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提高村域尺度土地利用分类精度,本文基于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研究了融合多特征的两阶段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平均J-M距离增量的"扩充特征子集法"获取最优纹理特征和可见光植被指数,并与原始影像融合;然后,根据地物的具体特征表现,基于规则结合最邻近法分两阶段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1)纹理特征和可见光植被指数有助于提...  相似文献   
142.
辽河口水域溶解氧与营养盐调查与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3年9月辽河口水域营养盐和溶解氧的调查结果,讨论了辽河口水体中的溶解性无机氮(NO3-N、NO2-N、NH3-N)、活性磷酸盐(PO4-P)和溶解氧(DO)的含量、分布与变化特征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溶解态无机氮含量范围为3.26~59.67μmol/L,活性磷酸盐含量范围为0.05~0.95μmol/L,溶解氧范围为0.086~0.208mmol/L。溶解氧、营养盐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IN与AOU(表观耗氧量),PO4-P与AOU之间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营养盐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并对调查区域水质进行评价分类。  相似文献   
143.
深基坑开挖施工中,水平位移监测为必选项目,而城市狭窄的空间中进行深基坑开挖,使用在地面或楼顶布点架站观测的传统方法来建立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已经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用高精度智能全站仪ATR技术,采用对边测量方法,构成由棱镜中心为间接边的监测基准网.实验结果表明,间接测边测量精度主要取决于仪器的测边精度,测角...  相似文献   
144.
流体对石灰岩断层摩擦滑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气体介质三轴高温岩石力学实验仪器上,采用意大利Scaglia Bianca石灰岩,在温度50~300℃、围压150MPa,含50MPa孔隙压、无孔隙压含饱和水和完全干燥三种条件下,开展摩擦滑动实验.实验力学数据和显微结构表明,完全干燥样品在120℃时出现慢滑移,实验样品中没有出现溶解与沉淀.无孔隙压含饱和水条件下,100℃、120℃、150℃条件下出现典型的慢滑移,实验样品中含有微弱的溶解与沉淀;300℃条件下出现黏滑,实验样品中出现沉淀.在含50MPa孔隙压条件下,50℃时的实验表现为典型的稳滑,实验样品中以溶解为主;在100~150℃时,出现慢滑移,实验样品中以溶解为主,沉淀为辅;在200~300℃时,出现典型黏滑,实验样品中以沉淀为主.实验结果表明,石灰岩断层泥摩擦滑动稳定性随温度变化,受流体中碳酸钙的溶解和沉淀作用控制,因此,流体中矿物质的饱和度这一化学性质对断层带的摩擦强度和摩擦滑动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5.
为探索断层岩石摩擦特性对于断层力学性质的影响,我们采集了龙门山汶茂断裂韧性剪切带中的富含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糜棱岩样品进行了水热条件下摩擦滑动实验研究.实验在三轴压机之上完成,实验温度为100~600℃,有效正压力100MPa,孔隙水压分别为30MPa和130MPa.为获得摩擦滑动的稳定性参数(a-b),剪切滑移速率在1.22μm·s-1,0.244μm·s-1和0.0488μm·s-1之间切换.实验发现在200~500℃的温度范围内,摩擦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约0.56~0.72).在200~30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糜棱岩的摩擦滑动表现出由稳定的速度强化向不稳定速度弱化转变的趋势.在有效正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孔隙水压的增大会促进糜棱岩的摩擦滑动在500~600℃温度范围内由不稳定的速度弱化向稳定的速度强化的转变.实验给出的断层在原地深度处的脆性和塑性变形机制的转变,有助于理解断层深部的地震成核机制以及成核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146.
无人飞行平台具有滞空时间长、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在军事侦查打击、国土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二维成像雷达,能够得到类似光学图片的雷达图像,具有全天候、高分辨率、宽检测范围等优点,是无人飞行平台的重要载荷之一。然而,受限于无人飞行平台相对较小的空间与负载能力,雷达载荷必须向小型、轻量以及低功耗等方面发展。Ka波段电磁波信号具有波长短、带宽大、关键微波器件的体积小等特点,适合应用于高分辨率微小型雷达载荷。2015年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面向中小型无人飞行平台,开展了研制的小型高分辨率Ka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并通过试飞验证了雷达性能。本文研究了Ka波段SAR雷达系统各项关键技术,介绍了雷达系统及关键模块设计方案、雷达各工作模式的参数设计和实时成像算法,展示了该雷达在轻型飞行平台上获得的高分辨率飞行图像,并对图像进行了指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Ka波段雷达系统成像清晰,图像分辨率优于0.2 m,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实测雷达重量低于10 Kg,峰值功耗小于100 W,适用于轻小型无人飞行平台。  相似文献   
147.
孟凡超  郭军  李明财  张雷  张瑞雪 《地理科学》2020,40(10):1753-1762
基于自动气象站实测资料,通过模拟天津市办公建筑逐时供暖负荷,重点分析了极端低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对建筑小时供暖负荷的影响,以期为精细化供暖调控和节能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9—2017年城市和乡村办公建筑供暖负荷均呈减少趋势,城市供暖负荷较乡村平均每年减少7.46%。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UHII)每上升1℃,城市办公建筑年供暖负荷较乡村减少2.19 kWh/m2,即热岛强度的增加使城市办公建筑供暖需求有所减少,有利于城市建筑的供暖节能。以2016年1月21~25日典型极端低温过程为例,研究发现,低温过程中城乡小时供暖负荷明显增加,较低温前和低温后增加约10%~20%。受大尺度天气过程影响,低温过程中城乡气温差异变小,UHII减弱。低温前和低温后城市供暖负荷较乡村减少约6%~8%,而低温过程中城市较乡村仅减少约3%;另外,在低温过程中,北京时间07:00~19:00的高负荷时段城乡供暖负荷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低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对办公建筑供暖负荷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8.
鄂尔多斯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曾存在中央古隆起、乌兰格尔古隆起、渭河古隆起及乌审旗古隆起4个主要的隆起构造。作者通过沉积地层分布及构造演化过程剖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4大古隆起构造演化的差异性及其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差异,并首次提出“渭河古隆起”的概念。研究表明,4大古隆起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代和区域构造环境,并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 中央古隆起形成于早古生代拉伸构造环境,在印支期发生构造反转而转化为坳陷沉降区; 乌兰格尔古隆起则是自盆地基底形成以来就已存在的长期继承性隆起,但在白垩纪及新生代发生差异隆升—沉降而分化为现今构造的不同单元; 渭河古隆起形成于白垩纪的区域挤压构造环境,也是在新生代发生差异隆升—沉降而分化为今构造的不同单元; 乌审旗古隆起是前寒武纪即已存在的古地形高地,早古生代并无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仅是在寒武纪海侵沉积时突显、奥陶纪开始沉积后即快速消隐。古隆起的控藏差异主要表现为: (1)古生代及之前形成的古隆起对盆地油气成藏多具有控相、控储及控制源—储配置等积极作用,且后期“由隆转坳”的古隆起对油气的成藏演化极为有利; (2)白垩纪以来的较晚期隆起对油气成藏总体以破坏性作用为主,尤以对古生界天然气藏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9.
殷玉琴  张雷  常玉会 《地下水》2010,32(6):93-94
田山灌区位于济南市平阴县与泰安市肥城市境内,设计灌溉面积3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灌区始建于1968年,自1971年建成运用以来,促进了当地工农业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运行,渠道破损、坍塌,渠系建筑物及其设备老化、损坏严重,水的有效利用率低。本文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对肥城灌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0.
笔者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测井及录井资料的研究,结合粒度分析,对齐家北地区泉四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共识别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和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河道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等7个微相。通过对研究区内泉四段7个含油小层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泉四段砂体的含油气性分布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油气分布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由于具油源近、储集物性较好而成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河口坝、水上分流河道是油气富集的较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