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1961-2010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青海省5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 对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青海省人体舒适度主要为寒冷、冷、凉、凉爽和舒服等级, 整体呈现冷凉特征, 各区各等级年均日数分布差异较大. 青海省最不舒适的月份是1月份, 其次是12月; 最舒适的月份是7月, 其次是8月、6月. 1961-2010 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上升趋势极显著, 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一致. 各区人体舒适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其中, 柴达木地区上升最明显; 春、秋季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相似, 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相似, 各区秋季上升趋势均高于春季; 青南牧区各季人体舒适度年际波动幅度较大, 冬季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人体舒适度差异不大. 青海省人体舒适度季节差异明显, 夏季最高, 冬季最低, 春季略高于秋季, 近50 a来四季人体舒适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冬季波动幅度较大.温度(湿度、风速)与人体舒适度指数存在极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 温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最主要因子, 风速和湿度主要通过温度影响人体舒适度指数, 且风速的负影响略大于湿度. 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风速的负影响较大, 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相对湿度的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2.
轮东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河-轮南古隆起东翼围斜部位.该井在6800~6825m井段上奥陶统发育一高约25m的大型溶洞.第3筒芯取自洞穴顶部.通过对洞穴充填沉积序列及其古生物分析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以下关键结论:(1)洞穴沉积物中含较多腕足类、腹足类、棘皮类、介形虫和疑源类化石,明显分为洞穴原地生态和异地生屑(洞穴崩塌角砾经溶蚀残存与潜流搬运而来)两类,指示洞穴形成于前石炭纪,并在石炭纪再次沉降时被半充填和埋藏;(2)元素地球化学揭示,洞穴充填泥为钙质古土壤和风化壳残留物,形成于循环不畅的咸水环境;(3)洞穴形成与演化共经历了3期: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后、桑塔木组沉积后和志留系沉积后,其中后两期主要发育顺层承压深潜流岩溶作用.基于洞穴形成历史恢复,可对古岩溶有利区进行预测评价.此外,对古地理学与古岩溶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摘要:数字表面模型(DSM)相对于DEM可以更直观、更准确地表达地球表面及其之上物体表面(如树冠、屋顶)的高程信息,以此生成的TDOM建立了完全垂直视角的地表景观。阐述DSM的研究现状,探讨DSM的获取与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4.
北京西城区下垫面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北京测绘》2013,(4):73-78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对北京西城区地面热场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提取和分类,建立西城区热岛分布图,分析城市热岛的分布和强度特征;进行不同类型下垫面热特性的系统测定,对热岛效应与城市下垫面绿化分量、道路、水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西城区热岛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和缓解热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5.
慢特征分析(SFA)方法可以从非平稳时间序列中提取出慢变的外强迫信息。近年来,SFA方法被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用于探究气候变化的潜在驱动力及相关的动力学机制。本文基于SFA方法,提取全球陆地表面气温(LSAT)的慢变外强迫信息,研究全球LSAT慢变驱动力的空间结构特征及低频变率的主要驱动因子。SFA方法提取的LSAT慢变驱动力与历史时期全球辐射强迫(GRF)和全球海表温度(SST)的主模态(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热带太平洋ENSO变率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LSAT的变率受到GRF和三个SST模态的显著影响。GRF对LSAT变率的影响有全球一致性的特征,而三个SST模态对LSAT变率的影响则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点。此外,由于SFA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原始LSAT序列中随机噪声的干扰,GRF和SST模态对LSAT变率的解释方差显著提高,进一步表明GRF和SST模态是全球LSAT低频变率主要的驱动因子。最后,利用历史海温驱动AGCM试验(即AMIP试验)的结果,验证了三个SST模态对区域LSAT变率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江苏地区下击暴流的结构特征,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探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选取2007—2018年江苏地区19个典型下击暴流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苏下击暴流的分布呈北多南少,以湿下击暴流为主,7月是下击暴流的高发月份,孤立风暴型下击暴流具有弱的天气尺度强迫和上干下湿的结构,风暴移速较慢,飑线镶嵌型下击暴流具有很强的天气尺度强迫特征,风暴移速较快。下击暴流影响期间地面温度变化剧烈,温度降低伴随有明显风速增大过程。统计显示,产生下击暴流风暴的环境温度平均垂直递减率为6.8℃/km,能够保证负浮力的维持,干冷空气被中层辐合气流夹卷进入风暴内进一步加强了下沉气流,使得下击暴流得以维持和加强。下击暴流的初生阶段,强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径向辐合出现在下击暴流发生前20—30 min,成熟阶段,强反射率因子核心高度有明显降低,低层呈辐散结构。   相似文献   
67.
安徽池州铜山铜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智宇  杜杨松  庞振山  张静  滕传耀 《岩石学报》2012,28(10):3255-3270
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中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铜山岩体与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间的接触带内.典型剖面系统取样分析结果显示:从岩浆岩、矽卡岩到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渐变分带特征,即靠近岩体的矽卡岩富集Si、Fe、Mg及亲铁元素Co和亲铜元素Cu、Ag;远离岩体的矽卡岩富集Ca、Mn、Al、Ti、REE和亲铜元素Pb、Zn;远离大理岩带的强硅化蚀变岩富集Si、Fe、Li和Co,而强烈亏损Ca、Sr和REE.这种分带可以依据元素活化迁移理论加以解释.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岩浆热液携带Si、Fe、Mg、Al、Li、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亲铁亲铜元素Co、V、Zn以及高场强元素Ta、Zr、Nb、Hf、Ga、Be向大理岩迁移并富集于形成的矽卡岩中;大理岩中的Ca被活化后进入矽卡岩体系,而Sr、K及Pb则随流体搬运迁出.蚀变及矿化较弱的矽卡岩稀土总量较高(ΣREE=122.0×10-6),LREE富集[(La/Sm)N =3.99],HREE亏损[(Gd/Yb)N=2.85],Eu显示负异常(δEu =0.69),重稀土配分形式与新鲜石英二长斑岩相似,但La、Ce等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矽卡岩剖面元素分带特征及稀土配分模式指示铜山矽卡岩铜矿床为接触交代成因.结合已有氢氧同位素结果,认为铜山铜矿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在矽卡岩退化蚀变和成矿期间有大气降水混入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68.
张静  何俊仕 《水文》2012,(4):44-48
基于特定流域场次降雨具有的相似性,应用考虑区间值模糊可变的模糊可变集合方法进行场次降雨相似性分析。通过计算各场次降雨隶属于各降雨级别的特征值及与目标场次降雨之间的相似距离,从而获得流域场次降雨相似性排序,有效解决了场次降雨相似分析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找出与实时阶段场次降雨相似的历史场次降雨,预估水库实时阶段面临的洪水过程及量级,可为水库防洪调度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69.
冀北赤城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具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为中、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局部保留有变余砂状结构。岩石主要由斜长石(28%~32%)、石英(35%~40%)、黑云母(18%~25%)及少量石榴石(2%~8%)和石墨(1%~4%)等组成,其变质演化可能是一个降温、降压的过程。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具有较宽的常量元素变化范围,稀土元素含量不是很高且变化较大,ΣREE介于49.45×10-6~140.10×10-6之间,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5.23~9.16,(La/Yb)CN值为5.07~8.70。大多数样品具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和不太明显的负Ce异常,(Eu/Eu*)CN和(Ce/Ce*)CN值分别为0.63~0.81和0.82~1.01。岩石中Rb、Sr、Cs、Ba、Zr、Hf、Nb、Ta、Th和U等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上地壳的平均含量,但Sr/Ba和Th/U值高于上地壳的平均值。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应为泥质(或含泥质)砂岩,可能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70.
1961—2009年伊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伊犁10个气象站1961-2009年实测雷暴资料,运用EOF和小波分析等 方法,研究了伊犁雷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伊犁地区年均雷暴日数 为35.6 d,属中雷区,近49 a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伊犁雷暴日数有着明显的垂 直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谷地,高值中心位于乌孙尔山脉南侧的昭苏一带,雷暴发生频率高的地区雷暴持续时间也较长;(3)5—8月为雷暴主要 发生期,占雷暴总日数的89.8%,其中6、7月雷暴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雷暴总日数的 3O.O%、28.3%;(4)伊犁雷暴日数时间序列有着5—6 a、9一l2 a、2 a左右的振荡周期;(5)近 49 a北半球副高强度增强、面积增大并北扩是伊犁雷暴日数显著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