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43篇 |
地质学 | 170篇 |
海洋学 | 18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21.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龙陵三角形块体内部的强余震,90%都受到了第1或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或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发生在三角形块体外部的强余震,2/3受到了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从触发作用的强度和范围上看,第2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都大于第1主震.就近场而言,受到龙陵双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的余震数目相当,但动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范围大于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相似文献
122.
123.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中大理岩Pb—Pb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豫西东秦岭核部杂岩中大理岩919±53Ma的Ph-Pb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结合本地区变质作用及其年龄研究结果,指出大理岩919±53Ma的Pb-Pb等时线年龄是碳酸盐岩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后近于等压冷却的年龄,为秦岭地区加厚的地壳均衡隆升,到达地壳一定深度后近于等压的冷却提供了同位亲年龄证据。 相似文献
124.
125.
2010年5月22日下午,我在老伴的扶护之下,来到大连青少年宫,先是胡静老师在课间与我会见、留影。然后梁慧秀小朋友特意赶来,与我这位爱好天文的残疾“爷爷”见面。回到家后难忘此次幸会,填词一首。 相似文献
126.
城市规划建设面临转型升级,从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从静态评估到动态评估,从规划管理到协同治理。创新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的三维立体化管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全景真三维技术以其快速获取、自动建模、数据真实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城市级的应用管理中。本文从规划业务三维化需求出发,通过利用倾斜摄影和Li DAR航飞获取全景真三维数据包含的航飞获取数据、外业控制测量、数据预处理、数据合成4个阶段流程和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并重点介绍了全景真三维技术在城市设计、山体研究、方案评审、线性工程选线、违法查处5个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7.
129.
地下水是运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地下水水质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通过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污染调查结果,对全市地下水质量状况和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保护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0.
基于2000年7月—2009年6 月龙门山及其邻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 采用Gephart & Forsyth方法, 反演得到了汶川地震前后该地区构造应力主方向的空间分布. 结果显示: 沿鲜水河断裂带及其北部地区, 构造应力场变化显著, 区域构造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方位由NNW变为NW, 断层错动类型由正断型兼走滑型变为走滑型; 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仍然为近EW和NE向, 但其EW向范围在向NE方向扩张, 其南部汶川地震震中附近异常带范围在收缩. 另一方面, 对上述时间段龙门山及其邻区不同时段构造应力场的反演结果表明, 其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参数(包括R值、 应力洛德参数μ′以及3个主应力的方位角和仰角等)均从第13时窗开始出现显著变化, 这表明第13时窗(2006年12月—2007年1月)是一个构造应力显著变化的特征窗口. 在该时窗内, 地震能量积累达到一个临界状态, 是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