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7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遵义铝土矿成矿区是贵州省的主要成矿区之一,其铝土矿层大多赋存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文章运用薄片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含量及晶体形态,认为铝土矿成矿过程中不同层位一水硬铝石的晶体形态有所差异,且一水硬铝石含量与粘土矿物及石英含量均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时,分析含矿岩系组构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得出,遵义仙人岩、后槽和新站3个矿区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极有可能同源且与其基底有关,成矿过程中成矿母岩在氧化还原条件交替的沉积环境下经历了较为充分的均一化,反映了成矿过程与古风化壳作用的一致性。上述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标志对铝土矿的找矿和选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2.
滇-黔边境鲁甸沿河铜矿床矿化受二叠纪玄武岩最上部古火山口相角砾凝灰岩-气孔状熔岩和上覆宣威组碳泥质层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氧化铜与辉铜矿。自然铜呈板片状、网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阳起石化、沥青化、硅化和沸石化密切相关。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寻找沿河式铜矿应关注以下重要问题:①地球化学急变带所确定的岩石圈不连续界面控制了峨眉山玄武岩裂隙式喷发;②古火山口相从苦橄质到安山质高分异岩浆喷发;③火山口环境联系下的贫硫、贫酸根同生热液活动;④富有机质地层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强还原性环境;⑤脆韧性断裂带的发育导致矿体的进一步富化。  相似文献   
63.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4.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东秦岭地区发育的73个有代表性的花岗岩类岩体的岩石化学成分。通过其中的600多件标本分析对比,确认四类不同成因系列的花岗岩(分别是S型、I型、A型、M型)有着不同的岩石化学组合特征,根据这些特征着重讨论元素共生组合及岩浆演化规律。通过多方面的岩石化学分析,得出各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所对应特征元素分别是:S型(SiO_2);I型(K_2O);A型(SiO_2、K_2O、Na_2O);M型(CaO、MgO、FeO)。并且对岩石的碱性程度、氧化还原环境、铝指数、钙指数、钾指数等作了相应的研究,列出了岩石化学成分平均值。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东秦岭南沟钼矿床开展成矿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南沟钼矿床侵入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高硅(71.79%~78.09%)、低钛(0.112%~0.268%)、富铝(11.69%~14.89%)、富碱(Na2O含量为2.21%~4.26%,K2O含量是4.01%~7.57%,K2O/Na2O在1.07~3.42之间)、Mg#低(16.44~42.50)、贫钙(0.2%~1.54%)。南沟矿区侵入岩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有弱的铕负异常,δCe有强的负异常,样品的Ce负异常可能是具有Ce负异常的沉积物俯冲重熔所致,反应了形成花岗岩的源区物质可能为俯冲的海相沉积物源的特征,且具有还原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图解与上地壳配分模式十分相似,也指示了花岗岩的物源区有大量的上地壳物质参与。南沟钼矿区侵入岩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具有较高浓度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等),具有相对低含量的高场强元素(HFSE:Zr、Hf等),过渡金属含量变化较大,明显富集Cu,Sc,Co。本区侵入岩贫Ba、Sr,富Rb、K。壳型花岗岩类Ba、Sr含量低,Rb含量高,而幔源型或壳幔同熔型花岗岩的Ba、Sr含量高,且贫Rb,指示本区含钼侵入岩多具有壳源物源的性质。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图解指示这些含钼岩体主要为同碰撞花岗岩和后碰撞花岗岩。利用锆石LA-ICP-MS法测定了东秦岭南沟钼矿区两个相对独立的白石尖和马脖壕两个矿段含矿侵入岩体的U-Pb年龄,同时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方法直接测定上面两个矿段的成矿年龄。高精度的锆石LA-ICP-MS研究表明:白石尖矿段花岗岩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7±5.7Ma(MSWD=1.6),马脖壕矿段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9.8±4.1Ma(MSWD=1.17)。由此可见南沟钼矿区至少有两期岩浆活动:1)早古生代晚奥陶世(约451Ma)第一次岩浆活动;2)中生代早白垩世(约109Ma)第二次岩浆活动。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研究表明:白石尖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03±17Ma(MSWD=0.84),马脖壕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107.08±0.61Ma(MSWD=0.96)。综合上面两种同位素年龄数值结合地质情况表明:南沟钼矿区白石尖矿段和马脖壕矿段为同期形成,都为燕山期,对应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后的东西向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本文在准确厘定成岩成矿年龄的基础上,结合区内花岗岩和钼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东秦岭钼矿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地球动力学背景,建立了钼矿成矿模型,提出了区内钼矿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66.
贵州黔西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发现富镓矿化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黔相邻地区大面积分布有上二叠统宣威组,其底部含有碳质页岩(岩石组合特征类似于黑色岩系)。碳质页岩夹层中富含稀土矿物和菱铁矿、赤铁矿以及黄铜矿,是重要的含矿层位。由于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最近我们对贵州省威宁西部宣威组碳质页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通过沉积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分析,发现碳质页岩层中富含稀散元素,在所有样品中,Ga含量大于页岩型镓矿床边界品位,具有广阔的成矿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7.
针对目前水情信息管理的不足,基于MapGIS平台,采用C/S与B/S的混合模式,结合GIS、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C#、JavaScript等语言开发的一项关于水情方面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开发了水文工作中基础的以及最为重要的水情方面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将提供更及时、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为水文管理和防洪抗旱等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8.
东秦岭钼矿床及其深部构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秦岭地区分布14个大型、中、小型的钼矿床,构成了长200 km、宽20 km的巨量钼矿化集中区.根据对钼矿床特征分析,矿床形成在燕山期活动的中酸性小岩体内部、接触带和外围,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岩,它们具有较高的酸、碱和钾含量特征.主要的矿床类型有:①斑岩型钼矿;②斑岩-夕卡岩型钼矿;③夕卡岩型钼矿;④爆破角砾岩型钼矿;⑤热液脉型钼矿.尽管这些矿床类型不同,但是他们都与花岗斑岩的活动有关,深部格子状构造控制了一系列中酸性花岗岩浆的侵位和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岩石化学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的侵位与空间分布受同一个区域构造带(华并陆块南缘)控制,构成一个区域性的富碱岩浆岩带。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岩石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1)碱性岩类,即含有似长石或碱性暗色矿物的正长岩类;(2)碱性花岗岩类,包括钠铁闪石花岗岩及孪生的钾长花岗岩类;(3)石英正长岩类,包括碱性长石为主的石英正长岩、英碱正长岩和花岗正长(斑)岩类。根据富碱岩浆岩带的岩石化学特征,自北而南可以划分为三个亚带:北部碱性岩亚带,以SiO2饱和而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中部碱性花岗岩亚带,以SiO2强饱和而A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和大量石英为特征;南部石英正长岩亚带,以SiO2和Al2O3都饱和但CaO强烈亏损,缺乏Ca质斜长石,出现碱性长石占长石总量的绝对优势(一般>95%)为特征。三个亚带富碱岩浆在化学成分方面虽有差异,但共同具有富碱高钾钙征,ALK=10-15,K2O含量范围5%-15%,K2O/Na2O=1.26-8.30。  相似文献   
70.
东秦岭灰池子花岗岩成岩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池子岩基定位于东秦岭加里东沟-弧-盆褶皱系内的古岛弧带中,属于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机制为:加里东晚期,华北古板块南侧的东秦岭沟-弧-盆体系活动大陆边缘闭合,岛弧带内产生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随着上冲岩片的逆掩叠置,下滑岩片的温度升高而发生强烈的脱水、去碱和去硅作用。在逆冲带强大压力作用下,这些饱含碱和二氧化硅的热流体被从下滑岩片中逐出,升腾至上覆岩片,上覆岩片被浸润而发生深刻的交代-重熔作用,最终形成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的同类型花岗岩相比,灰池子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其原因在于两造山带内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源岩的性质影响和制约着由其改造而成的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