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利用1961—2010年库尔勒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气压、年降水量、年平均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年沙尘暴日数及年日照时数等资料,分析了近50 a库尔勒市气候变化基本特征。分析表明:(1)近半个世纪来库尔勒市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9℃/10 a,高于0.22℃/10 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2)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变率大;(3)年平均地面风速减小速率为0.25 m/s/10 a;(4)年沙尘日数、年沙尘暴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14.3 d/10 a和0.77 d/10 a;(5)库尔勒年平均气压前期和后期较低、中期较高,年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较大;(6)库尔勒的气温、年沙尘日数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的突变。与同期相邻轮台站相比,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和年沙尘暴日数变化趋势存在明显不同,这可能和两地不同的城市化速度、绿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2.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一区域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的应用一直是遥感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遥感变化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对以往分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分别对基于像素、基于对象以及结合特定理论的变化检测方法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对每种方法涉及的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3.
应用煤岩学、煤化学、煤地球化学理论以及多种煤相学的参数及其组合对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ZKL805钻孔西山窑组巨厚煤层进行了煤岩煤质、煤相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并在巨厚煤层内部识别出了若干水进水退含煤小旋回。该巨厚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煤为主,其次为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煤层有机显微组分组总体以惰性组含量占优势,镜质组次之,壳质组含量极低。煤相类型主要为干燥森林沼泽,其次为潮湿森林沼泽。依据煤相参数的垂向演化,巨厚煤层内部识别出4个水进型、4个水退型及1个加积型含煤小旋回。巨厚煤层形成于覆水较浅、水体活动性较弱的稳定泥炭沼泽环境,垂向上由这些水退水进含煤小旋回叠加构成。  相似文献   
154.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右江盆地金矿床原生包裹体中液体包裹体占包裹体总数的90%以上,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较低,化学组成富Na 低K 、富Cl-低F-,2<Na /K <10,1.5<Na /(Ca2 Mg2 )<4,不具有岩浆水和热卤水的特点.氢氧同位素组成表现为氢同位素变化不大,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大,但在δD-δ18O图解上具有大致沿华南中生代大气降水δD=-70%的直线上下分布的规律.流体包裹体中36Ar属大气成因,Sr同位素具有壳源的特点.上述证据表明,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指出大气降水在金矿成矿过程中不是矿区范围内的直线下渗,而是作盆地规模的由南向北的渗流.  相似文献   
155.
下白垩统AG组2段(后简称AG2段)是苏丹Muglad盆地Sufyan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和最重要的含油层系。本文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研究,对Sufyan凹陷下白垩统AG2段沉积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合其沉积期构造特征、古地貌特征、古气候环境及内物源和外物源发育特征,建立了其断陷期沉积模式。Sufyan凹陷AG组断陷初期为双断模式,南北两侧高陡断层发育规模相当,随着盆地的演化和湖平面的变化,到AG2段进入高水位期,凹陷北部逐渐演变为缓坡沉积环境,南部仍然为陡坡沉积环境。凹陷北部为Babanusa凸起和中非走滑带,为Muglad盆地的盆外物源,凹陷南部以Tomat凸起与Nugara凹陷分割,发育内物源。从钻井和岩心资料来看,凹陷北部以分选较好、细粒沉积为主,在断层下降盘发现中粗粒重力流沉积,反映了北部物源长距离搬运和长期供应的特点,据此建立了断陷后期AG2段北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北部物源为主力物源区;南部临近凹陷断裂带钻井揭示其发育较高砂地比的细粒沉积,显示物源供给的周期性和近源性,研究认为发育辨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类似于扇三角洲,总体物源供给能力较弱,具有近源水下搬运特征。南部物源和西部物源一起,构成凹陷的次物源。本文综合编制了Sufyan凹陷AG2段沉积期的两期沉积相图,建立了立体沉积模式,认为盆地优质储层应以凹陷中部近烃源岩的区带为目标进行寻找。  相似文献   
156.
江汉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硝态氮和氨氮污染严重,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强烈,季节性水文条件变化极其显著.选取典型试验场地,对试验场内沉积物(0~25 m)氮形态进行测定,并对地下水氮含量及其他水化学指标进行连续性监测.研究表明:沉积物NO3--N含量较高(25.8~119.48 mg/kg),是可交换态氮的主要组成部分,NH3-N含量与TOC和TN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表明NH3-N含量主要受沉积物中埋藏有机质的控制.试验场深度较深(≥2 m)地下水氮的含量和形态对地下水位波动有明显响应:雨季开始,地下水位抬升,含水介质还原性增强,NO3--N生成受抑制且通过反应消耗,矿化作用加强,导致NH3-N成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雨季结束,地下水水位下降,含水介质的氧化性增强,NO3--N的生成受到促进,硝化作用增强而反硝化作用减弱,导致NO3--N的浓度增加.近地表人类活动(外源输入)对试验场浅表地层(<2 m)地下水氮形态有明显的影响.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起的水文条件变化导致地下水流场的变化,从而改变含水介质固有的氧化还原环境,是导致试验场氮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7.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一带一路"框架中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海洋研究方面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科研竞争力,以及我国在海洋研究方面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情况,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8.
基于南中国海东沙海域某地震剖面资料,利用Basin2二维模拟软件,结合研究区有关地温场、热流探测资料和ODP184航次调查的岩心数据,重塑了研究区沉降史、有机质生烃史、古地温场与热史变迁。进而利用“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系统”(Hydrate Dynamics)软件,模拟了水合物聚集的过程与分布范围。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稳定域较厚(200~250 m),有机质含量适中,生物成因甲烷主要在海底1 km以浅范围内形成。稳定域之下早先埋藏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形成的生物成因甲烷在压实流的作用下能够向浅部层位中运移聚集,从而对现在的矿层有所贡献。水合物主要赋存于稳定域底部以上50 m的层位内,富集带中水合物的平均含量约为5%。  相似文献   
159.
三唑磷在养殖泥螺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省慈溪市三北镇泥螺养殖场养殖过程中使用的三唑磷进行了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三唑磷1周后,其在泥螺中的残留量达到最高值,从第二周起,逐渐消解,至30d左右时残留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建议在泥螺养成过程中少用或禁用三唑磷。在没有替代药物的前提下,施用该农药还应控制剂量,最好只用于清涂,用量以施用750mL/hm2体积分数为20%的三唑磷乳油为宜,且其在水产品中最高允许的残留量为0.10mg/kg,安全期间隔为30d。  相似文献   
160.
梅河口盆地位于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北段分支断裂 抚顺—密山断裂带中,该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第三纪聚煤带。在该断裂带中发育有一系列聚煤盆地,梅河口盆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据沉积相推测该盆地宽约5km,长约26km,总面积约150km~2。断裂带内的第三纪盆地是中国东部早第三纪裂陷作用的产物,与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的演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处于统一的古构造应力场中,盆地的演化过程也表现出伸展与走滑的双重控制。梅河口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盆地裂陷期和盆地反转期两幕。盆地裂陷期主要在区域右旋张扭体制作用下。发生断块活动,发育一系列高角度同沉积正断层控制断块,盆地反转期主要在区域左旋压扭体制作用下,发生构造反转,致使盆地中部分同沉积正断层发生逆转,部分断凹和断隆发生转化。梅河口盆地总体沉积充填序列与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充填序列模式相似,可分为5段。由下向上分别为:底部粗碎屑岩段、主要含煤段、含油泥岩段、上含煤段和上部粗、细碎屑岩段。把它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梅河口盆地充填序列的厚度明显偏小;较深水湖相段发育较薄;主要厚煤层分布于较深水湖相段下部。梅河口盆地充填序列可划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