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麦源君  朱利东  杨文光  解龙  童霞  郝金月  钟摇 《地球科学》2021,46(11):3880-3891
西藏东南缘记录的唐加-松多古特提斯增生杂岩带对认识古特提斯洋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针对该杂岩带中新发现的长英质凝灰岩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显示冲尼凝灰岩喷发于278~275 Ma,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3.47%~72.65%)、Al2O3含量(14.53%~21.31%),较低的K2O含量(1.30%~2.51%)和TiO2含量(0.50%~1.17%),MgO含量较低,介于0.92%~2.00%,Mg#范围在19.9~34.2(均低于4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锆石具有较高的εHf(t)值(+10.2~+14.4)和相对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TDMc=351~621 Ma,认为冲尼凝灰岩是唐加-松多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背景下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洋盆俯冲消减的开始时代不晚于早二叠世,并且在早二叠世拉萨地体东南缘存在新生地壳生长事件.   相似文献   
82.
李成志  杨文光  朱利东 《地质论评》2019,65(Z1):126-128
正拉萨地体记录了多期次碰撞造山和特提斯洋演化的关键信息(许志琴等,2006)。拉萨地体南缘发育大量晚白垩系—古近系岩浆活动且规模较大,冈底斯南部酸性火山岩为典型代表,为印度大陆—亚洲大陆碰撞演化及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提供证据。早期学者认为古新世花岗岩类由于新特提斯洋板块俯冲所造成。之后部分研究者通过系统研究林子宗火山岩认为印度—亚洲板块碰撞促  相似文献   
83.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为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完整的沟-弧-盆体系。以理塘地区拉扎嘎山一带下坝岩组洋岛型“玄武岩+碳酸盐岩”岩石组合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分析,为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洋陆格局的恢复重建提供新的证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SiO2含量为42.16%~48.32%,TiO2为2.81%~3.75%,稀土元素总量为164.51×10-6~414.40×10-6,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La/Yb)N值为9.35~34.31,明显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洋岛型玄武岩(OIB)相似。锆石U-Pb测年表明,洋岛型玄武岩形成于211 Ma。这些资料进一步表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存在洋岛环境,同时,也为甘孜-理塘洋盆晚三叠世处于俯冲消减阶段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4.
汤晶  朱利东  曾江 《矿物学报》2011,(Z1):394-396
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领域,当今的核心问题主要围绕着特提斯存亡和青藏高原隆升两个方面。在高原隆升研究领域,广泛分布于高原腹地的新生代火山岩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对火山岩的成分、时代、空间展布和变化的研究为探讨高原新生代隆升机制、深部与地表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成果。  相似文献   
85.
西藏措勤盆地中生界生储盖特征和含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措勤盆地是青藏高原仅次于羌塘盆地的海相含油气盆地。根据近年来新取得的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中生代措勤盆地的生储盖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中生界存在3套烃源岩,郎山组灰岩有机质丰度低,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多尼组川巴段泥质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多为Ⅱ2—Ⅲ型干酪根,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接奴群泥质岩有机质丰度低,为Ⅲ型干酪根,达到高—过成熟阶段。新发现的雪上勒、革吉和弄瓦3处白云岩是盆地内优良的储层;多尼组泥质岩和郎山组灰岩可作为区域优良的盖层。中生界存在着郎山组和多尼组2套自生自储自盖的组合,且多尼组组合更优。另外,盆地北部中生界目的层大片出露,保存条件较差,建议下一步勘探考虑深部上古生界目的层。  相似文献   
86.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茂县盆地三级阶地调查和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河流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风成沉积体系,是由Gms、Gm、Gg、Sh、Sg、Fl、Ls、Ps等岩性相组成.其主体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包含3部分: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扇三角洲组合,剖面上体现了颗粒流-高密度浊流-碎屑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7.
震积岩是灾变性事件岩的典型代表,是具有震积构造和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的总称。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地层中首次发现震积岩,该地层自下而上为底部砾石层、中部暗色(含炭)泥质层、上部褐黄色土壤层,整体属河流冲积物。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区发育一组走向SE120°的正断层,断层两盘的底部砾石层顶界面有明显的错断。构成地垒构造;在IT6511、IT6610层位中的断层带中见明显阶梯状断裂,其以张性正断层为主,断距约为10~90cm。在靠近阶梯状断裂的IT6512、IT6613-6614层位中发现一系列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包括砂土液化(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负载构造、微断裂、地裂缝、震塌岩等。分析认为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是由同期地壳活动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金沙遗址区震积岩的发现,对研究四川盆地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作为扬子板块与中咱地块的碰撞结合带,其对探讨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四川新龙地区瑞环山组进行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其沉积时代及物质属性,探讨其沉积构造背景。新龙地区瑞环山组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石组合,其碎屑岩物源区为安山质火山岩及陆缘复理石,母岩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环境。瑞环山组灰岩中珊瑚化石主要集中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砂岩中锆石主要来源于扬子板块(435Ma、764Ma、1888Ma峰值)以及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229Ma峰值),锆石最新年龄为196±2Ma,指示其应沉积于早侏罗世之后的残留海盆地。研究结果表明,甘孜-理塘洋在晚三叠世末弧陆碰撞造山之后又经历了侏罗纪残留海阶段,在残留海盆地西侧临近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浅海环境中沉积了瑞环山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建造,至早白垩世全面进入造山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89.
改则地区的嘎布扎花岗闪长岩侵入于南羌塘地体南缘的侏罗系色哇组,为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岩浆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43.8±0.5)Ma,显示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交。花岗闪长岩具有准铝质I型花岗岩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为轻稀土富集型,存在弱的Eu负异常;明显富集Rb、Ba、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陆壳物质、俯冲沉积物与幔源楔等不同性质的岩浆混合,并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改则嘎布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北俯冲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南冈底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针对墨竹工卡地区的松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松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90.2±2.9 Ma,形成于早侏罗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低TiO2(0.68%~0.75%),富SiO2(65.22%~66.13%)、Al2O3(16.26%~16.73%)、Na2O(4.05%~4.29%)、K2O(3.96%~4.24%)的特点,显示钾玄岩系列和弱过铝质(A/CNK=1.04~1.11)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具有富集Rb、Th、K、Zr、Hf元素和亏损Ba、Nb、Ta、Sr、Ti、P元素的特征;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05~835℃,FeOT/MgO比值高,样品显示出具有部分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南冈底斯岩浆岩构造背景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有关,松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其成因与软流圈上涌导致幔源岩浆底侵引起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