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172.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采用极限平衡和有限元法对锚固边坡稳定性评价过程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将条分法对锚固边坡安全系数的定义推广到有限元法中,通过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构整体应力场,再结合虎克-捷夫法完成最危险滑动面的优化搜索。以天然边坡、渗流作用下锚固边坡及开挖锚固边坡为例,对比分析了条分法、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及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三者在安全系数大小、滑动面形状、位置及对锚固作用处理上的差异。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发现:同条分法相比,有限元方法所得到的安全系数更大,滑动面也更深,其中,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而条分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锚固效应,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了锚固结构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3.
断层的分段生长和连接控制着断层圈闭的形成,为了研究断层形成过程对圈闭形成的控制作用,应用位移/离距法和位移梯度比法判别断层相互作用阶段,落实断层圈闭的空间匹配有效性。针对空间匹配的断层圈闭,应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开展断层圈闭形成时期的研究,在成藏关键时期前形成的断层圈闭是油气有利聚集的部位。本文以歧口凹陷歧南斜坡的南大港同向断层与扣村反向断层为例,开展断层圈闭时空配置有效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多分布在同时具备空间和时间匹配有效的断层圈闭内,仅具备空间或时间匹配有效性的断层圈闭中未见油气聚集。因此,通过对未钻探断层圈闭开展时空匹配有效性评价,能够有效地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4.
分布于流溪河等河流中未开发的江心岛具有生态和文化等多重价值,这些未开发的江心岛是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外来入侵植物是江心岛生态系统健康发育的潜在危害因素。为了全面掌握广州市主要河流中未经市政开发的江心岛上的入侵植物分布状况,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广州市珠江水系中22座未开发的江心岛上的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22座未开发的江心岛上,共记录11科26属27种入侵植物,这些物种都为广州市已经记录的入侵植物物种,其中,菊科(Compositae)物种(10种)最多;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在11座江心岛上分布,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在10座江心岛上分布,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马缨丹(Lantana camara)和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的分布也较广;东江流域的泊鹤洲上的入侵植物物种(11种)最多,其次为南航道的屎船沙(10种);白花鬼针草、南美蟛蜞菊、薇甘菊、光荚含羞草、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和原野菟丝子(Cuscut...  相似文献   
175.
各位作者:您好!为提高稿件处理和办公效率,《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已从2013年3月开始启用网络采编办公系统。作者投稿采用新的网络平台(www.zgdzzhyfzxb.com;http://zgdzzhyfz.paperopen.com),不再使用原电子邮件投稿,特此公告,望作者们予以支持与合作。在使用网络系统中您有任何疑问、意见和建议,请您电话010-60850956或者发邮件nitx@cigem.cn。  相似文献   
176.
针对用户访问服务负载均衡的分布存储要求和磁盘连续读取的合并存储要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访问行为的综合考虑存储节点连续读取效率和网络负载均衡效率的空间数据存储组织方法(combined strategy of data placement and load balance,CSDL)。该方案根据用户访问行为,通过空间数据的访问相关性计算,将热点数据分布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以实现用户并发访问时的负载均衡;同时,通过对存储在相同服务器内数据的并发度计算,将并发度高的数据存储在连续的磁盘空间上,以实现磁盘存储服务的连续读取。CSDL方法试图同时从上层应用的负载均衡和底层磁盘效率两个方面对空间数据的存储进行分布组织,以提高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提高45.2%~245.3%的系统平均请求响应时间,与此同时,分布式服务器节点的负载均衡度可提高约0.5%~440.9%,能满足大规模分布式环境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7.
范德种 《国土资源》2006,(11):40-42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居环境改善的背后,是许多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土地.土地是资源,是资产,农民集体土地一旦转为国有,其价格呈几何级数飞涨.地方政府低征高售,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失地中逐渐萎缩,被征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三无"人员.吃饭与建设两条线并行发展的矛盾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但农民与地方政府冲突成为社会愈演愈烈之势,若不妥善处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8.
绿色创新具有生态环境友好和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双重属性,厘清绿色创新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5—2019年黄河流域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从“集聚-网络”视角探析了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格局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水平增速放缓,上中游城市后发追赶,城市间差距逐渐缩小,存在动态集聚特征。(2)绿色创新空间集聚格局呈现由东至西渐进发展态势,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绿色创新水平整体跃迁,形成片状集聚,而其余城市群形成点状跳跃式的“核心-边缘”发展格局。(3)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密度低且高度不均衡,形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郑州、西安和银川为四边形骨干的“金字塔”形。(4)融入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对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且稳健地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呈现出倒“U”形关系,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网络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绿色创新,网络中心度、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9.
<正>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居住区的不断涌现,老旧社区的问题愈发突出: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空间绿化不足、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空间功能混乱等,导致空间活力越来越弱,空间利用率越来越低,加之随着后疫情的发展,人们被迫放慢生活和工作节奏,户外公共空间的行为活动再次被激活,邻里关系也得到了空前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