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篇 |
大气科学 | 29篇 |
地球物理 | 30篇 |
地质学 | 166篇 |
海洋学 | 3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362.
本文利用再分析月均海洋温盐数据,分别采用基于物理现象和固定温盐量值的锋面识别标准,探究1980—2015年夏季(1—3月)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地锋(Polar Front,PF)的变化特征。对此时段的长期变化,两类标准给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在绕极平均意义上,SAF和PF的位置虽然存在南北向摆动,但是在1980—2015年并没有显著的长期移动趋势。在整个空间场上,锋面的位移幅度、稳定性和长期移动趋势均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经过大的地形障碍区时,锋面较稳定,位移幅度较小,而在深海盆区和脱离地形约束的下游,锋面稳定性较低,且经向位移幅度较大。SAF和PF稳定性最高、长期移动趋势最小的区域分别位于印度洋扇区和大西洋扇区。SAF在太平洋扇区的东部海盆区有较显著的长期移动趋势,且南北向位移均存在,PF在印度洋扇区以向极移动为主。在年代和年际尺度上,两类标准给出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分别对两类识别标准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对于PF来说,温度现象类标准总体上稳定性更高,优于等温线标准。 相似文献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介绍了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测试设备与数据采集系统;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有限元-无限元耦合的建模方法,对地震作用下黄土地区地铁车站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应变反应,以及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接触土压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构件交叉部位的应变反应及接触土压力较大。最后,根据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特点,研究了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振动台模型试验中传感器的布置原则和布置方案,为试验获得可靠数据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本文得到的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特点和规律,可为黄土介质模型试验及深度数值模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0.
作为亚洲大陆晚白垩世时的最南缘,拉萨块体古纬度对研究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采自拉萨块体北缘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红层35个采点415块定向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岩石磁学结果显示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通过逐步热退磁可从22个采点中获得一组稳定的高温分量方向,同沉积校正后该方向在95%和99%置信区间内均通过了McElhinny和McFadden褶皱检验,表明该方向(Dc=335.6°,Ic=31.2°,kc=52.8,α95=4.3°)应为原生剩磁,其对应的古地磁极为63.3°N,329.4°E,A95=3.6°.等温剩磁各向异性分析显示拉萨块体北部尼玛和班戈地区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红层中可能并不存在磁倾角浅化现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限定了拉萨块体晚白垩世古纬度为16.6±2.1°N(参考点31.8°N,87.7°E),晚白垩世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可能发生了960±400 km的南北向构造缩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