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应用“3S”技术与土壤化学方法,对毛乌素沙地榆林市境内区域的沙质荒漠化土地进行了近45年来变化研究与生态修复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的沙质荒漠化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治理方式以人工修复为主;1975—2019年沙质荒漠化的分布面积与强度呈现先快速发展而后逆转的变化特征。其中,1975—2007年沙质荒漠化的发展与过度放牧、荒地开垦及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及强度密切相关。2007—2019年的逆转与生态调控政策及治理工程的实施密切相关。人工修复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优于自然修复地区,在同等背景的自然修复条件下,不同成因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区别。采用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以人工修复促进植被自然修复能力,是研究区有效的生态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渡河流域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大渡河流域强震和弱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发现,大渡河流域的强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对梯级水电站的影响显著。大渡河流域内的强震大部分以丛集的方式发生,其地震丛集的强度、频度和时间间隔都比较高,而且强震丛集密集发生的地方与大渡河梯级水电站的距离较近,因此,在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地震安全综合防御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强震丛集的发生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将京津冀地区177个自动站2000—2020年地面资料分为2000—2013年(目测)、2014年(目测与器测)和2015—2020年(器测)3个阶段对能见度进行对比分析。定义冷季为11月至翌年4月,暖季为5—10月。结果表明:能见度年平均值在08时和14时绝大多数站点器测值小于目测值。冷季月平均能见度08时器测低于目测,14时差别较08时明显缩小;暖季08时器测总体低于目测,但两者差异小于冷季,5月差异最小。2014年,在雾霾多发的1—4月,08时和14时器测能见度明显小于目测,在雾霾较少的5—12月,半数以上器测能见度大于目测。能见度小于12 km时,器测小于目测,12 km以上时器测大于目测,能见度小于1 km时器测接近目测。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呈反相关。当能见度小于0.5 km,目测和器测的相对湿度为93%~96%,但随着能见度的增大,器测更为分散。能见度转为器测后,雾和霾次数明显增加,霾更明显。京津冀地区雾器测和目测高发区均位于京广铁路沿线,但霾高发区是从中南部太行山到平原过渡的浅山区东移到京广铁路沿线。  相似文献   
14.
以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 02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信息源,对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湿地演化特征及主要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32 a间,准噶尔盆地湿地面积增加了254.94 km2,塔里木盆地湿地面积减少了2 739.88 km2,沼泽湿地的严重退化引起了塔里木盆地湿地的锐减;②塔里木盆地湿地演化可分为破碎化和消亡2个发展阶段,湿地主导类型已由沼泽湿地转变为河流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降低,说明湿地多样性减小;准噶尔盆地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增加,而优势度指数持续减小,说明湿地景观结构趋于均匀化;③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加量分别为0.59 mm/a和0.042℃/a,1.69 mm/a和0.047℃/a;准噶尔盆地湿地演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④1975-2000年和2000-2007年间,塔里木盆地因“围湿造田”直接丧失的湿地面积高达1 035.06 km2和1 030.30 km2,分别占2个时期湿地减少面积的81.74%和69.92%.人类活动是引起塔里木盆地湿地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18日夜间到19日凌晨,陕西及山西发生了一次暴雨过程,对这次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对应有高空浅槽和低空涡旋,低空环流基本为经向型,暴雨过程发生在低空涡旋附近。利用WRF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进行了广义位温及动力学涡度矢量(VDV)的诊断分析。主要结果有:山西附近暴雨对应有明显的中尺度涡旋和中尺度强风速中心,模拟的3 km高度三个方向的VDV分量中,x和z方向分量的负值区与降水区域对应,而y方向分量的正值区与降水区域对应。z方向分量虽然量级较大,但用来对暴雨落区的诊断并不十分完美。VDV水平方向两个分量均为垂直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陕西渭北旱腰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现状,梳理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研究区矿山生态修复的水资源和土资源条件,建议在研究区采用植被功能优化技术、历史人文景观功能融合提升技术、硬岩边坡修复技术以及生产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协同治理技术,推进研究区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石家庄新乐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雄安新区安新东白庄X波段相控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21年7月21日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东闾村龙卷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如下:(1)龙卷于15时43分开始,历时22分钟,根据灾情判定此次龙卷为EF2级。造成此次龙卷的影响系统不典型,500 hPa及以下为切变或风速辐合区,700 hPa急流不仅输送了暖湿空气,加强了不稳定,还加大了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的生成和发展。(2)造成龙卷的微型超级单体风暴环境场特征:CAPE达到1 680.3 J/kg,0~3 km垂直风切变较大为17.1 m/s,0~1 km垂直风切变为7.1 m/s,0~6 km垂直风切变较小为7 m/s,湿层相对深厚,抬升凝结高度为316.1 m。(3)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雷达观测到的1 km以上中气旋起止时间、强度、伸展高度和演变趋势基本一致。(4)X波段相控阵雷达径向分辨率很高,同时龙卷距离雷达较近,因而方位角方向分辨率也很高,观测更精细。X波段相控阵雷达在龙卷发生前5分钟到龙卷结束持续观测到1 km以下的低层中气旋,对发布龙...  相似文献   
18.
应用"3S"技术,通过选取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和斑块形状等空间格局指数对车尔臣河下游绿色走廊1975~2007年近32 a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并对景观格局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0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小幅度增大;2000~2007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大幅度减小,斑块平均面积与斑块密度持续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减小,优势度与破碎化程度增大.在各湿地类型中,河流湿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小,湖泊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大,沼泽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