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司雪峰 《甘肃地质》1995,(1):82-85,89
新、老金厂金矿床产出于下二叠统哲斯群中,由火山岩段和碎屑岩段组成。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矿区内主要为英安岩、无斑英安岩,碎屑岩段由正常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在新金厂大断裂南侧,金异常主要分布在火山岩中;在北侧,金异常主要分布在火山碎屑岩中。新、老金厂构造是二叠纪末期裂谷带褶皱回返和印支—燕山期运动叠加的产物。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不发育。矿体和矿化主要受断裂控制,容矿构造亦是这些断裂及次级断裂本身。  相似文献   
22.
为了深入认识深部硬岩矩形隧洞围岩板裂破坏的发生机制,利用花岗岩材料加工含预制矩形孔洞(40 mm×40 mm)的立方体试样(100 mm×100 mm×100 mm),并采用TRW?3000岩石真三轴电液伺服诱变试验机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模拟试验中首先以深部1 000 m的地应力条件作为初始加载应力状态,保持孔洞径向和轴向的水平向应力不变,然后在竖直向加载直至孔洞两侧洞壁围岩发生破坏,并保证试样整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加载过程中利用岩样内部结构破坏实时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全程的实时记录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竖直向为最大主应力和水平轴向为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矩形孔洞两侧洞壁围岩整体发生明显的板裂破坏,破坏区域呈对称状,而顶板和底板始终保持稳定状态。侧壁围岩的破坏方向平行于竖直向,呈现典型的张拉板裂状破坏特征。整个破坏过程划分为平静期阶段、洞壁两侧上下肩角处颗粒弹射阶段、侧壁围岩裂纹扩展阶段和裂纹贯通板裂破坏阶段。当进入到裂纹贯通板裂破坏阶段时,无论是加载还是保载过程,板裂破坏都可能持续发展。试验过程中,试样洞壁两侧围岩的板裂破坏整体上呈现静态破坏模式,而且破坏区域沿水平方向逐渐向洞壁深部发展,最终形成沿轴向的贯穿型对称弧形槽。  相似文献   
23.
本文阐述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化的必要性国内餐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的研制现状,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基本主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设计等几项内容,旨在帮读者达成共识;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时,必须注重标准化设计。目文中给出了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标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4.
Ananga  N 牛雪峰 《世界地质》1997,16(1):97-100
在日本Port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了椭球面高的测量工作。通过GPS获取的椭球面高hGPS以及水准测量获得的正高hLcvcling测试了GPS和重力测量在工作区获得正高的能力.以便后来评价海平面的起伏。该重力测量成果是覆盖0.1°×0.1°范围内的6241个空间重力异常点,重力异常值面△g从日本重力数据库搜集,选择的区域由天文经纬度表示,即:34.651°≤≤34.661°,135.212°≤λ≤135.227°,那里有足够数据用于评价大地水准面差距△N。尽管在I’ort岛某些工作区内稀少的重力数据覆盖也能获得小于或等于10×10-6m精度的结果,但是这样的精度仍然不足以用于高精度的应用,比如海水面形态的确定等。应用不同的地球重力位模型(OSU89A,OSU89B,GPM2F)对全部重力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在电算化时代的研究室是可行的。当使用OSU89A作为参照模型时,重力测量所得△N的变化范围由-2.2~16.7cm.它们与△NGPS/Lcvcling进行了适当的对比。  相似文献   
25.
进行单温阶加温和连续加温两种方式的模拟实验,前相当于封闭体系,后相当于开放体系。对比两的油气产率,并探讨两与自然界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总气体产率和烃气产率开放体系均低于封闭体系;排出油量和总生油率开放体系均大于封闭体系。自然界烃源岩的生排烃过程可能是介于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之间的一种状况。  相似文献   
26.
后雪峰  陶伟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7):1246-1256
论文通过梳理西方边界研究的发展阶段、不同学科下的边界研究进展、边界研究的主要术语及具体实践,探讨西方边界研究的一般理论和边界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启示中国的边界研究和调整下一步的改进方向。研究表明:西方边界研究在发展阶段上最终以边界的社会建构为主要范式,这与社会科学的文化转向密切相关,也是多学科交融的结果;多学科交融的西方边界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边界理论,但形成了一般性的边界术语,包括复杂的边界、关系的边界、过程的边界、过渡区的边界及建构的边界5个方面;边界的一般性术语来源于边界的具体实践,也推动了边界实践研究的多样化,具体涉及批判性地缘政治、社会建构的边界及尺度化的边界等议题。西方的边界研究启示在国内的边界研究过程中需要强化多学科交融与合作,关注批判性地缘政治研究方法,重视文化在边界中的作用,深化社会建构的研究范式,厘清和平衡一般理论与边界实践之间的互补、互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