·h,它们各代表葡萄糖降解、淀粉降解和内源呼吸的速率。内源呼吸速率高于前1个实验是由于基质降解过程中污泥量增加所致。并计算出异养菌产率系数Kd为0.63mgVSS/mgCOD,Kd略低于文献值。实验结果证明,该装置能很好的实现测量目的。 相似文献
64.
泥河湾盆地油房遗址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它蕴含丰富的古人类活动遗存。该遗址剖面(1270cm)以风成沉积为主,沉积较为连续,遗址年代大致为56~27ka B.P.(1290~20cm),跨越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及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MIS 3),可以为研究泥河湾地区旧石器文化演变与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利用粒度、烧失量,通过端元分析模型,结合关键地层花粉含量及炭屑探讨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中期到晚期文化过渡的环境背景,结果表明:56.0~48.1ka B.P.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段,沉积物平均粒径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细砂含量较高,有流水作用影响,植被以草原为主;48.1~35.2ka B.P.可能是文化过渡时期,该段沉积物粒径和粗颗粒物含量为整个剖面最低值,粘土和有机质含量则为全剖面最高值,环境状况总体较为良好,植被仍以草原为主,但周围山地可能有森林,相对于旧石器中期晚段,其有效湿度增大;35.2~27.4ka B.P.为旧石器晚期文化,该段粒径逐渐变粗,有机质含量逐渐变低,植被覆盖度降低,气候变干;27.4~27.2ka B.P.平均粒径和细砂含量达到整个剖面最大值,粘土和有机质含量为整个剖面最小值,植被盖度最低,气候最为冷干,可能进入寒冷的MIS 2阶段。旧石器中晚过渡期晚段,由于气候环境由温湿向凉干/冷干的转化,可能与H4降温事件有关,泥河湾地区生态环境变差,食物资源短缺,迫使古人改变生产工具-细石器,提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65.
66.
从航空重力看郯庐断裂系(渤海)及其围区构造几何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我国首次试验的渤海西、南部海陆结合带航空重力测量资料为依据,探讨了郯庐断裂在渤海西、南部海域的空间展布及其围区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1)渤海南部和西部两个明显的NNE向重力异常梯级带属于区域不同重力场的分界线,分别是郯庐断裂带东支断裂(主干断裂)和西支断裂的反映;(2)郯庐主断裂东侧主要发育NE-NNE向重力异常梯级带,西侧呈现NW向、NE-NNE向、近EW向重力异常梯级带相互交错的面貌,反映了东、西两侧不同的断裂构造格局;(3)重力异常小区与异常梯级带的不同组合,反映了拉张、压缩、扭动三类构造样式;(4)不同的重力异常区、亚区、小区,反映了不同的沉积构造特征,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67.
保山地块保山地区三叠系上统南梳坝组研究程度较差,以往的资料多侧重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的研究,沉积环境资料甚少。通过1∶5万保山幅等8幅区域地质调查,在南梳坝组中发现了灰岩滑塌岩块、下超面、饥饿沉积、水道砾岩、粒序层理、复理石韵律及槽模、沟模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沉积相资料,认为其沉积环境为斜坡-盆地环境,总体为一套浊积岩,其中的同沉积“褶皱”、同沉积断层、大量的滑塌面、各种类型的滑塌褶皱组成了3条较大规模的滑塌带,是斜坡环境的沉积物在地震作用触发下形成的,剖面结构“不合理”,明显具有灾变事件地层的特征。灰岩滑塌岩块有极浓的油气味,显示出生储存油气的良好环境。因此,重塑三叠系上统南梳坝组的古地理环境,不仅对发展沉积学、地层学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寻找烃源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8.
保山地块保山地区三叠系上统南梳坝组研究程度较差,以往的资料多侧重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的研究,沉积环境资料甚少。通过1∶5万保山幅等8幅区域地质调查,在南梳坝组中发现了灰岩滑塌岩块、下超面、饥饿沉积、水道砾岩、粒序层理、复理石韵律及槽模、沟模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沉积相资料,认为其沉积环境为斜坡-盆地环境,总体为一套浊积岩,其中的同沉积"褶皱"、同沉积断层、大量的滑塌面、各种类型的滑塌褶皱组成了3条较大规模的滑塌带,是斜坡环境的沉积物在地震作用触发下形成的,剖面结构"不合理",明显具有灾变事件地层的特征。灰岩滑塌岩块有极浓的油气味,显示出生储存油气的良好环境。因此,重塑三叠系上统南梳坝组的古地理环境,不仅对发展沉积学、地层学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寻找烃源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景观格局在地理国情综合统计中的应用,本文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综合考虑景观格局指数的生态意义并对区域景观的总体结构、斑块特征、多样性及脆弱性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景观格局分析可以有效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状态及地表覆盖格局特征,为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生态协调性专题定量化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