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639数值产品对影响新疆主要系统的预报检验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T639L60模式2009—2010年1°×1°分辨率72 h预报时效内的高度场预报产品及ECMWF客观分析场,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新疆主要天气影响系统(西西伯利亚低槽、乌拉尔大槽、北方横槽和中亚低值系统)数值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检验。主要从影响系统生成时间、中心强度、槽线位置、移动速度4个方面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T639模式对新疆影响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尤其对48h内的预报能力非常高。但因影响系统和预报时效不同其预报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对越深厚的低槽系统,T639模式的预报效果越好;T639产品对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乌拉尔大槽出现时间预报偏早的较多,而北方横槽和中亚低值系统偏晚的多;对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中亚低值系统槽线位置预报偏快的较多,而乌拉尔大槽和北方横槽偏慢的多。  相似文献   
72.
73.
74.
作者通过对准噶尔地块的岩脉采样的古地磁研究以及大量地质资料,确认了准噶尔地块在早二叠世位于北纬35°,与塔里木地块、哈萨克斯坦地块及西伯利亚基本上在同一纬度带中,作为劳亚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并对该区自早二叠世以来的构造变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利用调制比扫描方法,对1970—2019年华南沿海地震带5级以上中强震进行震前小震调制比全时空特征回溯性研究,分析区域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调制比高值异常对华南沿海地震带中强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调制比大于0.59且持续2个月则视为异常,高值异常空间尺度大于15 000 km2,中强震一般发生在异常开始2~15个月或异常消失1~10个月,震中位置大多在异常区域及周边120 km范围内的区域,震级与调制比演化时间、空间特征不存在严格的相关性。预测效能评估R=0.50,R0=0.27。通过震例回溯,调制比异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研判未来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位置。  相似文献   
76.
兴安油麻岭钨矿类型的多样性及成矿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麻岭是桂北猫儿山岩体南缘一处新发现的钨矿基地,其北部的牛塘界(中型)、鸭头水(小型)等矿床由于长期开采,矿山保有钨矿资源储量已近枯竭。钨矿体受花岗岩、接触带、地层层位、构造及NE向的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呈多样性,主要有石英脉型、花岗岩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内接触带花岗岩型及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有工业价值的主要是前三种,其中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内接触带花岗岩型为该区工作的主攻类型。钨矿化主要为白钨矿化和黑钨矿化。  相似文献   
77.
对燃煤电厂烟道气CO2的捕集进行了综述,并针对CO2的捕集方法(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法、低温蒸馏法)和燃煤电厂捕获技术工艺路线(如: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化学链燃烧技术及以煤制氢为核心的近零排放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8.
在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有机显微组分及其赋存状态研究的基础上,以场发射扫描电镜二维图像所展示的有机质纳米孔隙形貌特征为主要依据,将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纳米孔隙的成因类型划分为沥青球粒孔、气孔、铸模孔。分别论述了这3种纳米孔隙的成因、形貌、大小、演化、连通性、相互关系及其在页岩储层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的显微组分主要是沥青质体,气孔和沥青球粒孔均发育于沥青质体内部,形成于有机质降解和热演化过程,是页岩气生成、吸附和聚集的有力佐证与优先空间。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中,各种有机质纳米孔隙发育程度高,直接体现了强的生气和聚气作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综合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地壳与地幔结构、地球物理场特征,对青藏高原整体隆升的物理一力学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隆升、地壳短缩和增厚的动力学模式。论文对以下五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第一,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薄的岩石图结构、不同产状深大断裂以及推覆、切割和碰撞造山带的基本模式;第二,地震活动、断层面解与区域应力场;第三,板块运移与地体拼贴和大陆增生;第四,青藏高原隆升的物理一力学机制分析;第五,青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南部印度板块向北运移并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北部则受古亚洲板块阻隔并向南推移。在长期的碰撞与挤压作用下,造成了高原地区异常的地震活动和应力场,Lg波能量向南快速衰减和Q值向南递增,水热活动强烈和地壳“南热”、“北冷”及岩石围中“壳热”、“慢冷”的格局。喜马拉雅南、北麓重力未达均衡,高山仍在上升,沿雅鲁藏布江由深部上涌的蛇绿岩套长达1700km,一系列走滑断层的形成和强烈的形变,形成了南界恒河平原北缘、北抵雅鲁藏布江的宽约300~500km的碰撞挤压过渡带。基于此,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地壳短缩增厚的物理一力学机制为软流圈的拖曳作用,促使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长期的挤  相似文献   
80.
黔东地区典型构造样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黔东地区发育中、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和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变质岩, 存在多期次构造运动, 主要可划分为武陵构造旋回期、加里东构造旋回期、燕山构造旋回期和喜马拉雅旋回期。形成的典型构造样式分别有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逆冲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变质核杂岩构造及伸展剥离断层系、平行走滑断层系、地垒—地堑构造等。在不同的构造旋回期, 其构造样式的差异反映出了所处构造位置的不同, 进而在平面上反映出江南造山带是由不同时期的造山亚带组成且具有向东迁移的演化历史的复合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