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611篇
测绘学   346篇
大气科学   437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1597篇
海洋学   486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本文讨论了太平洋西部3个岩芯孔的粒度组成、天然湿容重和含水量的变化。沉积物组成以粉砂和粘土细粒为主,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多为有孔虫介壳。容重与沉积物粒度呈正相关,含水量则呈负相关。当粒度组成不变时,容重随岩芯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含水量则减少。  相似文献   
392.
为了查清广西宁明县海渊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基本状况并提出优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建议,本文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中的土地利用图斑为评价单元,系统采集了该区土壤及农作物样品,并分析了土壤的养分指标(氮、磷、钾、硒)、环境指标(pH、镉、汞、砷、铜、铅、锌、铬、镍),农作物样品的评价指标(硒和镉、汞、砷、铜、铅、锌、铬、镍),在此基础上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进行了土地质量评价,划分了无污染风险富硒土地。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养分质量较差,综合等级以较缺乏和缺乏为主;土壤环境质量优质,无风险等级土壤占比95.57%;土壤质量一般,评价等级以中等为主,面积124.01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6.28%,主要由土壤养分缺乏导致;水稻样品富硒比例高达66.67%,水稻重金属超标率仅为1.67%,圈定无污染风险富硒土地35.69 km2。上述评价结果可为当地富硒等优质土地开发与农产品安全利用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3.
藻类勃发—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游藻类是重要的湖相生油母质,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早第三纪湖相生油岩为例,研究了其中藻类(主要是颗石藻和沟鞭藻_化石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与现代水体中藻类生产和沉积作用的比较,探讨了生油湖泊中藻类生产和沉积方式及其对油源岩形成所起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藻类勃发现象在早第三纪生油湖泊中相当普遍,而且贯穿于各类油源岩的形成过程,这类快速事件性沉积是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94.
霍普布鲁克(Hope Brook)金矿床是加拿大第六大金矿床,产于新元古界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阿瓦隆区岩体中,地表出露面积为3000×400m2,向深部逐渐变小。该矿具有复杂的岩脉构造,与浅水体为主的火山碎屑序列的长英质、镁铁质火山碎屑岩密切相关。矿床赋存于大范围的热液蚀变区中,蚀变区内普遍有酸浸现象,并具有大量的泥质蚀变特点。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成矿时代为早—中寒武世(576±10Ma),是多期次热液作用,同时伴有侵入岩浆以及火山作用产生的凝灰岩共同影响的产物,属于典型的高硫化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95.
396.
南海中西部地貌单元划分及其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中西部处于南海北部和南部的过渡带,夹持于印支地块和南海海底扩张中心之间,其特殊的地貌对于研究整个南海地质地貌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中西部海洋地质调查项目获取的水深、底质调查及地震剖面数据,结合该海域以往研究成果,提取了有关地貌的信息,编制了南海中西部地貌图。把研究区划分出陆架、陆坡和深海盆地三个二级地貌单元,以及水下岸坡、水下浅滩、海岭、峡谷、麻坑、阶地、盆地、海台、海山、深海扇、深海平原等众多次级地貌单元。文章详细描述了该海域各地貌单元的特征,提出了断层、火山、构造隆起和浊流等地质作用是本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7.
排采管控方法对煤层气储层动态渗透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渗透率的主控因素,以提高和改善渗透率为目标,提出了针对性的排采对策。井底流压大于原始储层压力时,降压速度为0.03~0.05 MPa/d,可降低压裂液和速敏伤害;井底流压在原始地层压力和解吸压力之间时,以小于0.03 MPa/d的速度降压,避免加剧储层\  相似文献   
398.
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多学科的、系统的分析方法, 研究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的差异性. 黏土粒级的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粒级, 说明黏土矿物对富集有机质具重要作用; 其中氯仿沥青A含量增加尤为显著, 表明黏土矿物富集的主要是可溶有机质. 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结果显示, 有机质富集和赋存形式具明显的多样性, 除在黏土粒级中主要富集可溶有机质外, 在其他粒级中见大量的生物碎屑和无定形有机质的存在, 在DTA曲线上表现为多个放热峰的出现. 泥岩样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 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DTA分析. 在XRD曲线上黏土矿物层间距随温度变化, DTA曲线上的有机质放热峰也随温度变化. 在350℃附近黏土矿物层间距与有机质放热峰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且极其稳定, 这是有机质进入黏土矿物层间形成有机黏土复合体的显著特征. 由此可见, 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结合并不完全是简单的表面吸附, 部分有机质进入到黏土矿物的层间, 形成非常稳定的有机质黏土复合体. 有机质在沉积物和泥岩中的保存形式和富集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和通量, 以及评价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9.
为研究日喀则市活动断裂深浅部构造关系及深部孕震机制,跨雅鲁藏布江谢通门—日喀则段部署了48个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剖面长度为108 km。在二维反演的基础上对壳幔200 km深度范围内的电性结构进行了探测研究。剖面自南向北依次经过喜马拉雅地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拉萨—冈底斯地块。喜马拉雅地块地壳表现为高阻特性,其北侧的仲巴—郎杰学陆缘移置混杂地体发育了深达上地幔盖层的巨厚的北倾低阻体;雅鲁藏布江主缝合带表现为喇叭状低阻通道,宽约10 km,存在深浅部两处低阻体,浅部南倾深部北倾,低阻通道南部发育近似直立或南倾的高阻日喀则蛇绿岩,北部发育近直立的高阻冈底斯花岗岩体,整体表现为两个高阻异常体中间夹一个连通壳幔的带状低阻通道;拉萨—冈底斯地块以高阻为主,中下地壳普遍发育低阻体。缝合带附近因板块俯冲作用导致壳幔局部增厚或减薄,表现为电性的梯度变化,表现为低阻特性的部分则是壳幔物质的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400.
内容概要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相关动力因子;在典型斜坡稳定性剖析基础上,提出了斜坡演变的内外动力作用机制与耦合模式;进而应用强度折减法和3D数值分析等技术,深入探讨了反倾岩体斜坡和大型堆积体的稳定问题,提出了岩质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GA-Sarma算法和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