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36篇 |
免费 | 1669篇 |
国内免费 | 18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61篇 |
大气科学 | 1170篇 |
地球物理 | 1459篇 |
地质学 | 5238篇 |
海洋学 | 1205篇 |
天文学 | 140篇 |
综合类 | 645篇 |
自然地理 | 11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356篇 |
2021年 | 351篇 |
2020年 | 282篇 |
2019年 | 336篇 |
2018年 | 341篇 |
2017年 | 234篇 |
2016年 | 214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456篇 |
2013年 | 378篇 |
2012年 | 356篇 |
2011年 | 355篇 |
2010年 | 380篇 |
2009年 | 369篇 |
2008年 | 396篇 |
2007年 | 418篇 |
2006年 | 397篇 |
2005年 | 434篇 |
2004年 | 358篇 |
2003年 | 367篇 |
2002年 | 270篇 |
2001年 | 248篇 |
2000年 | 312篇 |
1999年 | 347篇 |
1998年 | 320篇 |
1997年 | 351篇 |
1996年 | 348篇 |
1995年 | 320篇 |
1994年 | 313篇 |
1993年 | 278篇 |
1992年 | 278篇 |
1991年 | 277篇 |
1990年 | 224篇 |
1989年 | 195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95篇 |
1986年 | 81篇 |
1985年 | 79篇 |
1984年 | 63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41篇 |
1981年 | 42篇 |
1980年 | 35篇 |
1979年 | 18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22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892.
雷达卫星SAR与防卫气象卫星SSM/I对渤海海冰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雷达卫星(RADARSAT)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防卫气象卫星(DMSP)特别微波成像辐射计(SSM/I)在1999年1月23日同一天对中国渤海区域海冰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主动SAR与被动SSM/I的组合研究.用一层海冰电磁散射辐射的建模与数值模拟,分析了中纬度渤海沿岸海冰的特征性变化,提出用SSM/I辐射亮度温度的散射指数、极化指数、极化比率来识别渤海海冰;用RADARSAT高分辨率SAR数据(水平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对渤海海冰物理特征进行识别与分类.这些特征指数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的相关变化可有效地应用于渤海海冰的监察. 相似文献
893.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植物化石7属11种,即Tingiacarbonica(Schenk)Hale,TpartitaHale,PlagiozamitescfoblongifoliusHale,SphenopterisnoriniHale,SnystroemiSze,StenuisSchenk,PecopterisandersoniHale,PlativenosaHale,Taeniopterissp,Caulopterissp,PterophylumdaihoenseKawasak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化石均为华夏型分子,可以和华夏植物区的一些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根据植物群的总体组成,该区山西组植物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二叠世早期,大致相当于阿谢尔期(Aselian)至萨克马尔期(Sakmarian)。 相似文献
894.
895.
从地图看中国南海海域疆界线的形成与演进——中国南海九条断续国界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诸多岛礁是中国最早发现的领土,南海九条断续线是中国海域疆界线。南海九条断续线的形成与演进,既是重要的海洋地缘政治问题,也是维护国家主权权益和岛礁保护与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南海断续国界线形成的历史线索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尚未拓展的领域。地图是国际上确认领土的一种证据,除了用文字进行阐述外,着重利用地图本身特有的功能来反映这条界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条疆界线的形成分为雏形期、形成期、成型期3个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出现在南海的中国海上疆界线的时期,为疆界线形成的雏形期;20世纪30年代为南海疆界线的形成期;20世纪40~50年代,为南海海域疆界线的成型期。从以上时期的地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到这条海上疆界线的"连续线"和"断续线"2种画法。同时从地图发展上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条疆界线由11条线演变成为现今的9条线。这条海域疆界线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说明了南海9条断续海域疆界线内的岛礁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南海9条断续海域疆界线是中国海上国界线。 相似文献
896.
897.
898.
青藏高原腹地现今构造活动强烈,为了解强烈构造活动下的应力背景,我们在五道梁、风火山、雁石坪和安多不同构造部位的四个测点采用压磁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现场应力实测工作,测量深度12~20m.测量结果表明, 最大主应力方向总体为北东向,与地质、地震以及大地测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本吻合;最大主应力量值为3.6~6.8MPa(安多测点除外),与其他地区测量结果相比,属于中等偏高;安多测点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最大主应力量值为8.1MPa,与其他测点有较大差别,反映了板块缝合带附近现今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99.
本文讨论了弹性波瞬态传播问题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及当前存在的实际困难.针对要求计算机内存大和计算时间长的问题,采取了改进措施.由于采用了集中质量矩阵和修正的中心差分时间积分显格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大为减少;由于采用结点定位法,最适合用于目前发展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可使计算速度大大增快;还采用了有效激发震源法,有效激发区是随时间步进的增加而逐步增大,这不仅能节省计算时间,而且使波场的传播过程一目了然,本文计算了由两种介质组成的三维楔形问题,得到若干典型剖面的瞬时波场图及随时间变化的合成地震图. 相似文献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