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624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对印堂穴古文献检索分析,归纳印堂穴临床应用规律,为印堂穴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有关印堂穴内容,对印堂穴病证诊断、主治病证、单穴应用、腧穴配伍应用及中医疗法等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条文124条,涵盖64部古籍,涉及五官科、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多门学科30种病证。印堂穴用于病证诊断的条文共计40条,涉及小儿痘疹、惊风、夜啼等8种病证诊断及预后推测。印堂穴主治病证条文共计79条,治疗最多的为五官科疾病,其次为儿科和内科疾病。与印堂穴相关的中医疗法有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6种,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范围最广。针灸疗法中,印堂穴配伍腧穴36个(106次),其中出现频次较多(≥4次)的有11个,总计69次(65.09%)。配伍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合谷穴,其次为百会穴和攒竹穴。印堂穴在养生治未病领域也有应用。结论:印堂穴在病证诊断、治疗、预后推断及养生治未病领域都有应用。印堂穴主治病证广泛,尤其在头面五官和小儿疾病中应用较多。印堂穴治疗以近治作用为主,腧穴配伍主要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福建屏南白水洋地貌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屏南白水洋不仅风光旖旎,更以"浅水广场"遐迩闻名,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经调查研究,白水洋是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由九岭溪和仙耙溪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的一个平底基岩河床,石英正长斑岩是构成平底基岩河床的物质基础,风化剥蚀、流水侵蚀是形成白水洋的主要外动力地质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还形成形态各异的水蚀基岩波痕、水蚀凹槽、壶穴、流水侧蚀凹洞、弧形岸壁、波状岸壁、侵蚀阶地等地貌.  相似文献   
993.
西秦岭西城铅锌矿田秦岭型铅锌矿床产于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系中,经热液沉积或热液沉积改造而成.厂坝—李家沟特大型铅锌矿床附近安家岔组地层受区域变质和接触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变质程度较高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分布广泛.对厂坝—李家沟特大型铅锌矿床赋矿安家岔组黑云母石英片岩开展碎屑锆石U-Pb定年,查明安家岔组地层时代应晚于(...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解读最近发布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AR6)关于空气污染-气候相互作用的主要新结论。在大气污染物的气候效应方面,AR6估算了大气污染物或其前体物排放变化导致的有效辐射强迫值(Effective Radiative Forcing,ERF),对评估大气污染治理可能产生的气候效应具有启示性意义。AR6也估算出1750—2019年间人为强迫导致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Glob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GSAT)变化为1.29(0.99~1.65)℃,其中,均匀混合温室气体、臭氧、气溶胶导致的温度变化分别为1.58(1.17~2.17)℃、0.23(0.11~0.39)℃、-0.50(-0.22~-0.96)℃。气溶胶历史变化的气候效应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由SO2排放变化通过气溶胶-云相互作用所产生的ERF (高信度),从而部分抵消了人为排放温室气体所引起的变暖(高信度)。在气候变化影响大气污染物方面,AR6首次评估获得了地表臭氧浓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在偏远地区为-0.2 ~-2 nL·L-1·℃-1、在污染区为0.2 ~2 nL·L-1·℃-1。在大多数陆地区域,关于气候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PM2.5,目前模式结果结论的一致性较低。  相似文献   
995.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顶、底界面在空间上限制了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分布,同时也是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的基础,对了解其成矿规律、指导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确定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顶界面的方法主要有3种:①利用理论模型模拟的方法;②利用地球化学异常的方法;③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的方法,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粗略,后两种方法比较精确,但在数据处理上的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96.
沂蒙南部山区冬季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现场低空探测所获得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沂蒙南部山区冬季大气边界层内的风、温场垂直分布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汤奇成 《湖泊科学》1994,6(2):107-114
本文以20m2蒸发池为标准,选定咍地坡站和阿克苏站1982-1988年的部分同期观测资料,研究其它蒸发器的代表性。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各种蒸发器与20m2蒸发器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咍地坡站,ф20cm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为ITII-3000;阿克苏站,ITII-3000型关联度最高,其次为E-601。该结果与20m2蒸发量与各型号的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哈地坡站线性相关系数以ITII-3000最大,其次足E-601;阿克苏站以E-601最大,ITII-3000次之。  相似文献   
998.
四川汉源黑区-雪区层状铅锌矿床典型矿石组构与成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林方成 《矿床地质》2005,24(2):122-133
作者通过对黑区-雪区矿床深入的野外考察、典型矿石组构的显微鉴定、矿石化学成分测试研究后认为,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MVT型矿床相对比,黑区-雪区矿床存在诸多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为:①铅锌矿化与灯影组巨厚的白云岩顶部所夹的富含有机质的黑色微晶硅质岩及同生角砾岩层密切相关;②矿体呈层状与容矿围岩整合接触,延伸规模巨大,地表露头断续长6km以上;③矿石内发育层状、纹层状、条纹一条带状、同沉积角砾状、同沉积滑动变形等沉积构造;④闪锌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以及含矿硅质岩的粒度微细,80%的粒径介于0.001~0.5mm之间;⑤围岩蚀变微弱或不发育;⑥含矿层状微晶硅质岩的形成温度低(80~8612)。作者认为,黑区-雪区层状整合铅锌矿床属于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成因(SEDEX型),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矿床类型。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与灯影晚期在碳酸盐台地内发育的近东西向汉源-峨眉次级凹陷以及位于该凹陷中心的同生断裂带的活动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99.
陈佳莹  滕竞成  尹振宇 《岩土力学》2020,41(11):3823-3830
本研究旨在对黏土中的桶式基础进行从完整的有限元分析到简化的宏单元的建模。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单调组合荷载作用下的黏土中吸力桶基础。为保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了硬化土模型(HS)对正常固结黏土地基进行模拟。通过对比离心试验验证了使用HS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的有效性,并通过径向位移试验进一步延伸到V-H-M(竖向力-水平力-弯矩)空间的破坏模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的V-H-M空间三维破坏包络面公式。接着,应用此三维破坏包络面公式,采用亚塑性框架提出了黏土中桶式基础的宏单元设计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宏单元模型在模拟单调和循环荷载条件下桶式基础的强度与变形响应的有效性。所提的宏单元模型对于海洋岩土工程设计实践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00.
渐新世花港组是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发育的最主要储层,基于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观察,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及成岩流体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港组砂岩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绿泥石粘土摸、酸性及碱性溶蚀作用,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和自生高岭石胶结等成岩作用。研究区发育有三期碳酸盐胶结物,早期菱铁矿胶结物,中期铁方解石和晚期铁白云石。根据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是由过饱和的碱性湖水沉淀造成的,而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与有机酸密切相关。研究区存在两类溶蚀作用,酸性溶蚀作用和碱性溶蚀作用,早期的酸性溶蚀作用主要是有机酸对长石、岩屑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晚期的碱性溶蚀作用主要是发生于碱性环境下流体对石英及硅质胶结物的溶蚀。研究区发育有两期油气充注,早期发生于晚中新世,早期发生于晚中新世,早于中期碳酸盐胶结,晚于长石溶蚀和石英胶结充注,充注量较大,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发生了第二次充注,第二次充注发生于铁白云石胶结之后,此时储层已非常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