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滇西三江地区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而发育多种类型的多金属成矿,其中不乏大型、超大型矿床,并为国内外地质学家、矿床学家所关注(Hou Zengqian et al.,2007;李兴振等,1999)。甭哥岩体位于云南中甸地区三江并流地带东侧,大地构造位置上邻近欧亚板块和冈瓦纳板块的交界处,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义敦岛弧  相似文献   
112.
易世友  焦恒  周长松  高峰  陈涛 《中国岩溶》2023,42(4):648-661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各类水点25处,以钻孔、岩溶泉点、地下河出口为主,特征污染物为以NH地下河; 污染; 修复; 双源; 近源截排; 帷幕工程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各类水点25处,以钻孔、岩溶泉点、地下河出口为主,特征污染物为以NH4+、NO3-、SO42-、Mn2+、Se2+为主;分布有各类污染源点15处,以工业废渣堆放场为主,主要分布在地下河系统下游坪桥工业园区一带,特征污染物同样为以NH4+、NO3-、SO42-、Mn2+、Se2+为主;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有3条地下水污染通道,均分布在地下河出口与坪桥工业园区Z1(1#、2#)废渣处置场之间;通过对2#废渣处置场排洪竖井-地下河出口这一污染通道上游段进行帷幕工程修复后,地下河出口可减排污水排放量47 244...  相似文献   
113.
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致密油气重点勘探目标,有利储层优选是实现其高效勘探的核心与关键,但目前仍受困于储层特征认识不清、致密成因解析不足等问题。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手段,以川东地区凉高山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总结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成岩演化序列并解析砂岩致密化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凉高山组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分布在0.35%~7.71%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000 01×10-3μm2~0.078 60×10-3μm2之间,为典型致密储层。砂岩整体压实胶结致密,仅发育少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缝,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发育两种类型孔喉结构。压实作用对原始孔隙度的平均减孔量为21.73%,是储层致密化的主导基础;胶结作用对原始孔隙度的平均减孔量为9.14%,其中,晚期方解石胶结通过占据孔隙空间大幅度降低储集性能,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自生黏土矿物通过堵塞孔隙喉道、增强喉道迂回度等方式降低渗流性能,进一步加强了储层的致密程度;早期绿泥石胶结是研究区...  相似文献   
114.
爆破振动对任意形状地下洞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长平  卢文波  张建华  张爱平 《岩土力学》2007,28(11):2451-2455
根据应力波理论和复变函数方法,建立了求解爆破地震波作用下任意形状洞室动态响应的解析方法。即通过保角变换的方法,将物理平面上任意形状的洞室映射到像平面的单位圆,将问题转化为应力波与单位圆形洞室的相互作用问题。以爆破地震波与一半圆直墙拱形洞室相互作用为例,求解了不同频率的爆破地震波以不同方向作用于地下洞室时围岩的应力和振速分布,结合围岩的抗拉强度,求解了各种工况下围岩的临界破坏振速。  相似文献   
115.
论述了开发低端电子手簿的可行性,介绍了HP200LX掌上机的基本特点,实用汉字库的建立原理和使用,软件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以及手簿的功能和特点,提出了中文电子手簿设计及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6.
为了查明刘庄煤矿深部煤层气赋存及开发地质条件,在井田内实施了两口煤层气探井,并开展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刘庄深部勘查区主要煤层孔隙度一般为4.14%~4.77%,比表面积集中在2.184~5.228m 2/g,13-1煤层、11-2煤层和8煤层试井渗透率分别为0.12mD、0.09mD和0.08mD,孔裂隙系统发育一般,属于渗透性差的储集层;储层压力梯度大于静水压力梯度,属高异常压力范畴;主要煤层兰氏压力平均为2.61MPa,兰氏体积平均为6.74m 3/t,吸附能力较低;LT-1井气测录井过程中共出现14层气测异常,异常层段全烃含量均较低,最大为3.701%(16-1煤);主要煤层的含气量分布在0.21~1.47m 3/t,平均0.65m 3/t,主要煤层含气饱和度均很低,最大值仅为18.0%。综合分析认为,刘庄煤矿深部主要煤层埋深大,孔裂隙系统发育差,渗透率低,而且具有低含气量和低饱和度的特征,煤层气勘探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17.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东山岭滑坡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空间分布形态和变形破坏特征,探讨了东山岭滑坡的形成原因,并采用滑坡剩余推力传递法对东山岭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山岭一带高陡的山体斜坡地形和结构松散的厚层风化残坡积土是形成滑坡的内因,人工切坡和强降雨作用是东山岭滑坡活动的主要诱发因素。依据东山岭滑坡的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削坡卸荷和筑坝填土"的滑坡治理工程方案治理东山岭滑坡。  相似文献   
118.
运用ArcGIS软件建立了长江中游地区9.0~4.0 ka BP文化遗址的空间数据库,采用叠加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文化遗址的规模、海拔分布、坡度、距河流远近等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 由新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遗址的数量、规模和分布范围等均呈现增长或扩大趋势,叠置型遗址个数增加;② 遗址一般具有低海拔、平缓地形和距河流较近的选址倾向,晚期的文化遗址大体保持该倾向,但对海拔、坡度及距河流远近等的选择开始出现分化。③ 新石器时代晚期不同规模的文化遗址在选址上存在一定分异。小型遗址多分布在坡度为6°~15°的缓坡地,中型及以上规模的遗址更倾向于坡度为2°~6°平缓地;中小型至大型遗址的海拔分布均以30~50 m为主,特大型遗址的海拔分布以50~100 m为主;特大型遗址在距河流1000 m以内的分布比例高于其他规模遗址;④ 新石器文化在早中期受气候、水源、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晚期文化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19.
以内蒙某露天煤矿的地质特征为依据,建立二维正演模型,利用改进的高密度电法装置——多梯度剖面装置进行采空区在埋深、充水性、规模等不同条件下的正演响应分析,总结出高、低阻模式下异常响应都会随采空区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幅度减少,且埋深大于采空区直径的3~5倍时,其正演剖面上难以显示出异常特征。以煤层顶板为30m的数据进行反演,发现高阻异常的反演结果与理论模型在位置、宽度、顶部埋深和电阻率值方面吻合程度较高;而充水采空区,异常的规模存在一定误差。内蒙某露天煤矿的勘探实例,验证了多梯度剖面装置在浅埋采空区勘探中,可以取得较理想效果,特别是对不充水采空区,其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0.
变电站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以及震后电力应急处置工作的部署都需要对变电站地震损坏情况做出快速预测。本文在借鉴吸收国际变电站地震损坏评估方法及成果、统计分析国内变电站地震损坏案例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3种电压等级(35 kV、110 kV和220 kV)变电站地震易损性函数,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易损性函数的变电站地震损坏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变电站的整体损坏级别、设备损坏比例、震后恢复时间和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变电站地震应急预案完善和震后第一时间电力应急处置工作的部署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