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本文利用二维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幔柱与大陆岩石圈相互作用,着重探讨上覆大陆岩石圈结构、地幔柱规模及二者间的相对位置等参数对上覆大陆漂移速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地幔柱作用下,大陆是否含厚的岩石圈根对其自身的漂移速率有一定影响;在相同规模地幔柱作用下,大陆的漂移速率随着岩石圈根的增厚而减小。另外,大陆岩石圈越长其漂移速率越小,最终漂移距离越短。且随着地幔柱直径的增加,上覆大陆漂移速率和持续漂移时间都会随之增加。对于含岩石圈根模型而言,岩石圈根位置越靠近地幔柱上涌中心,上覆大陆的漂移速率越大,最终漂移距离越长。而对于不含岩石圈根模型,上覆大陆与地幔柱的相对位置同样影响较大。地幔柱越靠近上覆大陆岩石圈的边缘,其对于大陆漂移的影响越显著。上涌地幔柱对于上覆大陆漂移普遍起到10 cm/a以上的增速作用。模型结果对认识印度大陆在晚白垩世的快速向北漂移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学约束和地质启示。  相似文献   
222.
本文要解决的是高陡边坡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问题。治理示范区运用"类壤土基质"喷播技术后,迅速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高性能壤土基质结构,建立具有生物多样化和可持续演替功能的植物群落。具有重塑岩面土层结构、恢复乔灌木植物比例、抗冲刷等技术特点。治理十年后,山体稳定,整体坡面与原山貌融为一体,无需养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23.
为提高强震区隧道洞口软硬围岩交接段的地震安全性,本文依托老鹰窝隧道工程洞口段,利用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进行三维动力响应分析,对全环接触注浆、全环间隔注浆两种围岩注浆抗震措施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两种注浆方式均能有效减小隧道二衬结构的动力响应内力,改善隧道结构的受力特性,从而提高隧道整体的抗震性能;(2)地震荷载作用下,软岩隧道动力响应强于硬岩,且离软硬围岩交界面越近,响应越大;(3)从减小衬砌结构响应内力的角度来说,全环间隔注浆抗震性能优于全环接触注浆。研究成果可为强震区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4.
在机载LiDAR点云数据处理中,由于机载雷达点云数据的离散性、不确定性等原因,导致点云分类上很难得到准确的结果。针对机载LiDAR点云数据分类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机载LiDAR点云分类方法。根据机载LiDAR点云的数据特征以及不同地物的属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每个点云一个二进制信号,然后采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对机载LiDAR点云数据分类。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从机载LiDAR独立数据源中分类出房屋、高大的树、低矮的树、道路等地物点云。  相似文献   
225.
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背景,以扶余县三岔河镇城镇地籍调查为实验区,探讨了超站仪在土地二调中的应用。通过对超站仪的无控制点模式与常规测图模式的精度和效率对比,认为在土地二调中应用超站仪是提高测量外业作业效率的好方法。此外,实验还具有一般性和可移植性,对于推广超站仪的应用领域和空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26.
二十年前,南非地质学家克立格(D.G.Krige)根据样品值相关程度随样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计算矿块品位和储量而使其估值误差为最小的方法。后来,法国学者马特龙(G.Matheron)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这种方法,并将它命名为“克立格法”。60年代初,马特龙在该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化变量”(或称有限空间变量)理论,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地质统计方法。该法目前在国外除已较广泛的应用于金属矿外,也应用于油页岩、硫化物矿床、煤矿的储量计算以及地质、物  相似文献   
227.
南海西南海域的内波和细结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1990年初夏南海西南部水域的两个连续站CTD和多层海流计资料及50多个大面站CTD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到一些关于此海域的内波和细结构的特性。它包括等温、盐、密度面起伏的特性,盐度双跃层和逆盐层等长存性细结构、温度Cox数的概率密度函数及流速频谱的特性,Cox数和温度脉动垂向波数谱的一般品性及其随水层和地域的变化规律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228.
地处新疆东天山地处荒漠戈壁区的尾亚椭园形杂岩体,在构造上位于卡瓦布拉克微地块中部几个大构造线交切处的构造软弱部位,面积167.40km2,其中外环面积77.28km2,内环面积90.12km2.其近等轴状形态和多期次侵入的复杂岩性,对研究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众多学者的注目.长期以来,岩性提取一直是遥感地质工作者希望攻克的难题之一.通过利用多光谱遥感技术对于这样一个面积较大,岩石裸露,岩相复杂的杂岩体进行岩性识别.不仅可以对前人的工作进行补充与完善,为岩浆活动、岩石学、区域构造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将遥感岩性识别信息用于尾亚杂岩体的形成、演化机制的探讨,扩大了多光谱遥感技术在地质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29.
遥感找矿信息在新疆罗东镍矿发现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新疆北山裂谷已知坡十铜镍矿提取的遥感找矿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验证,建立了镁铁-超镁铁岩型镍矿的以遥感信息为主的找矿模型.以此找矿模型为指导,我们利用多光谱ETM数据,提取了构造形迹和羟基遥感异常,通过综合分析和实地查证,发现了罗东镁铁-超镁铁岩型镍矿,取得遥感找矿突破.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队通过矿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测量、地表矿化带的少量工程控制以及一个钻孔的深部控制,圈定出两个镍矿体,求得镍金属预测资源量5.72万吨.罗东镍矿有形成大型矿床的找矿前景,值得进一步投入工作对其进行评价.罗东镍矿的发现进一步扩展了北山成矿带岩浆熔离型铜镍矿的找矿前景.我们还在罗东镍矿的北西部优选了找矿靶区.随着航天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遥感找矿信息在矿产资源预测与勘查中的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30.
江汉-洞庭盆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等资料,初步分析了江汉-洞庭盆地构造及其演化和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此盆地由江汉坳陷、华容隆起和洞庭湖坳陷组成,整个盆地呈现二坳一隆、多凹多凸的构造特征。盆地之下是低缓的北东向莫霍面隆起带,埋深30—31km。自早白垩世至第四纪盆地经历了裂陷、强烈裂陷和区域性沉降等复杂过程,第四纪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活动。盆地区有中强地震和小震活动,地震带基本位于第四纪差异活动较明显的地区和莫霍面隆起的斜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