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篇 |
大气科学 | 29篇 |
地球物理 | 30篇 |
地质学 | 166篇 |
海洋学 | 3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利用2006年—2015年MODIS云产品数据(MYD06),对淮北地区不同云相态、不同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和云顶温度逐月概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同时对四季云水路径逐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淮北地区夏秋冬季水云出现的概率较高,春夏季冰云出现的概率较高。水云年均发生概率是冰云的近2倍,晴空和冰云相当,混合相态云较少。除7月份,水云有效半径概率逐月分布逐年有所变化,主要分布在5—30μm。冰云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15—35μm,且10年间4、5和8月份概率分布较为一致。混和相云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10—40μm,逐月发生概率在10—20μm和25—35μm出现两个峰值,这与水云和冰云不同,且在春秋冬较为明显。10年间淮北地区上空云水路径年均值低于300 g/m~2。冬季年均云水路径相对较低且逐年呈现减少的趋势。春秋冬季云顶温度逐月概率分布逐年变化较大。春冬季冷云发生的概率较大,夏秋季暖云出现的概率要高于冷云。 相似文献
162.
滇西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找到了许多有较大工业价值的矿,扩大了许多矿区的远景。但对其中以锌矿为主、铅矿极少的残积和坡积砂矿,由于工作初期缺乏经验,而采用了原生矿的勘探方法,利用了小平坑、槽探进行水平取样,以致造成损失。通过进一步工作后才开始改变了勘探方法,并对这类砂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类矿床见于思茅凹陷带内,是由石炭二迭(?)灰岩及砂页岩系组成的基底折皱带上低温铅锌矿,经 相似文献
163.
164.
澄合矿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量勘探钻孔资料及野外观测为基础,对澄合矿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本区煤系主要在岸线附近的滨海平原及近海内陆环境沉积。其中滨海及泻湖波浪带最有利于成煤,因受地壳近南北向不均衡沉积的控制,区内煤系及煤层变化多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5.
利用2018年4—9月西北地区共10 189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及0.25°×0.25°分辨率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预报资料,用
166.
讨论网络三维地图的概念及特点,阐述常用三维建模方法及建模需要数据,介绍主流网络三维地图并分析其特点以及不足。 相似文献
167.
微细粒金矿超显微金的AEM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分辨率分析型透射电镜对微细粒金矿未氧化砂岩和局部褐铁矿化泥砂岩矿石进行了分析,成功地观察到了多颗粒度范围与5-600nm之间大小各异的超显微独立自然金矿物。并用X线能谱仪及电子衍射分析鉴别了载金物相,讨论了超微金的赋存特征及其聚复现象,与其他微分析术相比,分析电镜是目前研究超微金赋存状态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8.
文章针对海上风电高桩承台混凝土裂缝控制难度大的问题,以上海临港海上风电II期工程为例,优选原材料,开展室内配合比优化试验研究,采用ANSYS软件分别对布置冷却水管和未布置冷却水管的施工工况进行模拟研究,并进行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矿粉、粉煤灰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在混凝土内部布置冷却水管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和内表温差,从而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开裂风险;通过采取现场严格的混凝土原材料、坍落度、振捣工艺控制和保温、保湿养护等技术措施,基本消除了风电高桩承台混凝土的裂缝;形成了海上风电高桩承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内部布设冷却水管、温度场分布模拟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等裂缝控制成套技术,有效控制了海上风电高桩承台混凝土裂缝。 相似文献
169.
荒沟山铅锌矿床为吉南老岭多金属成矿带内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产于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组之中,受地层和韧性剪切带控制。在成矿后期,矿床经历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其对成矿元素的进一步富集起到重要作用。为探究热液叠加成矿作用中流体的来源及特征,采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C、H、O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对热液叠加成矿期各阶段流体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Ⅰ阶段即黄铁矿-石英阶段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的δDH2O为-74.8‰~-87.4‰,δ18OH2O为8.3‰~9.8‰,δ13CV-PDB为-9.6‰~-10.8‰,具岩浆水的特点。Ⅱ阶段即方铅矿-石英阶段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的δDH2O为-91.4‰~-93.9‰,δ18OH2O为3.3‰~4.7‰,δ13CV-PDB为-9.5‰~-10.5‰,具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流体的特点,但仍以岩浆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0.
沧州市形成了区域性深层水降落漏斗,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至2001年,中心累计沉降量为2236mm,导致了城市内涝积水、河床下沉、管道破裂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大量资料分析,深层地下水等流体的开采是沧州地面沉降产生的主要应力来源,过厚的可压缩粘性土层是地面沉降产生的物质基础,并通过沧州市不同时期地面累计沉降量和水位降深的相关分析建立了相关公式,提出了警戒水位降深(临界)值40m和限制水位降深(止采)值70m。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控制地面沉降要从源头人手,在目前外调水源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要开源、节流,充分利用本区咸水资源,改变用水方式,减缓深层水位下降速率,削弱地面沉降的应力来源以达到神沉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