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 丽江县鸣音区阿冷初剖面,历来认为是志留、泥盆系连续沉积的理想剖面,岩性差异不大,生物群面貌较易区别。经我们工作,认为该剖面中的上志留统不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原6层就是9层,它们之上都是辉绿岩侵入体,沿辉绿岩顶面追索,其上就是10层。从第7层深灰色中薄层灰岩夹页岩的底,由冲沟而上,横穿6,5层,抵达与4层厚层泥质网纹状灰岩接触的冲沟上山;冲沟中部两壁产状相反,南沟壁为165°<33°,北为206°<82°,冲沟上、下部均掩盖。6,5层错动挠曲剧烈,表明它们是断层接触。其层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2.
<正> 滇东志留、泥盆系的界限,实质上是关于玉龙寺组的归属问题;而玉龙寺组的归属,又是对玉龙寺组的涵义及其所含各门类动物的时代争论问题。玉龙寺组是1937年丁文江、王曰伦创名于曲靖城西约10km面店村东南的玉龙寺,以马龙沧浪铺至黑牛山剖面为准,与下伏妙高层整合接触,同属上志留统:  相似文献   
63.
运用高密度电法对苏南某城市NH化工厂场地地下水和土壤进行了勘查,发现在地下17~45 m的含水层和土壤存在多个超过100 Ω·m高电阻异常区.通过钻探和化学测试验证,发现这些高电阻异常区均为受到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影响的污染晕,据此进一步扩大了勘察范围,从而圈定出地下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并确定了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规律.研...  相似文献   
64.
结合业务化海洋预报的实际需求,探讨了一种新的中尺度涡检验方法——匹配检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尺度涡的检验评分方案。业务化预报检验,是开展中尺度涡业务化预报必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的技巧评分方案,能够更客观地表述模式模拟或预报的中尺度涡的准确预报、空报和漏报,更好地掌握预报的质量和表现,为中尺度涡业务化预报提供更符合业务化实际的检验方案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5.
从试验,积分羽流模型耦合油粒子模型,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下油气泄露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溢油应急业务化数值预报服务和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6.
67.
通过介绍七参数的原理及其求解方法,运用GPS静态测量建立控制网求解七参数,然后使用七参数法和两点校正法GPS-RTK测量已知点,通过分析两种方法获得的实验数据,得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七参数法GPS-RTK测量最优,什么情况下使用两点校正法GPS-RTK测量最好。从而既能保证测量精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8.
无动力或破损的船舶在海上自由漂移对海上的各项生产活动是一个巨大的危险。通过对海上漂浮的船舶进行受力分析,考虑船舶的外形特征及漂浮状态,建立了海上船舶漂移轨迹模型,对船舶海面以上与以下侧向投影面积之比(面积比)、风拖曳系数、流拖曳系数等参数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针对2018年1月6日爆燃的"桑吉"油轮漂移轨迹开展了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针对不同类型海上船舶的漂移轨迹有一定合理的模拟能力,船舶面积比是准确模拟漂移轨迹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该模型对风拖曳系数、流拖曳系数较为敏感。针对"桑吉"油轮的模拟,科氏力的作用不可忽视,考虑科氏力作用后漂移轨迹的模拟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9.
从地质条件、地质环境及地质资源等多角度出发,建立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和地震效应、岸线资源等6个评价要素,15个评价因子,4个因子划分等级的多层次海岛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宁波梅山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叠加梅山岛生态红线管控区,将二级管控区划分为适宜性差区。评价结果表明:梅山岛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良好,适宜-较适宜工程建设区面积占比达75.5%,可满足近期规划建设用地需求;近深水岸线区均为适宜-较适宜,其中未开发利用长度6.1 km,可有效支撑梅山岛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建设。该评价结果可为梅山岛的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完善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0.
李云 《青海国土经略》2009,(5):24-24,25
近年来,青海省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两个最严格制度的有机统一。全省自2000年开始,积极落实各地区耕地保有量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至2008年,青海省耕地实际面积820万亩,年内耕地净增加7760亩,实现了耕地总量平衡。2009年初在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提出确保耕地总量813万亩,基本农田651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