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52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1.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汾渭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本文概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目前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段,重点研究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分布关系与成生联系,建立构造地裂缝的地质结构模型;将现代物理数值模拟技术与高精度观测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构造活动启动地裂缝灾害的力学机理以及构造作用与抽水作用耦合致裂机理;以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成生与青藏、华北大陆变形的动力学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该区地裂缝与现今中国大陆动力学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驱动力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山西地堑系的构造背景及现今应力场状态,对该地区发育的地裂缝特点进行了概括性描述。根据实际调查,在该地区发现了一类特殊的剪切-挤压型地裂缝万荣县城关变电所地裂缝,该地裂缝地貌上位于山西地堑系峨嵋台地,发育特征表现为强烈的剪切、挤压变形,地面、墙体拱曲、翘起,并出现明显的水平位错现象。与该区发育的其他地裂缝有明显的不同。根据地裂缝发育的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讨论了该地裂缝的力学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3.
黄土路堑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状黄土的减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黄土边坡不同深度不同含水量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并与原状黄土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减压三轴试验能合理地模拟和解释开挖卸荷作用下黄土边坡土体的变形与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坡脚开挖卸荷时,黄土边坡中浅层非饱和黄土易出现应变软化或塑性流动,强度较低,易产生较大变形,而深层饱和黄土仅在高围压下发生应变硬化,强度增加,在中低围压时均发生应变软化现象。分析认为黄土边坡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使得黄土边坡的特定部位在开挖卸荷作用下常形成了不利于土体稳定的含水量和围压组合,导致坡体特定部位的土体变形破坏,进而诱发边坡的变形破坏;开挖卸荷作用下黄土边坡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应为蠕滑-压致拉裂或牵引式滑坡。  相似文献   
14.
渭河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建兵 《地震地质》1992,14(2):113-120
渭河断裂带在前新生代为一条分割基底的古超壳断裂,新生代转为铲式伸展断裂,其伸展拉伸掀斜作用形成了渭河盆地的雏形,现代以引张倾滑兼枢纽运动为特征。该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与该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渭河盆地黄土中活断层破碎物的SEM形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渭河盆地三条活断层的破碎物的SEM特征,发现黄土中的石英砂与黄土中断层破碎石英碎屑的SEM特征差别极大。如果鉴别出那些只有在断层活动的高应力作用下才能出现的特殊形貌,仍然可以根据石英碎屑的SEM形貌特征判别黄土中断层的活动性质。  相似文献   
16.
略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险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描述并总结了陕西省略阳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依据地质灾害点目前的稳定状态和潜在危害程度,定性评价了区内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并利用地质灾害的重现性,基于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程度,综合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气象水文条件,对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其结果可为当地的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评判法在公路黄土洞穴发育程度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影响黄土洞穴形成的黄土湿陷性、崩解性、地质构造、节理裂隙、微地形地貌和水文及气候条件等工程地质特性和地质因素;在公路沿线地区,公路工程质量及人类活动也是黄土洞穴形成的影响因素。洞穴发育程度分区预测和评价极具复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为此,在对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土区公路沿线洞穴发育程度分区进行了研究。与实际情况对比分析表明,预测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可作为黄土区已建公路洞穴灾害的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先期存在的断裂构造是西安市地裂缝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作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抽水情况下地裂缝形成的张拉破裂机制、剪切破裂机制和张剪复合破裂机制,并从结构面控制理论分析了先期断裂在地裂缝形成中的控制作用;然后依据比奥三维固结理论,采用FLAC软件建立了西安地裂缝的计算模型,比较了抽水作用时没有先期断裂和地层差异、有先期断裂而没有地层差异、有地层差异而无先期断裂等情况时的地面变形特征,得出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具有诱导、隔离和放大的耦合作用,从而得出先期断裂不仅仅只是地裂缝形成的构造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对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度进行研究,不仅是预测地震的发生、减轻地质灾害的基础,也是城市工程设计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断裂活动性评价所具有的模糊性和灰色性特点,将模糊数学与灰色系统有机结合,提出了断裂活动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梯形隶属函数,并采用"活动性标志的相对值大,权重大"的原则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获得了断裂活动性的评判结果。利用该模式对西安地区活动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临潼—长安断裂活动性最强,其次是渭河断裂、咸阳断裂,余下—铁炉子断裂活动性最弱。  相似文献   
20.
2022-09-05,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断裂上发生了泸定Mw 6.6地震,该地震是鲜水河断裂上4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研究该地震的运动学和同震破裂模式对理解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形变机制和评估鲜水河断裂以及安宁河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entinel-1和ALOS-2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了泸定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进而基于弹性半空间的位错模型,确定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泸定地震是一次典型的左旋走滑事件,发震断层西倾,倾角约为72°,走向沿NNW-SSE方向,约为167°;断层破裂主要集中在0~10 km深度,最大滑动发生在约5.8 km深度,约为2.23 m;同震释放的地震矩约为8.74×1018 N·m,相当于矩震级Mw 6.59。通过对震后光学影像解译,发现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多集中分布在发震断层西侧,该现象与余震主要集中在断层西侧的结果相一致,可认为是地震上盘效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