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近年来勘查工作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北部新发现了一系列富银铅锌矿床,如亚贵拉铅锌矿、则学铅锌矿、纳如松多铅锌矿、斯弄多铅锌矿、蒙亚阿铅锌矿等,部分矿床已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控制资源量已超过1000万吨.  相似文献   
22.
利用1970年以来积累的仪器记录地震目录资料,基于G-R关系的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应变积累释放分期特征及其所处的应变状态。结果表明,块体周缘的应变积累释放具有明显的两阶段分期特征,其周缘整体的应变释放和积累的分界线大致在公元2000年左右。块体周缘以及块体北缘、东缘、西缘目前均处于应变积累状态,应变积累时间均超过10年,未来将进入应变释放阶段,应变释放强度最大的为块体北缘、其次是块体的东缘和西缘;释放的应变量分别相当于6.5级和6.0级左右地震强度。南缘仍处于应变积累释放的起伏阶段。  相似文献   
23.
青龙岩体位于冈底斯带北麓,是班戈-嘉黎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白垩纪早期,SHRIMP锆石U-Pb 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3.1Ma±3.4Ma,该年龄反映了青龙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该岩体具有正常的SiO2含量,较低的K2O/Na2O比值,为弱过铝质岩石。该岩体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较弱。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该岩体表现出强烈的Nb、Ta、Ti、Y负异常,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初步研究,认为青龙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俯冲背景,为与板片俯冲作用有关的同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24.
25.
随着GPS现代化的实施和欧洲Galileo计划的实行,多频数据组合逐渐成为卫星导航定位的发展方向。针对关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多频数据组合的研究较少这一现状,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并在分析BDS三频数据线性组合的数学模型和确保模糊度参数整数特性的基础之上,给出了BDS三频数据线性组合的优化选取标准;然后从消除或减弱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和观测噪声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BDS三频数据线性组合系数的优化选取问题;最后通过MATLAB模拟,给出了一些典型的组合,分析了它们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张建中  张珂  郝美仙  张晖  王鑫  翟浩 《中国地震》2021,37(3):671-680
以敖汉旗地区震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2018—2019年的震相观测报告,分别利用单纯型定位法、Hypo2000定位法和双差定位法对其进行重定位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差方法的定位精度最高。根据双差方法定位结果,敖汉旗的震群在赤峰?开源断裂的南北两侧均有1个集中分布区,2个区域的震源深度范围均为4~12km;其中,73%的地震位于断裂北侧,震中位置沿NW?SE向呈条带状展布,延伸长度约6.8km,震源深度由西向东逐渐变深、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再变浅;而断裂南侧的地震其震中位置聚集呈簇状,SN向最大扩展长度约0.98km,震源深度无明显沿EW或SN方向的变化特点。敖汉旗震群的精定位结果与对该序列地震空间分布特点的认识,可为该地区发震构造的研究与三维精细速度结构的建立提供更为精确的震源参数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应法国气象局邀请,并报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上海市气象代表团由张土祥副局长率队一行6人(其中一人为上海市公安局应急联动中心副主任),于2008年12月8~14日对法国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及其在相关部门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8.
<正>一幢“单门独户”的房子同样是位于安置地,外观与普通农房无异,却由于拥有了“国有划拨”的身份,在法律意义上具备了上市交易的可能。其产生既有客观条件的约束,又有主观因素的推动,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争议和纠纷,最关键的是其不符合中国土地制度安排的逻辑起点。本文旨在理顺其逻辑脉络,探讨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现实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各向异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测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区域小地震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了地壳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根据15个台站161个有效地震记录的分析,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的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E44.4°±38.4°,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1.7±1.6ms·km~(-1).研究区域的快剪切波偏振显示出两个优势方向,一个是NE方向,另一个是近NS方向.区内的逆冲凸起与走滑正倾断层构造对剪切波分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造成了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复杂分布,反映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受到区域应力和构造共同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快波偏振特征有NE和近NS两个优势偏振方向,其东区与西区的快剪切波偏振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东区的第一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第二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NS;西区的第一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EW,第二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NS.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可能总体上为近NS方向,但空间分布有差异,东区NE方向的优势偏振与西区近EW方向的优势偏振更可能反映了断裂与构造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快剪切波偏振特征显示出非常清楚的NE向的优势偏振方向,近NS向的优势偏振方向则不太明显,反映出该地区复杂构造对各向异性分布的影响.慢波时间延迟呈现出西低东高的特点,时间延迟的高值出现在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东部,时间延迟的这种西低东高的各向异性强度变化,可能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西强东弱的特性.  相似文献   
30.
内蒙古数字化记录近震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测震台网2008年以来速报的346次地震(包括天然地震与爆破、塌陷)进行统计,以典型震例,分区域、分类别总结震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利用典型震例与波形互相关性在未来地震定位与震相精确识别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及利用非常规震相(sPn震相)准确测定震源深度的应用前景。通过以上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内蒙古地震速报和编目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