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方芳  张鹏 《海洋技术学报》2011,30(2):88-90,122
文中主要以SZC16-1型XBT测量电路为例,从固有可靠性预计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对基本元器件、单元电路及整个可靠度的计算,给出了目前该型号XBT测量电路的可靠性参数,同时阐述了硬件电路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02.
水平定向钻进技术(HDD)在市政电力排管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由于电力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多管组合回拖和压密注浆等施工特点,不仅使得回拖时的阻力增加,而且作用在管道外壁上的注浆压力同时会降低管道抗外压能力,与单根管道的回拖施工有明显差别。考虑多管组合回拖效应,利用管束的等效半径和管束与孔壁的等效摩擦系数,对常用的ASTM回拖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适用电力管道回拖力计算;同时将注浆压力作为管道所受外压力,分析注浆时管道的应力,从而保证管道回拖和注浆施工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3.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和新生代热体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绍文  王良书  李成  张鹏  李华 《地质学报》2006,80(3):344-350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特大型沉积盆地,也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战略基地。利用盆地区大量的地温及岩石热物性参数并结合地热学知识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现代地温场、热演化和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并进一步讨论了地热场和岩石圈性质对成盆、成烃和成藏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平均大地热流为45mW/m2,平均地温梯度为18~20℃/km;整体上具有低温冷盆的特征。地温场的展布具有明显的横向差异,不同构造单元的地温场特征相差较大:坳陷部位具有较低的地温,隆起区具有较高的地热特征。热演化模拟表明盆地自成盆以来经历了从震旦纪—奥陶纪高热流(“热”盆)、志留纪—晚古生代热衰减(“热”盆向“冷”盆过渡)、中生代稳定的热演化(低热流“冷”盆阶段)、新生代岩石圈挠曲热演化等阶段。“热”岩石圈厚度为205~230km,有效弹性厚度(Te)达66±7km,脆-韧性转换深度为25~28km,岩石圈总强度为1.6×1013~7.8×1013N/m。盆地区的岩石圈表现为地温低、强度高的刚性块体,具有整体变形特征。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塔里木盆地作为刚性块体进行应力传递,盆地周边产生强烈变形,表现山脉的急剧隆升和盆地边缘的快速挠曲沉降。这一动力学过程造成地层内部流体趋于流向山前隆起带,并对油气成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风云三号C星(FY-3C)上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 (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ometer)是继承风云一号卫星光学成像仪器,它在高纬度昼夜交替区域附近由于地平线附近太阳光照射,导致仪器扫描镜和其他部件产生杂散光,导致对地观测图像被污染,尤其VIRR中红外第3通道(3.7 μm)图...  相似文献   
105.
栖息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威胁蓝冠噪鹛的生存状况。通过对江西婺源月亮湾蓝冠噪鹛分布情况、生活习性及现状栖息地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驳岸修复、植被恢复、生境营造等方面开展栖息地修复工程。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驳岸修复工程、植被护坡带建设工程、小微湿地构建工程等措施,达到稳定河势、恢复生境、修复蓝冠噪鹛栖息地的目标。本工程可提升蓝冠噪鹛栖息地质量,恢复生境多样性,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还可提升项目区水土保持能力,为山区型河道鸟类栖息地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制图的阶梯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中琼  林芳  吴青柏  张泽  张鹏 《冰川冻土》2021,43(1):176-183
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制图是区域和历史冻土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制图是根据需要和制图原则,在特定时空尺度分析多年冻土特征,以及各种自然、工程、环境要素共同影响下的多年冻土属性的量化描述.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制图所解决的科学问题从多年冻土的分布、规律和格局、冻土功能,认识不断提高.制图的内容从研究多年冻土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7.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存在严重的随机干扰,这导致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在不提高覆盖次数情况下,针对该区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严重随机干扰问题,开展检波器组合压制随机干扰的方法研究。研究了随机干扰对动静校正量准确求取的影响,检波器组合对干扰波的压制作用,组内高差和组合基距对地震采集资料高频的影响,对比分析检波器组内距对随机干扰的衰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野外检波器组合重点压制严重的随机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小于1 m的检波器组内高差对该区地震采集资料110 Hz以下高频成分影响有限,小于13 m组合基距对中、深目的层地震资料70 Hz以内频率影响有限;理论计算和试验资料综合确定的随机干扰半径为1.7~2.0 m,大于随机干扰半径的检波器组合内距能有效压制随机干扰波,其中组内距3 m比较稳定;以上参数确定的检波器组合接收方法压制随机干扰波后,所得到的地震单炮记录相比单点接收、高覆盖次数压制随机干扰波所得到的资料在70 Hz有限频带内更能提高信噪比、频率,而且成本相对低。该结果在鄂尔多斯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地震勘探野外采集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国家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和省级区域北斗CORS站,基于国家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平台,通过改造和直接利用的方式,在华北平原构建了我国首个跨区域北斗分米级地基增强服务系统。经采用双频终端实地测试,该系统覆盖京津冀晋全部区域及内蒙古部分区域,采用GPS+北斗双模定位静态精度达到分米级,动态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单北斗模式定位精度略低,但仍在分米-亚米量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应用能力,拓宽了我国北斗民用导航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可满足高精度北斗实时导航、定位服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农业发展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农业发展韧性是保障农业供给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2006-2015年省域尺度农业生产、生态和经济综合数据研究表明,各省域农业发展韧性均呈现优化趋势,但省际差异有所扩大;中国农业发展韧性存在显著空间关联特征且冷热点分布不均;空间互动状态下农村教育水平发展有利于强化农业总体韧性,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总体韧性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负。农均播种面积增长有助于提升本地农业生产和生态韧性,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有助于提升本地农业经济韧性,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升本地农业生产韧性但削弱农业生态韧性。提升农业发展韧性并缩小区域间农业韧性发展差距需要多措并举,包括增强农业发展韧性的系统动力、完善农业发展韧性的区间统筹机制和因地制宜确定农业资金投入方向等。  相似文献   
110.
李磊  邹韵  张鹏  阮昱 《海洋地质前沿》2019,35(10):23-35
深水水道作为深水沉积体系中重要的沉积单元之一,一直是深水沉积和地层研究的热点。基于西非几内亚湾Rio Muni盆地陆坡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地震属性及参数定量分析法对第四系陆坡重力流水道的剖面和平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深水水道内部结构的相互影响和外部因素对水道形态的控制,丰富深水沉积学理论。研究表明:坡度及距水道头部距离影响了深水水道的剖面和平面形态,随着坡度变缓,距水道头部距离越远,水道宽度越小;堤岸于中、下陆坡开始发育,水道堤岸脊的高程差及内、外弯曲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堤岸的长度;水道的弯曲度控制着堤岸脊高程差的变化,同时作用于堤岸长度的变化;样本水道为高弯曲水道,且弯曲度受地形坡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