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已有的低渗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难以满足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低渗透油藏精细评价与油藏开发需求的问题,通过恒速压汞、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开展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分析,优选储层品质指数、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主流喉道半径、平均孔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率共6个参数,基于灰色关联权重分析法建立北部湾盆地低渗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进而开展低渗透储量分类评价,为北部湾低渗透储量开发潜力和攻关方向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Ⅰ类与Ⅱa类为相对优质的低渗透储量,目前已投入规模开发;Ⅱb类与Ⅲ类为较难动用储量,需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与开发模式进行试验性开发;Ⅳ类储量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22.
北斗系统B1频点信号中,非同步轨道卫星发射的卫星导航信号调制有二次编码,使得导航数据内存在比特翻转现象,采用传统的卫星信号捕获方法导致捕获灵敏度下降。本文分析了比特翻转影响信号捕获灵敏度的原因,研究了不同导航信号数据段出现比特翻转的概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北斗系统B1信号可靠捕获方法。实测信号捕获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延安地区明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地区明代(公元1368—1644年)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时期干旱灾害等级、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的277年中,延安地区共发生干旱灾害91次,平均每3年发生1次。轻度干旱灾害发生17次,中等干旱灾害发生30次,大干旱灾害发生29次,特大干旱灾害发生15次,分别占到干旱灾害总数的18.7%、32.9%、31.9%和16.5%。大干旱灾害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次高是明代延安地区干旱灾害的突出特点,指示明代总体为干旱气候期。延安明代干旱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元1368—1420年,为干旱灾害少发期;第二阶段为公元1421—1520年,为干旱灾害多发期;第三阶段为公元1521—1617年,为干旱灾害少发期;第四阶段为公元1618—1644年,为干旱灾害多发期。各等级干旱灾害特别是大与特大干旱灾害显著增加,指示第二、四阶段气候显著变干,降雨量明显减少。延安地区明代出现了2个极端干旱气候亚阶段,分别在1480—1499年和1626—1641年之间,当时年均降水量比现今少200 mm左右。  相似文献   
24.
为了准确计算泥质砂岩储层的Qv,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计算Qv的方法,通过对56块同时具有阳离子交换量和孔隙度、渗透率数据的岩心样品的分析,建立了阳离子交换量与综合物性指数的关系模型。为了解决准确而连续地计算综合物性指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横向驰豫时间几何平均值求取Swanson参数、进而利用Swanson参数获取综合物性指数的方法。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法、自然伽马测井相对值法、自然电位测井图版法3种计算Qv的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4口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对处理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泥质砂岩厚层段,3种方法都可以简单而有效地计算Qv。与岩心资料相比,核磁共振测井法计算的相对误差为13%,自然伽马测井法计算的相对误差为19%,自然电位测井法计算的相对误差为22%;在砂泥岩薄互层,用核磁共振测井法计算的Qv比其它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更为可靠,更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5.
渭河流域汉代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冲  赵景波  张淑源 《地理科学》2011,31(9):1151-1156
通过对渭河流域汉代(202 a B.P.~220 A.D.)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区域该时期洪涝灾害等级、洪涝灾害的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汉代的423 a中,渭河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09次,平均每 3.9 a发生1次。轻度涝灾,中等涝灾,大涝灾和特大涝灾分别占到洪涝灾害总数的44.0%,24.8%,22.9%和 8.3%。渭河流域汉代存在两个洪涝灾害多发期,分别出现在49~10 a B.P.和91~130 A.D.。渭河流域汉代轻度和中度涝灾存在3~4 a的周期,大涝灾存在20 a左右的周期,特大涝灾存在着60~70 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26.
测井曲线受围岩影响分辨率降低,使得其测井响应值与地层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着薄储层的识别和挖潜.为了解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方法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将方法归纳为三大类:(1)基于测井原理的方法,此方法是目前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的主流方法,有地球物理意义,且理论成熟,易操作实现,但一般适用于处理线性响应曲线及感应电阻率曲线;(2)数学函数及公式方法,此方法有数学理论作为支撑,处理资料速度快,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但还需要更多理论的探索及研究;(3)时频分析及机器学习方法,此类方法种类多样,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在测井曲线分辨率提高上应用的不多,且需要多次实验才能确定最优分辨率.最后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了选择建议,该研究对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方法的优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7.
青海湖西吉尔孟附近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青海湖北刚察县吉尔孟乡草地土壤含水量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化等问题。研究区土层上部粒度成分以粗粉砂为主,下部以细砂为主。2009年该区草地土壤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60 cm左右。土壤上部含水量丰富,下部水分严重不足。在土层约80 cm深度之下出现了中等干层和部分严重干层。该区土壤干层的发育阻隔了大气降水向地下深处的入渗,属于异常水分循环类型。该区土壤水分处于负平衡状态,指示当地的降水量并不能充分满足草原植被生长的需要。吉尔孟乡土壤蓄水量较少,易于发生生态环境的退化。  相似文献   
28.
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简称钦杭结合带)是中国东南部一条最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其西段的位置和边界的划分方法,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大尺度卫星重磁资料为主,结合区域电性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对钦杭结合带的边界进行了识别和厘定。研究认为,钦杭结合带是江南造山带的南部边界,结合带南界为宁波—金华—上饶南—赣州北—郴州—北海东,北界为上海—湖州—鹰潭—临川—萍乡—衡阳—永州—桂林—梧州—钦州。在结合带两侧,无论是重力场还是磁力场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反映了扬子和华夏板块不同的物质组成和基底特征。钦杭结合带内地球物理场也存在局部差异,揭示了结合带经过多期次岩浆活动,在不同地段形成了不同组合的金属矿床和别具特色的钦杭成矿带。  相似文献   
29.
张冲 《气象》1978,4(2):28-28
当目标超过地面雷达固有的工作仰角时,测角误差显著增大,造成目标定位上的错误,不能完成雷达的正常工作,这就是雷达的盲区。对于701测风雷这来说,通常称之为最低工作仰角。  相似文献   
30.
欧才德  张冲 《气象》1982,8(2):22-22
欧才德同志来信提出了气压检定最大与最小变量之差以何为准的问题, 我们请张冲同志作了解答。现在刊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