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GPS软件接收机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GPS软件接收机的优点 软件无线电较之以硬件实现的接收机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软件GPS接收机的实现将为GPS的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体系化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冲 《测绘文摘》2013,(1):72-77
本文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演变的重大趋势,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GNSS的系统之系统和天地一体化系统集成,导航系统与通信系统的互补化组合渗透,多系统室内外应用与服务的体系化融合构建,均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许多事实表明,GNSS已经进入发展的重大转折期。确切地说,GNSS概念业已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转变为全球导航卫星服务,进而步入时空智能服务发展新时期,实际上是从技术系统向产业服务体系的转变,应该在其本身进一步完善和总体创新的同时,需要脱胎换骨的转变,进入一个泛在服务导航系统与产业发展的新兴领域,关键是要构建全新的体系,这就是新时空服务体系,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3.
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迅速推进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 1.1 国内外合作正在“多管齐下”地发展卫星导航系统 当前,我国政府在“多管齐下”地对卫星导航给予高度重视并见诸实际行动,其力度是空前未有的。在大量充分利用美国GPS系统的情况下,我  相似文献   
24.
一、伽利略计划是技术、经济和政治的一次重大挑战 伽利略计划,实际上是一个欧洲的全球导航服务计划.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民用目的设计的全球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现在普遍使用的GPS相比,它将更显先进、更加有效、更为可靠.它的总体思路具有四大特点:自成独立体系;能与其它的GNSS系统兼容互动;具备先进性和竞争能力;公开进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5.
甄卫民  曹冲  吴健 《极地研究》1994,6(3):36-40
本文采用现有模式,利用长城站电离层观测资料,模拟计算了F2层峰值高度及子午向热层风昼夜变化等。同时采用了热层风模式计算了长城站热层风的经验预测值。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长城站的两个异常特征。夏季异常即f0F2最大值出现在夜间。冬季特别是6、7月份临频显著减小。太阳辐射电离与热层中性风的竞相联合作用是导致夏季异常的关键。长城站地理上虽属高纬区,却处在地磁中纬区,这是分析上述异常特征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甄卫民  曹冲  吴健 《极地研究》1994,5(2):53-57
AnalysisoftheionosphericanomalyatGreatWallStation,AntarcticaZhenWeimin(甄卫民);CaoChong(曹冲)andWuJian(吴健)(ChinaResearchInstituteo...  相似文献   
27.
伟晶岩岩浆-热液演化中流体出溶时间和铌钽矿化过程还存在争议。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文选择了中国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柯鲁木特112号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脉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以云母的结构和主量成分为切入点,为该伟晶岩脉的结晶演化和铌钽矿化过程提供了一些新约束。112号脉主要发育以下5个结构单元:钠化微斜长石-石英带(I)、白云母-石英-钠长石集合体(II)、钠化块体微斜长石带(III)、石英-钠长石-锂辉石带(IV)和糖晶状钠长石集合体(V)。它具有弱的分带:I和II多出现在脉体边缘或外侧,是贫矿的伟晶岩的“壳”;III是贫矿的富巨晶微斜长石的中间上部带;IV是富巨晶锂辉石的中间下部带;V是富铌铁族矿物(CGM)的晚期岩浆残余相。在不同的分带/集合体中共识别出3类白云母:Type A,原生成分均一白云母;Type B,原生被改造的成分变化白云母(BSE下具有亮暗分带);Type C,次生成分均一白云母。研究结果表明,112号脉历经了3个演化阶段:(1)早期流体出溶和流体-围岩(二云母花岗岩)相互作用;围岩发生云英岩化,围岩中黑云母分解产生的部分Fe进入伟晶岩岩浆(围岩混染)。(2)熔体内部分离结晶与钠长石化;外侧I带中部分Type A白云母和所有Type B白云母的亮部具有全脉最高的FeO^(T)含量(5.20%~5.73%),反映了一阶段的云英岩化过程中围岩Fe的贡献;而从I带至V集合体,Type A白云母和Type B白云母的亮部的FeO^(T)和MgO含量整体递减,指示分异演化程度增强。(3)二次流体出溶;晶体-流体相互作用导致Type B白云母中的Fe、Mg和F释放进入流体,形成了亮暗成分分带;同时,致使FeO^(T)、MgO和F含量较低的Type C白云母以交代的形式生长在原生矿物内部。最后,本文认为:一阶段中围岩混染Fe的加入为CGM的沉淀提供了Fe源;二阶段中磷灰石的分离结晶对熔体中F的消耗促进了CGM的沉淀;三阶段中晶体-流体反应会引起已结晶矿物释放Fe或Mn,含Fe或Mn流体与富Nb或Ta熔体结合促使CGM晶出。  相似文献   
28.
张岱岳  王树志  曹冲  王涛  郭志华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6-2022062036
冀东金厂峪金矿被认为与青山口花岗岩体侵入有关,而同样距离矿区较近的腰岭子花岗闪长岩体则研究较少,由于两岩体在岩性、构造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有必要探讨两成矿条件和成矿潜力差异的可能原因。本文对腰岭子和青山口岩体中的锆石进行透射光和阴极发光(CL)图像分析、晶体形态学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岩体的形成温度相差不大,分别为650~800℃和650~850℃。较高的岩浆热水含量和富碱环境可能是青山口岩体成矿的必要条件。应用LA- ICP- MS方法对腰岭子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U- Pb年代学测试,其结晶年龄为161.5±0.9 Ma,与峪耳崖金矿区内的闪长岩脉年龄相近,且两者在含矿岩体特征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认为腰岭子岩体的成金潜力较大。两岩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轻稀土相对亏损而重稀土相对富集。同时,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微弱的Eu负异常,结合野外地质观察,认为两岩体可能经历了壳幔混合作用。结合前人对青山口岩体年龄的测试结果及大地构造背景认为两岩体可能为来自同一岩浆房不同阶段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9.
常玉虎  赵元艺  曹冲  单云  曹强 《地质学报》2015,89(5):889-908
德兴铜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同时也导致发生了一些矿山环境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区附近的大坞河、浮溪河和乐安河(德兴段)流域重金属在一级阶地(T1)和二级阶地(T2)环境介质(土壤-底泥-粮食-蔬菜)中的含量特征,并对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揭示矿业活动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流域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其中Cu累积最为明显,大坞河土壤样品中Cu超过国家Ⅱ级土壤标准的超标率达86.8%,而且Cu、As和Hg在大坞河T1上平均含量明显较T2上的高。与背景值相比,大坞河和浮溪河底泥重金属中Cu超过的倍数是最大的,土壤与底泥中Cu、As和Hg以及pH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区范围内稻米中超标严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Cu、As和Pb,而稻米对Cd的富集系数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小白菜重金属中Cd污染最为严重,超过国家蔬菜卫生标准的9~14倍,且富集系数在2~4。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和农作物(稻米和小白菜)中重金属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总和在5~13,为不可接受风险,而致癌风险在10-3水平,大于USEPA推荐的最大接受水平10-4,因此研究区居民有较大的致癌风险。不同流域健康风险在一级和二级阶地上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大坞河和浮溪河非致癌和致癌风险T1上比在T2上大,但乐安河(德兴段)相反,因此在不同河流阶地上种植农作物也应有差别。  相似文献   
30.
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该矿在低品位矿石堆浸过程中主要对Cu元素进行回收,但对Re、Co、Au、Ag等伴生元素的尚未进行回收。本文通过对德兴铜矿杨桃坞与祝家村堆浸场低品位矿石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电子探针以及ICP-MS分析测试等试验,研究了低品位矿石矿物组成变化、重要共伴生元素的元素赋存状态与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它们进行了综合利用的可行性评价,加强对堆浸过程中共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同时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良效应,为矿山持续高效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