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利用甘肃省武威地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通过评估指标筛选、指标权重赋值、隶属函数的计算及土地等级的划分,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最终将测区土壤质量划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差等5个等级。结果显示:测区内土地质量良好以上等级的土壤占全区面积的81.05%,中等级别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5.02%,差等级的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13.93%。研究表明,武威地区总体土地质量良好,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刘争宏  张龙  郑建国  张炜  于永堂 《岩土力学》2020,41(7):2504-2515
使用滑动测微技术进行桩身内力测试,测管安装时的防渗处理是该技术实现高质量测试的关键,已有处理措施鲜有其防渗效果的定量研究。研发了一套滑动测微管抗渗能力测试装置,对3种常用防渗处理措施不同压差下的渗流量进行了测定,得到计算渗流量的公式,结合现场条件分析了测管安装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测管内压力大时的渗流量要远大于测管外压力大时的渗流量;涂胶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防渗措施,采用该措施后一般不会有超过0.005 mm粒径的颗粒进入测管;增加测管内水头有利于减少杂质进入测管,但测管内水头不能高出桩孔内液面太多;灌注混凝土后,若测管内有水溢出应封闭测管限制水的溢出,若测管内水位下降,则应开放测管允许气体进入测管。  相似文献   
93.
西安地区旋挖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旋挖钻孔灌注桩是西安地区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注桩形式,通过对西安地区不同场地20余根旋挖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及桩身应力测试结果的分析,论述了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经过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有关规定的比较,初步探讨了这种桩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特怀。  相似文献   
94.
世界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历程与试采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证实自然界中存在天然气水合物以来,针对水合物这一潜在能源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与常规油气资源一样,水合物的开发也需要经历两个重要阶段,即勘查与试采。该文对全球主要国家水合物钻探与试采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认为钻探工作在获取水合物实物样品、优化相关技术装备、提供可靠数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试采工作在长期、安全、稳定和高效产气方面仍与产业化开发的预期存在差距。建议我国应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重视技术方法和装备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形成可用于水合物资源勘查与开采的成熟技术装备体系。  相似文献   
95.
作为深海工程应用中一种新型的拖曳嵌入式系泊基础,法向承力锚与目前新型的深水绷紧索系泊方式结合,在深水条件下的优势非常明显.综合比较了新型拖曳锚、吸力锚以及桩锚在施工、性能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开展新型拖曳锚研发的若干关键技术.在对国外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构建新型拖曳锚模型实验平台方面取得的成果,涉及模型水槽、拖曳与回收系统、测量系统、模型锚板设计以及拖曳-系泊转换机构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6.
原状黄土显微结构特征与湿陷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原状黄土的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及室内湿陷性试验,分析了黄土的微结构特性和不同压力不同含水量下黄土的湿陷性状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由支架大孔微胶结结构逐渐变为镶嵌微孔半胶结结构,支架大孔孔隙发育逐渐变为粒间孔隙发育,再为微孔孔隙发育;黄土在增湿情况下其湿陷系数-压力关系曲线由三部分组成,初始压缩变形阶段,是结构强度发挥阶段,变形较小,黄土微结构没有遭到破坏;曲线第一转折点s=0.015后,原有结构破坏,微结构发生变化,颗粒重新排列,湿陷速率增大,是湿陷变形主要阶段;达到峰值后,颗粒间形成了新的结构,湿陷变形幅度减小;随着骨架颗粒连接逐渐变为非架空的镶嵌排列,湿陷起始压力及峰值湿陷压力值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峰值湿陷系数和湿陷变形量的压力范围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变小;骨架颗粒特征和孔隙特征是黄土湿陷性的内在影响因素,而胶结物的多寡及胶结状态是黄土湿陷性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7.
分析了传统断面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的不足,提出了在CASS环境中利用LISP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断面数据和断面图的自动化生成,极大地提高了断面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98.
宋和平  张炜 《西北地质》2011,44(4):122-131
三叠系延长组上组合地层作为下寺湾油田的主力油层段,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其后备资源日显不足.通过对近年来下寺湾地区探井含油层段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一长10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8段,对其沉积微相、砂体形态、储盖组合、构造形态、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下寺湾油田持续稳步发展寻找到层系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99.
二氧化碳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型地热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热发电技术,可通过水力压裂的方式从干热岩中提取地热资源。而超临界CO2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热流体,在用其替代水开采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地热能的同时,还可以达到间接地质封存CO2的目的。在阐述CO2增强型地热系统的优缺点、模拟研究和经济潜力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相关建议,以期为CO2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在中国的深入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0.
张炜  刘宏伟 《江苏地质》2013,37(2):212-218
西藏当雄县拉屋铜锌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江让—伯舒拉岭多金属成矿亚带.从矿体地质特征、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其Ⅴ号矿体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其成因应为岩浆矽卡岩型,其机制是深部熔浆在上侵过程中经分异作用,以钾、钠硅酸盐为主的熔浆浮于上部,以钙、镁、铁为主的熔浆(矽卡岩岩浆)沉于下部,从而形成含矿矽卡岩岩浆,进而形成岩浆矽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