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重要的微波遥感工具。其关键技术是成像处理,即把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转换成雷达图像。事实上,合成孔径就是通过成像处理来实现的。该文在总结目前星载SAR各种成像处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匹配滤波与ChirpScaling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处理过程无需插值便可进行距离迁移校正,还可获得好的聚焦与相位保持性能。所得图像质量超过现有的其它SAR成像处理方法所得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磁探测数据交叉检验时对不同卫星探测数据的时间匹配需求,本文基于DEMETER卫星时序探测数据,分析了国际参考电离层(IRI)模型模拟电子浓度(Ne)数据在不同纬度区域的误差分布特征; 同时,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构建了Ne数据时序预测模型. 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IRI模型与ARIMA模型在Ne数据时序预测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 ARIMA模型模拟预测Ne数据时间序列的相对误差在短期内较低(小于10%),且随着预测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而IRI模型模拟预测Ne数据时间序列的相对误差不会随着预测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且在高纬度地区的预测相对误差比在中低纬度地区低.   相似文献   
13.
星载ASR图像的两种实用比R—D定位模型及其精度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加拿大Radarsat卫星为例,在简要介绍了SAR图像的产品格式及其多级别,多类型的特点并比较了有关遥感图像的几种定位方法之后,指出距离-多普勒(R-D)原理用于SAR图像像素的绝对定位模型的优点,在分析了直接坐标变换所遇到的困难后,提出了两种基于R-D原理的实用化定位方法,并对算法进行了验证,作定位精度作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位置法所取得的定位精度达到了目前国际上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所取得的精度,效果良好,迭代法所取得的定位精度也在加拿大RSI公司技术文档的规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8年7月,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及生态优势度指数对该湿地内4个环境梯度带9类典型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夏季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6种,8纲28科29属,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及环节动物门;其生物量为节肢动物最高,软体动物次之,环节动物最低。随着河口滩涂湿地从水生生境过渡到旱生生境,大型底栖动物MargMef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呈减小趋势,表现为潮间淤泥海滩最高,芦苇(Phragmites arustralis)湿地次之,海防林带最小。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5~1.00,表现为芦苇湿地最高,潮间淤泥海滩次之,海防林带最低。生态优势度表现为海防林带最高,盐碱滩涂次之,而水生生境的潮间淤泥海滩与芦苇湿地最低。  相似文献   
15.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误差分析及校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据质量分析是遥感机理/应用研究(尤其是定量遥感)首要和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遥感反演的精度和遥感应用的效果。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种新兴的主动遥感技术,对数据后处理算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对激光雷达数据的质量分析显得十分迫切。采用了一种基于扫描航带间重叠区数据分析的方法对LiDAR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误差来源,计算误差的大小,并分别对数据的随机和系统误差进行校正。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为例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数据误差,达到提高数据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南极普里兹湾柱样中石英颗粒的表面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统计分析了南极普里兹湾陆坡区一个柱样(NP951)13个层位的石英颗粒的形态和表面结构。石英表面呈现出强烈的冰川运动和较弱的化学溶蚀-沉淀作用留下的表面特征,表明该沉积物主要是处于低能海洋环境中的冰碛物。石英颗粒因化学溶蚀-沉淀作用形成的组合表面特征的定量统计结果与矿物的X射线衍射和微体古生物的分析结果相对应,能较好地解释该海区经历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子探讨微束分析仪(EPMA)分析了平台合金钢腐蚀锈层的形貌特征及组成元素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形貌特征以及不同含量的合金元素及其组合对平均腐蚀速度,尤其对局部腐蚀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组成元素如Mn,Cr,Cu和Ni在内锈层内富集,使内锈层更致密且与基体的附着性好,有效地阻止引起腐蚀的离子如Cl-,S2-,OH-,Mg2+和Ca2+等向基体表面扩散,从而减低了腐蚀速度。  相似文献   
18.
卢博  李传荣 《海洋学报》2002,24(2):94-100
以第四纪地质土质学的显微结构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珠江口外海沉积物工程地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电子探针等微区分析方法深入分析软土结构、微结构的组构和层理以及分类特征,结合原状样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研究颗粒接触、堆垒、孔隙等现象与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珠江口外海沉积物存在着6个微结构类型,其中混合接触结构的底质类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9.
SurfacetexturesofquartzgrainsfromaoreatthePrydzBay,AntarcticaTX@王祥珍@吴时国@李传荣@陈虹勋@罗又郎SurfacetexturesofquartzgrainsfromacoreatthePry...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数据的定量化应用,国际航天遥感大国始终围绕定标技术开展研究,定标精度不断提高。在经历数十年发展之后,受传统的遥感载荷定标系统设计以及地面辐射校正技术理论极限的制约,目前遥感卫星辐射定标停留在太阳反射谱段2%,红外谱段0.2 K的不确定性水平,其精度难以继续提高。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对遥感卫星辐射测量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ASIC3(Achieving Satellite Instrument Calibration for Climate Change)报告指出,为了有效检测全球气候变化信号,准确预测气候变化,遥感卫星观测必须长期保持在太阳反射谱段0.3%、红外谱段0.1 K,太阳总辐射0.01%的不确定性水平。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欧洲和美国相继提出了CLARREO计划和TRUTHS计划,试图通过发射具有超高辐射测量精度的基准卫星,在监测气候变化信号的同时,标定其他遥感卫星,提升全球遥感卫星整体定标精度。同期,中国也提出了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的概念,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持续支持星上相变固定点黑体、空间低温辐射计等尖端技术的研发,进而逐渐形成发射空间辐射测量基准卫星的路线图。从目前发展态势上看,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建立空间辐射测量基准的国家,率先实现卫星平台辐射观测直接向国际单位(SI)的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