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查岗诺尔铁矿床位于伊犁地块北缘博罗科努岛弧带.矿区广泛出露石炭纪火山岩.矿区的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磁铁矿+石榴石+阳起石(绿帘石)组合.矿床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成矿期.矿床是由富铁的安山质岩浆分异形成,并且后期受到热液作用的叠加改造.隐爆作用伴随整个成矿过程.该矿床成因上属于受到热液作用叠加改造的火山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利用1999-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收入相似的县域空间集聚始终非常显著,总体空间相关程度基本呈增加趋势;2)农村经济高收入核心区分布较稳定,以焦作、郑州、许昌为中心集中分布,在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势能最高;3)农村经济塌陷核心区在空间上从豫西中部迁移到了豫东中部;4)呈现显著空间异质性的县域主要位于高收入核心区和低收入核心区的边缘,一直未形成明显的空间集聚;5)高收入核心区和低收入核心区始终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宏观空间分异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部高东西部低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银耳中提取富含银耳多糖的提取液,将其代替羧甲基纤维素用于调配型酸奶的制作。试验结果表明:银耳溶液提取的最适条件是以2借水量在120℃下提取60min;银耳提取液粘度在1,000mPa.s、添加量为酸奶总量的33%时,按原酸奶生产工艺,可代替羧甲基纤维素的稳定与增稠作用。制品稳定性好,并具有银耳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4.
1引言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指出^([1]),近100 a来,中国的年降水量有微弱的减少,幅度为0.86 mm/10 a,近50 a来年降水量呈现小幅度增加趋势,并且区域间变化明显: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地区均有下降趋势,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年均降水量减少了50-120 mm;而长江中下游、华南沿海与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明显,达60-13O mm。本文利用1961-2010年哈尔滨市双城区国家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对哈尔滨市双城区降水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对合理开发利用双城区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15.
应用粒度成因单元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在Goodwin和Anderson于1985提出的PAC假说基础上,针对目前基准面旋回级别划分较为混乱的状况,将基准面旋回赋予了自旋回和异旋回的涵义,探索性地提出了粒度成因单元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柴窝堡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建立了该区中二叠统草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粒度成因单元以及5段。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盆地侏罗系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显示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 海拉尔盆地内侏罗系“塔木兰沟组”火山喷发期次和岩相分布尚不清楚,制约了盆内火山岩型油气藏勘探部署.针对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相复杂且相变快,火山机构类型多样等特点,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年代学资料和单井和连井地震对比,利用地震剖面、时间切片、三维可视化和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等技术,对盆内各个凹陷开展火山-沉积岩识别、旋回划分和岩相古地理恢复.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反射、火山岩U?Pb年代学等证据都表明海拉尔盆地侏罗系发育2期火山-沉积旋回. 火山喷发沉静期于火山机构外围发育沉积岩夹层,在地震剖面上形成的连续反射且可区域追踪对比,可以作为旋回划分依据. 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岩性敏感特性来勾勒火山机构和外围的沉积岩.盆内第1期火山-沉积旋回岩以中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为特征,对应于盆地外围的塔木兰沟组. 第2期火山-沉积旋回岩以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为主,对应于盆地外围的玛尼吐组. 盆内西部凹陷带主要发育火山机构和裙边砂砾岩体,中部和东部凹陷带主要发育湖相砂岩和泥岩. 各个凹陷内火山机构主要集中在盆地或斜坡带,侏罗系火山-沉积发育具有明显的火山-断陷湖盆特征,与区域上额尔古纳和德尔布干断裂空间展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海平面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 对于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变化对生物演化的影响、探索地史时期的生命-环境协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对陕西镇安西口地区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隆林期类化石的地层分布资料进行了定量分析, 探讨了类物种分异度与相对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 研究区的类动物群物种数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次快速的上升和一次明显的下降. 在石炭-二叠纪之交, 类物种分异度骤然增加, 是一次极为明显的生物辐射事件, 代表假希瓦格亚科的新生. 结合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研究表明, 类的物种分异度与其在旋回层序中的产出位置关系密切, 受海平面特别是高频海平面变化控制明显. 在海平面快速上升形成的高频旋回下部单元, 类物种分异度小, 首现和末现物种数也较少; 在海平面缓慢下降形成的高频旋回上部单元, 类物种分异度增大, 首现和末现物种数也较多. 在三级层序的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等关键界面上, 类的物种分异度较低, 其上物种数呈增加趋势; 在三级层序内部, 海进体系域中类物种分异度不大, 而在高位体系域中类物种分异度增大. 二级海平面升降与高级别类单位的盛衰对应关系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太原西山七里沟晚古生代腕足动物群落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原西山七里沟晚古生代剖面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可识别出13个底栖生物群落。个体生态、行为习性、群落结构和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的研究表明,这些群落的生态位介于BA1-BA3之间。控制腕足动物群落分布和相互取代的最主要因素是相对海平面变化。由于海平面升、降变化的速度、幅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群落之间的这种相互更替既有突变的,也有渐变的,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旋回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个海水进、退旋回内。根据这些底栖生物群落生态位所显示的水深变化和剖面相序结构,该剖面本溪期至山西期共经历了11次海水进、退旋回,其中以庙沟期海侵规模最大,最大估水深10-20m,毛儿沟下灰岩与庙沟灰岩均为这一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哲斯敖包茅口期生物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哲斯敖包茅口期发育典型的生物礁。礁体呈东西向展布,在空间上可明显地划分出后礁相、礁核相及前礁相。礁核相包括礁坪带、礁冠带和礁前缘带。各相带相互位置关系表明当时礁体南侧为滨岸方向,北侧为广海方向。礁体中化石极为丰富,可识别出不同的生物组合。生物组合的空间分布明显受生物礁相带控制,它们之间均为横向关系,反映了生物组合与水动力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镇安西口上石炭统逍遥阶至下二叠统隆林阶的剖面上,区分出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团块颗粒灰岩和核形石颗粒灰岩6种主要的碳酸盐岩微相类型。通过详细的微相特征分析,确定了碳酸盐岩沉积过程中的水动力状况和相对水深变化趋势,识别出低能潮下型碳酸盐旋回A1、A2及高能浅滩型碳酸盐旋回B1、B2两类4种高频旋回。根据这些高频旋回在剖面上的有序叠置型式,将镇安西口地区的上石炭统逍遥阶至下二叠统隆林阶划分出12个四级层序和5个II型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反映了这一地区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隆林期曾发生过12次四级相对海平面波动和5次明显的三级相对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