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Data show that carbon emissions are increasing due to human energy consumption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efforts to reduce this growth in carbon emissions as well as to formulate policies to address and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previous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driving forces underlying Chinese carbon emissions, few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the city-level because of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relevant energy consumption statistics. Here, we utiliz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arkov-chain transitional matrices, a dynamic panel model, and system generalized distance estimation(Sys-GMM) to empirically evaluate the key determinants of carbon emissions at the city-level based on Chinese remote sensing data collected between 1992 and 2013. We also use these data to discuss observe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taking into account spatiotemporal lag and a range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nd economic weighting matric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regional discrepancies in city-level carbon emissions have decreased over time,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a marke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and a ‘club' agglomeration of high-emissions. The evolution of these patterns also shows obvious path dependence, while the results of panel data analysis reveal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per capita GDP. Data also show that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s have increased in concert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most cities, and that a high-proportion of secondary industry and extensive investment growth have also exer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city-level carbon emissions across China. In contrast, rapid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mprovements in technology, increasing trade openness, and the accessibility and density of roads have all played a role in inhibiting carbon emissions. Thus, in order to reduce emission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legislate to inhibit the effects of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release of carb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acting to encourage those that mitigate this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we argue that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s, streamlining extensive investment,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road accessibility are all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increase energy savings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cross China.  相似文献   
132.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背景下,矿山周边的农户作为环境破坏的受害者和生态修复的主要参与者,其参与意愿的高低关系到政府环境治理政策能否发挥良好作用。以大宝山尾矿区为例,构建包括价值感知、政策感知和禀赋感知对亲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模型,探讨环境感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价值感知包括经济和生态2个维度,且均会对农户的亲环境行为意愿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禀赋感知包括精力和能力2个维度,且均会对其亲环境行为意愿产生影响;政策感知包括感知政府、感知矿企和邻居朋友态度3个维度,对其亲环境行为意愿不产生直接影响,但可通过价值感知和禀赋感知对其亲环境行为意愿产生间接影响。2)收入的提高、感知矿企的态度以及精力和能力的感知是农户亲环境行为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需将传统手段与新型网络平台结合,加强环境治理多渠道宣传、就业能力培养和邻里示范等,以提升农户亲环境行为意愿。  相似文献   
133.
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近0.2 ka来的气候定量复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沉积物总有机碳和有机碳同位素, 以及腹足类Gyraulus sibirica壳体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 并与器测资料对比, 分别建立了壳体氧同位素与夏半年气温、壳体Sr/Ca比与夏半年降水量间的函数关系. 在此基础上, 对研究区近0.2 ka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了定量恢复. 结果表明(1) 壳体Sr/Ca比与夏半年的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0.86; (2) 壳体d 18O与夏半年滑动平均气温为正相关, 相关系数0.89; (3) 近0.2 ka来夏半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明显存在有3个阶段, 其中19世纪中后期降水量比现代高约220 mm, 夏半年气温比现今低约2°C; 而20世纪最大降温时段降水量比现今低约60 mm, 夏半年气温比现代低约3°C; (4) 近0.05 ka来, 研究区的气候呈现明显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4.
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5,他引:19  
文章对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的苟鲁错封闭湖盆中心部位获取深1m的湖底沉积岩芯进行137Cs,210Pb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碳酸盐含量、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湖泊沉积记录揭示出青藏高原腹地在近1000年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模式呈冷湿和温(暖)干组合为主。该岩芯覆盖了过去近1000年左右的时间尺度,其碳酸盐含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变化对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3次冷期和期间的多次暖期都有明显反映。从苟鲁错沉积记录来看,中世纪暖期的盛期处于公元1060~1140年;小冰期第1次冷期在公元1140~1340年,但在1250~1290年存在1次暖波动;第2次冷期在公元1510~1680年,但在1580~1590年和1610年左右存在暖波动;第3次冷期在公元1790~1900年;暖期主要在公元1340~1510年和1680~1790年间,但在公元1400年、1410年左右和1440~1480年间以及1710~1740年存在冷波动;20世纪暖期和全球记录相一致。该湖泊记录与古里雅冰芯记录和祁连山树轮记录以及我国东部气候历史记录都有较好的可对比性,只是在起迄年代上还存在一些差异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5.
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岩芯沉积特征及地层初步划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缺少较长尺度的第四纪海陆变迁及环境演变的深入探讨,深达423m的海安县基岩标J9孔为此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该孔松散层岩芯,总结其沉积特征,认为岩芯明显可划分为6个特征岩性段。同时,地层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   0~200m为布容正极性世,200~334m为松山负极性世,334m以下为高斯正极性世。综合分析岩芯沉积特征并参考古地磁测试结果对地层进行了初步划分,认为 0~39m为全新世地层,39~153m为晚更新世地层,153~200m为中更新世地层,200~334m为早更新世地层,之下为新近纪地层。从沉积地层特征推测,在第四纪地层中可能存在有5个海侵层,自上而下为第Ⅰ海侵层(镇江海侵)、第Ⅱ海侵层(滆湖海侵)、第Ⅲ海侵层(昆山海侵)、第Ⅳ海侵层(嘉定海侵)和第Ⅴ海侵层(如皋海侵),分别出现在孔深 5~39m段、59.2~85.1m段、121~153m段、171~200m段和 246.3~277.2m段。孔深39~41m存在的晚更新世晚期特征硬粘土标志层,指示本地不是冰后期古河谷的发育地。  相似文献   
136.
珠三角城镇化新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依靠优惠政策,利用区位优势,吸收外来投资,开始了快速城镇化的进程。总结珠三角快速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即在开放政策的导向下,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基础,外资推动、自下而上的城镇化。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种模式的问题充分暴露。分析传统城镇化模式所遇的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短缺、产品出口受限等困境,提出珠三角地区在解决困境中所形成的城镇化新进程的基本特点,即创新引领、复合驱动、以人为核心、强调品质、城乡协调发展并对珠三角城镇化新进程的本质特点、能否成功转型、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关系,以及能否再次成为中国城镇化的典范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时期珠三角地区以及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月球角砾岩是月球陨石的代表性样品,含有多来源的岩屑,是揭示月球内-外动力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文对Bechar 003、NWA 13788和NWA 11110月球陨石中的岩屑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岩相、矿物成分、全岩主微量元素等岩石地化综合分析,旨在厘清这3块样品中岩屑的类型、来源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3块陨石内部的斜长辉长质冲击熔融岩屑、微斑熔融角砾岩屑、以及辉长质斜长岩屑的初始物质由均是月海玄武岩与月球高地岩石的混合物,不同初始物质成分的岩屑表明月表经历了冲击事件,并且冲击事件发生在月表的不同位置,冲击事件造成月球高地岩石与月海玄武岩或非月海溅射物的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