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61.
长江源地区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是该区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也是青藏高原迄今发现的同类构造发育的最北部地区。长江源地区地堑构造包括温泉、常错、当拉错纳玛和沱沱河4个规模较大的近南北向地堑。断层年代学和断陷盆地沉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伸展变形至少自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就已开始,对长江源地区现今的地貌格局、水系型式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长江源区主要水系是沿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和正断层侵蚀发育而成的。青藏高原新生代伸展地堑构造是高原经历早期地壳强烈缩短变形之后,在深部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产物。  相似文献   
62.
初至波地震层析技术及其在四川复杂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萍  梁波  邹文  何光明  李亚林  李志荣 《世界地质》2006,25(4):440-444,449
近地表速度场的重建是获得准确静校正量的关键。根据实际地震数据的初至波时间建立初始速度模型;采用改进的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进行正演;利用改进的约束带阻尼联合迭代重建技术(CDSIRT)求解大型、稀疏的方程组来反演近地表的速度场。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稳定、快速、准确地重建复杂地区的近地表速度场,建立准确的近地表速度场,从而可计算准确的静校正量,保证复杂地区的构造成像。  相似文献   
63.
广东省数字强震动台网建设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东省在“十五”期间要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强震动台网。目前,强震动台网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基建工作和一部分的仪器安装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强震动台网既满足《强震观测规范》的要求,同时又有创新之处。本文从台网的布局、观测环境、技术系统等几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强震动台网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64.
西藏萨嘎地区构造岩石地层新认识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萨嘎地区古近纪海相沉积放射虫化石和上覆陆相沉积年代学研究证实,原古近系折巴群包含了早白垩世—早始新世不同时代的沉积,而不整合在其上陆相磨拉石沉积时代为早始新世中晚期(41.2 Ma~46.2 Ma)。变形分析表明萨嘎地区原古近系折巴群经历了强烈复杂的构造变形,不同时代的沉积岩系呈构造岩片在空间上重复叠置,表现出典型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特点。萨嘎地区海相沉积岩系中始新世早期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和构造属性的确定,表明始新世早期沿萨嘎一线存在一定规模的特提斯海盆,特提斯洋的最终关闭和印度-欧亚板块全面碰撞造山作用发生于早始新世中晚期,并在此后发育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磨拉石沉积。  相似文献   
65.
2005年8月8日台风“麦莎”入驻波海,北京、赤峰等华北地区预报大到暴雨,赤峰地区实况只降了小到中雨,本文对天气实况和预报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总结台风预报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让构造地质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本文为该研讨会成果的简要总结,内容包括: ① 构造地质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② 构造地质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③ 构造地质学未来发展方向;④ 走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赤峰多普勒雷达资料,从环流背景、中尺度分析、温度对数压力蚓和雷达产品演变特征对2011年7月5日赤峰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属高空冷涡型降雹,冰雹落区位于冷涡东南象限,距离冷涡中心大约7个纬度,发生在冷涡天气系统的对流多发区域。在冷涡形成过程中,干冷空气的不断南侵,高空槽在中低空逐渐前倾,在前倾槽和地面冷锋之间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环境场,促使不稳定能最的不断积累。200hPa高空急流的发展促使低层切变线和地面系统的发展,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引发雹暴的生成。850hPa风场条件和湿度条件对出现冰雹非常有利。多普勒雷达资料表明,强对流属于超级单体风暴。可以分析出:发展旺盛时有中气旋,回波顶高在11kin以上,风暴底层有钩状回波和弱回波区,对应中高层回波悬垂,强回波达到55dBz以上且强回波垂直跨度在2~9km之间。垂直累积液态水最大值达到52kg.m-2。等特征,是典型的雹暴。  相似文献   
68.
羌塘盆地构造应力场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构造以EW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及NW向、NE向平移断层为主,偶见NW向、NE向褶皱和近SN向正断层。据构造组合分析、构造解析研究、数理计算及有限单元法模拟,盆地构造变形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位以近SN向为主,伴有NW-SE向、NE-SW向和近EW向。表明自印支运动以来长期处于SN向强烈挤压,伴随间歇性(或派生)NE-SW、NW-SE和近EW向挤压。   相似文献   
69.
攀枝花机场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在修建过程中实施了大量的挖填方工程,填方边坡形成的沉降变形和滑坡成为机场主要的工程病害。本文阐述了机场北东角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综合反分析演算和试验结果确定了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在滑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对滑坡整治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而确立了以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削坡减载和地表防排水为主的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70.
秦岭勉略构造带组成、变形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勉略构造带略阳-勉县段组成复杂,包括勉略洋盆琪成、不同时期演化、不同性质和环境的沉积岩系、蛇绿岩建造和岩浆侵入体。这此不同组成在造山过程中经强烈复杂的变莆和变位,构成典型的非史密期地层。依据时代、原岩建造、构造环境及变形变质作用,笔者将构造带划分为不同性质和类型的构造岩片系,并结合详细的构造解析,建立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综合分析认为,勉略带经历了洋盆表成(D-C1)、俯冲闭合(C1-T1)、D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