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12篇 |
海洋学 | 6篇 |
综合类 | 1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Pyropia species grow in the intertidal zone and are cold-water adapted. To date,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whole plastid and mitochondrial genomes(ptDNA and mtDNA) of this genus is limited to Northern Hemisphere species. Here, we report the sequencing of the ptDNA and mtDNA of the Antarctic red alga Pyropia endiviifolia using the Illumina platform. The plastid genome(195 784 bp, 33.28% GC content) contains 210 protein-coding genes, 37 tRNA genes and 6 rRNA genes.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34 603 bp, 30.5% GC content) contains 26 protein-coding genes, 25 tRNA genes and 2 rRNA gen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rganellar genomes of Py. endiviifolia have a compact organization. Although the collinearity of these genomes is conserved compared with other Pyropia species, the genome siz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mainl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opy numbers of rDNA operons in the pt DNA and group II introns in the mtDNA. The other Pyropia species have 2–3 distinct intronic ORFs in their cox 1 genes, but Py. endiviifolia has no introns in its cox 1 gene. This has led to a smaller mtDNA than in other Pyropia species.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Pyropia were examined using concatenated gene sets from most of the available organellar genomes with both the maximum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methods. The analysis revealed a sister taxa affiliation between the Antarctic species Py. endiviifolia and the North American species Py. kanakaensis. 相似文献
53.
一种基于蜂群智能算法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仿生智能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智能式遥感分类方法。采用模仿蜜蜂采蜜行为的群智能优化算法,自动搜索遥感影像各波段的最优分割点,定义各波段最优分割点和地物类别节点的连线为蜂群搜索路径,构造以If-Then形式表达的遥感分类规则。该智能式遥感分类方法不需使用数学公式,能更清晰地表达地物分类中的复杂关系。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江口北岸ALOS影像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并与See5.0决策树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蜂群智能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比See5.0决策树方法更高,该智能遥感分类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54.
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实现了矿产资源信息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统一管理,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决策支持。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包含的工作模块、各个模块的功能结构以及采用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5.
像素工厂中真正射影像的生产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像素工厂是当今世界一流的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系统,集自动化、并行处理、多种影像兼容、远程管理等特点于一身,代表了当前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用于地形图测绘、城市规划等.这里主要分析像素工厂生产数字表面模型(DSM)和真正射影像的工作流程,并结合实际生产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56.
57.
磷的外源输入与底泥源汇变化是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原因,解析磷出入湖关键过程及其平衡变化对湖泊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滇池外海出入湖磷通量变化问题,融合水文水质观测数据和HBV水文模型模拟数据,使用LOADEST负荷统计模型解析了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河流、大气沉降和出湖河流的磷通量变化特征,评估了湖体总磷的源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磷通量年际间波动范围大,在118~700 t/a之间,多年平均入湖磷通量为280.61 t/a,其中河流平均输入251.97 t/a,大气沉降平均输入28.64 t/a,在研究的气象水文因子中,入湖磷通量主要影响因素是入湖流量和调水量,其次是降水;②滇池外海年均出湖总磷通量42.25 t/a,在8~84 t/a之间波动,出湖通量变化主要受入湖流量与调水量的影响,其次是气温;③在年和月的时间尺度上,滇池外海均表现为磷的环境汇,多年平均磷滞留量为238.36 t/a,但在部分年份(2009、2018年)逐日尺度上存在源效应。针对滇池外海常年表现磷的环境汇问题,调水工程对降低磷的滞留率有显著作用,但仍无法有效解决磷在湖泊中富集的问题。滇池外海持续的磷汇效应将增加湖泊未来水生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8.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获取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思路,综合遗传神经网络和元胞自动机,构建了一个基于Matlab平台的遗传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模型,并以长江口北岸为例,构建了其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演化模拟与预测,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GANN-CA模型有较好的仿真效果,充分利用了人工神经网络获取模型大量空间变量参数的优势,简化了土地利用转化规则的定义。该模型更全面地考虑了土地利用演化的空间影响因子,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和阈值,是对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改进和拓展。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