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与瑞典合作开展了一次历时6年的大规模、综合性西北科学考察活动,覆盖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图1),内容涉及地质、古生物、考古、气象、地理、水文、历史、文化和民俗等.这次科考活动的目的之一,是为德国航空公司开辟欧洲至新疆的欧亚航线进行气象、地质考察,因此,科考团在新疆的气象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103.
<正>1研究背景波速比是特征化描述岩石成分和流体饱和度的重要参数,可用来反映地下介质性质改变以及间接反映断层活动情况。波速比研究是地震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常用多台或者多震方法计算平均波速比(黎明晓等,2004;张小涛等,2012;王林瑛等,2014)。但在震群活动过程中,震中较为集中,传统波速比计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震源区地下介质情况。Lin等(2007)提出,基于P波、S波的双差思想,将距离同一台站相近的2个地震组成一组,通过扣除这2个地震射线的相同路径,获得震群震源区波速比。该方法首次讨论和检验了应用2次差分来计算震源区波速比的可行性,随后诸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Dahmet al,2014;Bachura et al,2016;贾漯昭等,2017;郑建常等,2018)。双差波速比方法是,基于误差分布和概率密度,借鉴双差定位程序中2次差分技术,使用台站S与P震相到时差和台站对的2次差分,扣除地震射线相同路径,实现震群活动波速比值求解。  相似文献   
104.
大量研究认为,日本地区强震活动与华北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通过梳理太平洋板块西北缘俯冲带的大震活动,在搜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重新对日本与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日本地区8级以上大震与华北地区6级强震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直接相关关系;日本和华北地区大的地震活动期和稳定期具有某种对应性,华北地区活动期的强释放阶段与东西两个构造边界活动存在联系;2011年日本“311”9.0级地震的余震活动基本结束,日本地区可能已经恢复背景的活动节律;当前华北地区可能仍处于活动期末尾的调整期,未来几年,华北地区仍存在进入剩余释放阶段最后一个活跃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5.
利用2017-2019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对运城市秋冬季大气PM2.5传输路径、对应重污染的天气形势和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运城近地层盛行偏东风时污染频率高,弱的偏东风和西南风时,污染物浓度较大。秋冬季PM2.5后向轨迹西北方向最多达53.53%,偏东方向最少为11.25%,偏西方向和西南方向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16.61%和12.06%。(2)不同轨迹对应天气形势不同,西北和偏西轨迹下,500 hPa高度场上为两槽一脊或偏西气流,700~850 hPa受脊前西北气流影响,地面为高压前底部型或均压场型;西南轨迹下,500 hPa高度场上为偏西气流,700~850 hPa运城处于槽前西南气流,地面气压场为高压前底部(底部)或均压场。(3)运城PM2.5潜在源区主要位于陕西南部、四川东部和新疆东南、甘肃的东南部等地区,说明影响运城秋冬季PM2.5的浓度除了来自汾渭平原西南部的颗粒物区域输送,来自西北方向新疆、甘肃的远距离颗粒物传输也是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