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9篇 |
免费 | 447篇 |
国内免费 | 6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2篇 |
大气科学 | 374篇 |
地球物理 | 381篇 |
地质学 | 1612篇 |
海洋学 | 327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212篇 |
自然地理 | 1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802.
上海是工业集中、交通繁忙的大城市,作为光化学烟雾前体物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很大。通常的大气污染监测只在地面监测,不太重视地面以上十几米乃至几十米的情况,然而随着六层以上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大气污染物在20层楼以下的分布状况已成为居民日益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继1989年底进行SO_2,SO_4~= ,NH_3和颗粒物的垂直梯度观测以后,又于1990年11月20日至12月14日,在地面(1.5m)、18m(相当于7层楼高)和52m(相当于20层楼高)3种不同高度上对O_3和NO_x 相似文献
803.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和^11C测年结果表明,湖泊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约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约120ka BP以来的晚第四纪。本文根据该套湖相层的发育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对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湖面变化与古植被、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木错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频繁的湖面波动、气候的冷暖与干湿变化以及森林—草原与草原植被的交替演化。其总体特征是:约115.9ka BP时,纳木错湖面最高。在116~78ka BP期间,该区气候温和凉爽或温和偏湿,植被以疏林草原与森林草原或森林的交替出现为特征,湖面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基本保持在拔湖140~88m之间。在78~53ka BP期间,该区气候干冷,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大幅度下降,并在拔湖约36~48m之间波动。约53~32ka BP期间,气候转为温暖偏湿或温暖湿润,湖面波动于拔湖约15~28m之间,波动较为频繁。与阶地的发育相对应,该时期内包含了3次明显的暖期和湖面波动过程,区域植被主要以松、蒿、桦为主,为含一定量的冷杉的森林。其中36ka BP左右气候最温暖湿润,区域内可能出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约32~12ka BP期间,该区气候最为干冷,古植被以草原和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再次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最低可至拔湖约8m处,但通常维持在拔湖约12~17m之间。约11.8~4.2ka BP期间,气候整体较为暖湿,其中在约8.4~4.2ka BP期间气候最温暖湿润,该区可能发育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湖面波动于拔湖2~9m之间,整体波动幅度较小,但波动最为频繁。区域气候对比发现,纳木错地区的冷、暖气候变化过程与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北半球的气候变化基本是一致的,特别是阶地下切所反映的湖面退缩过程与北大西洋的Henrich冷事件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04.
In the present study, cavitation and a ship propeller wake are reported by computed fluid dynamics based on viscous multiphase flow theory. Some recent validation results with a hybrid grid based on unsteady Navier-Stokes (N-S) and bubble dynamics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to predict velocity, pressure and vapor volume fraction in propeller wake in a uniform inflow. Numerical predictions of sheet cavitation, tip vortex cavitation and hub vortex cavitation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same as numerical predictions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al evolution of the axial velocity. Blade and shaft rate frequency of propeller is well predicted by the computed results of pressure, and tip vortex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generate the pressure field within the near wake. The overal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is reliable for prediction of cavitation and propeller wake on the condition of uniform inflow. 相似文献
805.
806.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灾害与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因强烈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国土开发、环境保护乃至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1地面沉降灾害发育特征苏锡常地面沉降在60年代就初露端倪。目前,三城市沉降中心的累计最大沉降量均已超过10加nl_。苏州市自7O年代以来,经济突飞猛进,为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求,对第4、第皿承压水大量开采,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诱发了地面沉降灾害,197O~1983年苏州城区年均沉降量约10~20—。n,近年来,沉降速率有所加快,达20~4Omm/a,已形成齐门外大桥等数个… 相似文献
807.
808.
笔者通过西藏佩枯错盆地帮荣组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碳酸盐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合ESR法和U系测年资料,分析了晚更新世帮荣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27~15kaB.P.的晚更新世时,佩枯错盆地进入强烈断陷阶段,佩枯错古湖经历了初始浅湖期,发展深湖期和萎缩浅湖期一个完整的湖泊演化过程。127~56kaB.P.,气候温暖湿润,湖水增加,古湖发育进入浅湖期;56~31kaB.P.,湖水波动上升,古湖进入发展深湖期;31~15kaB.P.,湖泊步入萎缩浅湖期,15kaB.P.左右出现的冻融褶皱,可能指示该区进入冰缘期。 相似文献
809.
对比了线性混合光谱分解模型(SMA)与支持向量机(SVM)在TM影像上估算不透水面覆盖率(ISP)的精度,通过SVM模型拟合TM像元光谱特征与样本ISP间的关联而获得对未知像元ISP的估算能力。对于天津市主城区的TM影像,选择学校区、工矿区和住宅区的高分辨率影像分类结果作为训练样本(7020个)和验证样本(1500个),SVM模型的ISP估算均方差(15.4%)优于SMA估算结果(19.4%);在增加缨帽变化“绿度分量”及混合光谱分解“高反射率分量”作为SVM特征变量后,ISP估算精度提高为12%。研究结果表明:SVM模型能够拟合各像元光谱组分间非线性关系且具有较好小样本泛化的性能,适用于地面样本较少的大区域ISP制图;增加与ISP相关性大的光谱特征向量作为SVM输入能提供更多的区域地物空间分布信息,能够调整无样本的地表类型的ISP估算值,提高区域ISP估算的整体精度。 相似文献
810.
利用青藏高原的80个气象台站近34a来年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气候趋势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三个主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44.9%,地形特别是高原主体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对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影响显著;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在缓慢减少的过程中于1982年和1995年发生了2次突变,并经历了减少、增多和再次减少的3个变化阶段;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类型均可分为高原中东区、高原南部区、高原北部区、高原腹地区和西藏西南区共5个区,其分区主要受地形和低涡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