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红树林与鱼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湾河口生态系统重要的第一生产者,也是世界“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高生产率、高分解率、高归还率的三高特性,将其巨大的初级生产力输向附近水体,成为许多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而且其根系形态多样、纵横交错,可为鱼类和其它动物提供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鱼类捕捞产量是红树林经济产品产量的主要构成成分,年总生物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2.
围海造地对缓解南通地区人地矛盾,优化生态环境,保护食物安全,维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目前国家实行  相似文献   
193.
于1990年6月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一水池中采到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根据实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它的生长和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成熟时间与水温的关系为,雌性(10-30°C):h=8072t-1.313r=0.985, P<0.01);雄性(5-25°C):h=1074t-0.855r=0.9844,P<0.01)。在20±1°C条件下,其体长增长模型为:lt=3.334-2.7345e-0.1117t。龄期(x)与年龄(t,d)的关系为:雌体:t=0.07169x2+1.3808x-1.7361;雄体:t=0.8425x2+2.534x-1.8600。内禀增长率(rm)为0.4076。种群增长呈“logistic”型,其方程式为:y=3625/[1+e(3.848-0.164t)]。  相似文献   
194.
研究了史氏尖毛虫(Oxytrichashi)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及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结果为:1.大核复制带出现后,口原基最早出现在左边第一根横棘毛的左侧,后逐渐向前增生,构成一长形原基带。由口原基的前右角分化出波动膜原基,同时在该处向后组装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的AZM,老AZM完整地被前仔虫继承。2.额腹横棘毛原基各5列,分别以3∶3∶3∶4∶4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背触毛8~9列,在第1~3列背触毛中,分别于前后仔虫的中部范围产生第1~3列新原基,每列原基向两端伸展替代老背触毛列,成为前、后仔虫相应的新背触毛。在前、后第3列原基后端发生前、后第4~5或第4~6列原基,它们均偏在第3列原基的右侧,并分别向两端伸展成第4~5或4~6列背触毛;4.在虫体腹面的前、后右缘棘毛原基前方的右边出现第6,7,8或7,8,9列背触毛原基,随后发育为第6,7,8或7,8,9列背触毛,并在演化过程中转位到背面。  相似文献   
195.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的勘探前景和油气成藏规律,基于埕北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践,探讨了三个问题:埕北凹陷沉积演化史和沉积体系类型;沉积相分类和特征;油藏类型与成藏模式。通过对勘探地质资料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埕北凹陷古近系经历了湖盆断陷早期、断陷扩张深陷期、断陷盆地萎缩期、湖盆断陷晚期四个阶段;埕北凹陷古近系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沉积相、滩坝沉积相、扇三角洲沉积相、浊积扇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五类主要的沉积相;古近系可分为陡坡带成藏体系和缓坡带成藏体系,油藏类型主要包括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以及超覆不整合油气藏。以上结论表明埕北凹陷油气成藏明显受到沉积特征控制,油气易在上倾尖灭砂岩和不整合处成藏。  相似文献   
196.
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硫酸盐还原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概述近年来早期成岩作用中硫酸盐还原反应研究的某些新资料和新成果 ,综合分析了各种沉积环境下的早期成岩作用中的硫酸盐还原反应。重点论述贫氧缺氧条件下的反应机制。并讨论了判别沉积环境的Fe -C -S的关系及黄铁矿的形成和碳酸盐的溶解、沉淀与氧化还原带的对应关系。简要讨论了早期成岩作用中硫酸盐还原反应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7.
高演化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过程是复杂和苛刻的,涉及到岩浆- 热液过程热历史、岩浆迁移路径与成矿空间、侵位环境的过冷程度以及岩浆组分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等条件。而伟晶岩的分带特征是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综合体现,不论是伟晶岩区域分带还是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都反映了伟晶岩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岩浆的性质与形成环境,而这同时也赋予了造岩矿物在组构上的特殊性,形成遗传代码,对其进行解密,从而能够用于示踪与评估花岗伟晶岩的演化程度与成矿潜力。对于区域伟晶岩群的成矿潜力评估,由于含矿熔体在组分上的跨度较大,随着远离母体花岗岩体距离的增大,伟晶岩群演化程度增加,熔体中铁镁质组分以及Ca、Ba、Sr等碱土金属含量迅速降低,而挥发分、助熔剂组分、碱金属含量在残余熔体中逐渐增加,长石、云母与石英在类别和组构上产生显著变化;其中长石向钾- 钠端元演化,且钠长石相对钾长石占据主导地位,云母由黑云母向白云母以及锂白云母转变,石英阴极发光特征与晶体结构及微量元素成分也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受矿物晶格的限制,长石的K/Rb、K/Cs以及云母的K/Rb、K/Cs、Nb/Ta等比值特征能有效区分不同矿化潜力的伟晶岩群。石英的阴极发光特征能够揭示其生长环境与历史,石英的Li、Al、Ti、Ge等微量元素组成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伟晶岩矿床,并提供关于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重要线索。伟晶岩内部分带的形成主要受成矿熔体规模、过冷度以及成矿空间的封闭性等因素的控制,但在初始熔体成分上可以具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强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记录了完整的岩浆- 热液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石英、长石和云母在晶体形态、微观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组成上都具有显著变化。弱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钠长石- 锂辉石伟晶岩)的造岩矿物组分在伟晶岩内部变化不大,其受构造控制明显,在空间上与贫矿伟晶岩之间可具有较大的矿物组成差异,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流动分异过程。而长距离(以更厚的地壳或大型拆离断层为标志)的熔体迁移正是形成超大型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的有利要素。  相似文献   
198.
采用改进的热声爆裂仪,测试河北省某金矿的石英,从中发掘出多种成矿找矿信息,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9.
针对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用户设备动态性能的检测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可以在真实环境下,高效、自动化测试的检测系统,称为BDS高精度动态检测系统(BDHDS).该系统以依维柯汽车为载体,高精度的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为测试基准,布设了卫星信号采集回放仪、卫星信号转发器、测试暗箱、监控设备等专业测试设备,并且基于JavaScript开发了自动化测试评估软件,实现了卫星信号采集、回放,测试结果实时显示,测试报表自动生成、测试过程记录等功能.为了检测BDHDS的有效性,本文选择了两种不同型号的BDS设备分别进行了静态、低速动态和高速动态跑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够直观高效地评估BDS用户设备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