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林  王根宝 《沉积学报》1999,17(4):596-600
原岩恢复、沉积建造及变形变质综合研究表明,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属活动陆缘性质沉积建造,形成于二郎坪弧后盆地消减俯冲带的海沟盆地-海沟斜坡环境,是古俯冲带的重要证据之一,其变形序列反映了弧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并与构造混杂岩、俯冲型花岗岩及高压变质带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古俯冲带标志,为探讨秦岭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2.
地层条件下CX盆地地表岩样动弹参数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CX盆地采集的地表露头岩样,在模拟地层环境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测量了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和各种动弹参数,根据测试结果研究了该地区岩石的动弹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层埋深,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动弹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是在什么深度发生的?通过对该水库基底断裂内岩石的三轴实验,获取了该岩石较完整的三轴强度包络线。利用强度理论、孔隙水压力并结合地震资料,对水库诱发地震的极限深度进行研究后得出:①具有诱发地震条件的水库,存在一个诱发空间,若岩体深度超过某一值(极限深度)后,将不再有诱发地震;岩石不同,极限深度也不同;②新丰江水库区的诱发地震,只在约14km深度的岩体内发生,震源深度≥14km的地震,均为普通的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14.
西藏北部双湖地堑构造与新生代伸展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亚林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228-233
以双湖地堑为代表, 羌塘地体内最新构造表现为东西向伸展作用下产生的南北向地堑构造, 双湖地堑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北东至北北东向正断层组成. 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及断陷盆地内沉积作用研究表明, 断层活动具明显阶段性, 其早期活动始于上新世, 并造成上新统与下覆双湖组和上覆第四系间不整合接触. 第四纪以来断层运动速率显著增大, 是断层强烈活动期. 地堑构造是青藏高原隆升后重力作用的结果, 预示高原腹地正在进行的伸展塌陷作用.  相似文献   
115.
秦岭勉县—略阳地区的构造混杂岩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秦岭造山带勉县长坝和略阳横现河地区发现的混杂岩均由不同性质的构造岩块和基质组成,混杂岩基质为受到不同变质作用的泥质岩或砂岩,属泥沙质混杂岩;构造岩块包括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两种基本类型,岩块大小不一,成分和形态复杂,在混杂岩中分布无序,两地区混杂岩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褶皱变形和剪切作用,并且与两侧岩层以剪切带接触,综合研究表明长坝,横现河混杂岩明显区别于沉积成因的滑塌堆积,具典型构造混杂岩的性质特点,是勉略板块缝合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6.
沉积盆地的地层形态、岩相类型以及空间配置样式是构造事件的重要标识.沉积序列中特征岩石组分的出现标志着毗邻造山带隆升的初始启动时间,与物源区地层单元垂向叠置序列相反或相同的岩屑组分剖面分布则是幕式构造旋回的反映.在前陆盆地中砾石层的出现被认为是冲断岩席活动的记录,而在断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中通常可识别出100m级的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旋回层,它们被解释为构造高地重复隆升和溯源侵蚀的结果.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急剧的构造沉降主要是通过细粒级河湖相沉积补偿的,广泛的砾岩进积发生在构造活动的平静期.构造驱动的山脉隆升表现为砾岩地层呈楔状体,纵向河流水系发育;重力均衡回返所导致的山系隆升则形成以横向河流水系为主的板状砾岩沉积.从青藏高原腹地、周缘和外延海洋盆地的沉积记录中可获取重大构造变革时期的信息,也许是解决目前有关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高原隆升等时性或穿时性以及限定陆内变形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青海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地层层序、沉积特征、物源区及沉积环境分析,建立其垂向相序,总结出该区具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湖泊相的特点,并得出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物源区主要为北部开心岭隆起区的结论。根据石膏、灰岩夹层及粒度特征等环境标志推测:中始新世气候炎热湿润,晚始新世气候炎热干燥,渐新世气候炎热湿润,中中新世气候温暖潮湿;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118.
西藏唐古拉山地区三叠纪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三叠纪,西藏羌北一昌都地区为夹持于金沙江洋盆和班公湖一怒江洋盆之间的一个准地台区。而唐古拉地区则位于北羌塘东部边缘地区.东临昌都地区.是北羌塘和昌都地区的过渡区域。研究这一地区三叠纪地层沉积环境,可为进一步研究对比羌塘盆地与昌都地区地层沉积环境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9.
东秦岭二郎坪弧后盆地双向式俯冲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郎坪弧后盆地是北秦岭早生古代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二郎坪岩群是古弧后盆地的物质残存,记录了盆地演化方式和过程,沉积建造和岩浆作用研究发同,在二郎坪弧后盆地南北两侧各发育一套活动型陆缘沉积体系和一系列府冲型花岗岩,变形构造解析反映出主造山期早期沿弧后盆地两侧各形成一套韧性推覆构造系,并具对冲型几何学样式,为俯冲带典型构造,综合分析表明,弧后盆地在造山早期分别俯冲于南部秦岭古岛弧和北部宽坪古陆之下,具双向式俯冲特征。  相似文献   
120.
措勤盆地面积约14×104km2,是青藏高原面积仅次于羌塘盆地的第二大海相含油气盆地.已有的研究成果[1-2]表明,措勤盆地自古生界至白垩系发育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沉积厚度大于10557m,盆地生、储、盖层的时空分布规律显示,上古生界和下白垩统为盆地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其中下白垩统郎山组碳酸盐岩组成的自生自储型组合,以其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生油条件较好,成为盆地最有利的成藏组合之一,下白垩统潜在的油气远景资源量达9.39×108t[1],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