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4篇 |
免费 | 436篇 |
国内免费 | 6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0篇 |
大气科学 | 437篇 |
地球物理 | 226篇 |
地质学 | 1571篇 |
海洋学 | 482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205篇 |
自然地理 | 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9篇 |
1959年 | 8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褐菖鲉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卵胎生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的仔、稚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特点,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技术, 并用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分析了产出后0~50d的褐菖鲉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 褐菖鲉初产仔鱼已分化出口咽腔, 并具有初始的食道、胃、肠、肝脏和胰脏; 2日仔鱼肛门与外界相通, 食道扩大, 开始摄食, 进入混合性营养期; 3~4日仔鱼幽门盲囊出现, 食道内壁出现黏膜皱褶5~6个, 胃黏膜皱褶5个, 肝细胞团区域扩大; 5~6日仔鱼卵黄囊和油球耗尽, 进入外源性营养期, 食道黏膜上皮出现杯状细胞, 肠道弯曲, 可区分前中肠和后肠两部分; 10~14日仔鱼食道环肌层明显, 黏膜皱褶增加到7~12个, 胃壁四层结构基本形成, 肠道黏膜皱褶加深, 纹状缘清晰可见, 肝细胞分裂迅速, 数量显著增加, 体积增大, 出现肝血窦和胰岛; 28~30日稚鱼出现胃腺和胃小凹, 已具功能性胃, 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 此时胰岛细胞数量和酶原颗粒增多, 消化能力显著提高; 47~50日稚鱼已基本具有成鱼胃的特征, 肠道纹状缘发达, 肝细胞呈多边形, 细胞内含大量脂肪颗粒, 消化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已趋于完善。由此可见, 褐菖鲉仔鱼和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具有卵胎生鱼类发育较早的特点, 与其消化功能的完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Th1(CD4+TNF-α+)/Th2(CD4+IL-4+)亚群漂移在大兔创伤性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及消栓饮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5只新西兰健康大兔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消栓饮组,每组各9只,采用直接钳夹静脉+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法制备创伤性DVT模型后进行给药,于第1、3、7天完成给药4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兔Th1(CD4+TNF-α+)、Th2(CD4+IL-4+)的含量变化及Th1(CD4+TNF-α+)/Th2(CD4+IL-4+)值。结果:给药第1、3、7天0.9%氯化钠注射液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消栓饮组的Th1(CD4+TNF-α+)比例、Th2(CD4+IL-4+)比例及Th1(CD4+TNF-α+)/Th2(CD4+IL-4+)值与同时间节点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3、7天低分子肝素钠组、消栓饮组的Th1(CD4+TNF-α+)比例、Th2(CD4+IL-4+)比例及Th1(CD4+TNF-α+)/Th2(CD4+IL-4+)值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形成过程中存在Th1(CD4+TNF-α+)/Th2(CD4+IL-4+)亚群动态平衡被打破;中药消栓饮可以通过干预Th1(CD4+TNF-α+)、Th2(CD4+IL-4+)含量变化,维持两者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3.
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是可养殖的少数植食性海水鱼之一。为进一步了解黄斑蓝子鱼的消化生理特征,以及将海藻更科学地应用于配合饲料中,本研究采用不同类型饵料:冰鲜杂鱼(Raw fish,RF)、配方饲料(Formulated diet,FD)、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EP)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GL)饲喂黄斑篮子鱼8周,分析鱼内脏特征及其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RF组和FD组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以及EP组和GL组鱼的肠长比(Relative intestine length,RIL),都显著高于其他组。此外,分析不同处理组鱼的肝和前肠组织形态结构,发现RF组肝细胞核被脂滴挤到细胞边缘,两海藻组前肠黏膜的皱褶程度最高。养殖前三周,鱼的消化酶活性变化波动明显,而之后消化酶活性趋于平稳。消化道的蛋白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水平分别随着日粮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海藻饵料显著降低了黄斑篮子鱼的胃蛋白酶活性,但是提高了机体RIL和前肠黏膜的皱褶程度以弥补其对胃蛋白酶的负面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黄斑蓝子鱼的消化系统可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饵料,其适应时间大约为三周。因此,本研究结果也暗示黄斑蓝子鱼也具有一些杂食性鱼类的属性。 相似文献
24.
25.
1994年12月28日,山东省科委邀请著名水产养殖专家李德尚教授等有关专家,在青岛组织召开了“基因工程鱼生长激素研究”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们听取了由该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院重点开放实验室张培军研究员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通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1.本课题选题准确,实验设计合理,所获数据可靠,技术资料齐全。已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按计划完成了任务。2.通过研究构建了鱼生长激素基因重组质粒,实现了外源基因在工程菌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的产率达到每升菌液17.5mg含生长激素25%的蛋白,… 相似文献
26.
地形和流同时影响下波向线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同时考虑地形和均匀流影响的波向线数值解法及其具体的计算步骤。作为例子,对一种理想的简单地形作了数值计算并绘出波向线图.计算结果表明.流对波浪折射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破波与海面粗糙长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实验室风浪的测量,找出了波面跳跃高度(?)_h与水面粗糙长度z_0的经验关系,从而经验地揭示了z_0的物理和几何意义。又利用z_0与(?)_h的经验关系,将海面上风廓线对数律改写为更具有实用意义的形式。 相似文献
28.
常用UPS电源的维护和管理@齐燕@徐玉柱常用UPS电源的维护和管理齐燕徐玉柱在市电供电中断及其它故障引起电源中断时,UPS电源可以在允许的时间内供给计算机连续的交流电,保障了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强对UPS电源的维护和管理,尤其对主要部件蓄... 相似文献
29.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研讨会于1993年8月12至16日在厦门举行。参加这次盛会的海洋科学工作者共144人,其中台湾学者41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苏纪兰、(台湾)两岸发展研究基金会董事长丁守中,以及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葛有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主任林海、福建省副省长王良传、厦门市副市长王榕和厦门大学校长林祖赓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是由两岸著名海洋科学家联合发起,并得到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30.
长江口潮位变化规律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江口北槽航道水深较浅,为提高航道与疏浚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航道维护疏浚、测量工程中关键的潮位变化规律,及其在工程上应用的关系。按浅水潮波理论与长江口区11个测站1年的典型潮及地形资料,详细分析了全区潮波运动的一般周期性变化规律,随时、空的非线性演变规律,物理机制及其对各地点潮位变化的制约。结果解释了重要的水文物理现象,提出了确定控制水位的新方法等,为工程需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