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533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681.
自发渗吸存在于页岩油藏体积压裂和注水开发等多个关键阶段,是影响页岩油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厘清渗吸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提高页岩油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不同源储配置关系的页岩油储层岩心开展自发渗吸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技术监测流体运移过程,分析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对页岩油储层自发渗吸的影响机制,明确源储配置关系对渗吸的控制作用. 长7段页岩油储层中储夹源型渗吸体积分数均值为33.84%,源储互层型为25.98%;储夹源型渗吸阶段斜率均值为0.359,源储互层型均值为0.302;渗吸过程中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小于10 ms的孔隙占比高;渗吸体积分数与润湿性、储层品质因子及孔喉比相关性较好. 长7段页岩油储层储夹源型配置关系渗吸能力优于源储互层型;储层渗吸能力主要由润湿性、储层品质因子及孔喉比控制.   相似文献   
682.
根据近年来贵州罗甸软玉矿勘查获得的地质成果及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矿床及其密切相关的辉绿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总结了软玉矿辉绿岩岩浆热液成矿规律。研究认为,透闪石是软玉矿成玉的主要矿物,是由交代作用形成的新生矿物,其重要组分MgO和Na2O由侵入的基性岩浆气液带来。透闪石化越强,对成玉矿越有利。辉绿岩体中MgO含量产生双向迁移及单向迁移后形成软玉矿的可能性大,没有明显的扩散迁移作用,形成软玉矿的可能性小。当岩浆气液成矿流体作用在岩体接触带交代围岩从内向外形成辉石角岩相、角闪角岩相和钠长-绿帘角岩相三者形成变质岩石相序列组合时,在角闪角岩相带含矿的机率较高。在野外工作中,辉绿岩中的杏仁状构造和气孔状构造可作为软玉矿的重要找矿标志,大理岩化带可作为软玉矿的一般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83.
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段发育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三维地震、主要钻井及取心、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莱州湾凹陷沙三中段层序地层特征及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展布进行精细研究。将沙三中段整体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及高水位体系域域内三角洲期次包络面的界定将沙三中段进一步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3个体系域及6个四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研究区沙三中段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沙三中段低水位体系域西部斜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北部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湖侵体系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高水位体系域发育4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高水位体系域Ⅰ、Ⅱ期发育坡移浊积扇沉积。根据层序发育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沙三中段低水位体系域扇三角洲、湖侵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高水位体系域坡I和II期的坡移扇沉积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是下一步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684.
以北京市延庆地区南湾道豁子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泥石流沟精细调查及历史资料统计,详细了解该泥石流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针对流域内松散堆积物补给条件进行重点分析;综合研究该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泥石流危险区预测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内松散堆积物动储量为18.47×104 m3,分为冲洪积、残坡积、人工堆积和崩滑塌等4种补给来源,其中冲洪积和残坡积所占比重最大;泥石流发展阶段处于衰退期;经动力学分析,洪峰流量值在1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52.53 m3/s,2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59.25 m3/s,5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68.13 m3/s,10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74.85 m3/s,对应的一次固体冲出总量分别为0.77×104 m3、0.87×104 m3、1.00×104 m3和1.10×104 m3;属于中型泥石流,最大危险区面积为0.238 3 km2。通过评价分析,该泥石流沟仍存在爆发中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将对下游南湾村以及千沙公路行车和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研究成果可为延庆地区该类泥石流单沟预警模型研究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5.
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穿越鲜水河断裂带,属地热异常区,对铁路建设造成一定的热害威胁。采用野外调查、水化学分析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方法,开展了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Na和HCO3—Na型,聚集于折多塘、康定和中谷3个热水区。地热水均为未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04~172 ℃,深部初始地热水温度为186~250 ℃,冷水混合比例为0.56~0.81。氢氧同位素显示地热水补给高程为3768~4926 m。在康定隧址区,地热水受到高海拔水源补给,主体断裂构造为导热构造,次级分支断裂和发育节理、裂隙的断层破碎带为导水构造,地热水形成后沿浅部断层破碎带出露形成温泉。FEFLOW数值模拟分析表明研究区100 m深度地温场温度为35.4~95.1 ℃,研究区内三个热水区之间存在低温通道。隧道建设时应重点关注康定热水区的高温水热灾害。  相似文献   
686.
角果木和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鹏  林建辉  林益明 《台湾海峡》1999,18(4):413-417
对红树科Rhizophoraceae的角果木和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的组织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角果木的应拉木与普通木的纤维分子的变化,还探讨了角果木和白骨壤的木材结构与环境关系。红树植物导管数量多,管孔小、机械组织为韧型纤维,薄壁组织次生加厚明显是适应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687.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大柴旦发生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省、州(地、市)、县三级地震应急预案,使得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反应快速、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同时也反映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688.
基于包裹体热动力学与油气成分模型的PIT软件可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气液比模拟计算出捕获压力,由于不需要测定单个包裹体的成分而使得模拟过程简单且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利用该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层系内裂缝脉体和砂岩储层中油包裹体的捕获压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延长组烃源岩与储层中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多为异常高压,其剩余古压力一般大于3 MPa,压力系数多在1.2以上。异常高压不但是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排烃与石油垂向充注的主要动力,而且可能是驱动低渗透储层中石油侧向运移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89.
黑龙江省地震台站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黑龙江省地震行业网构建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案例。详述该系统的部署架构与实施方案,列举该系统的远程会议与培训、协同办公等多项典型功能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对系统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90.
为确定水平井裂缝破裂点位置,指导射孔位置的优选,建立了综合考虑多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井筒内压、原地应力、热应力、压裂液渗流效应和射孔联合作用下的水平井分段压裂应力场模型,模型重点考虑了先压开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影响,更符合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实际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岩石破裂准则从降低破裂压力角度形成了破裂点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先压开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影响使得水平井筒周围应力场更为复杂,研究裂缝起裂问题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对川西水平井分段压裂的破裂点进行了优化,压裂后输气求产,实际破裂压力梯度低于邻井同层的破裂压力梯度,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该破裂点优化方法对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