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篇 |
大气科学 | 17篇 |
地球物理 | 8篇 |
地质学 | 18篇 |
海洋学 | 11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郯庐断裂带青峰岭断层上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一条古老而今仍在活动的巨型断裂带,它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对区域构造、沉积古地理、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和地震活动等有重要控制作用.其总体走向北北东,一般由2~4条或更多近于平行延伸的断层组成宽达10~40 km的断裂带,切穿中国东部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绵延2 400 km以上(方仲景等,1986).1668年7月25日8.5级强烈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中昌邑-大店断层(F1)上,造成了北起莒县南至郯城130 km的地震破裂带(李家灵等,1994;晁洪太等,1995).古地震研究表明,昌邑-大店断层(F1)上,全新世以来共发现了3次、震级相等于8级的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发生在距今3 500 a,重复间隔约为3 500 a(林伟凡,高维明,1987).安丘-莒县断裂(F5)没有参与1668年地震地表破裂,它是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层(郑朗荪等,1988;高维明等,1988;晁洪太等,1994),且被怀疑是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的地震断层(晁洪太等,1994).青峰岭断层段是安丘-莒县断裂的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活动强烈,但未发现全新世中晚期活动的证据(宋方敏等,2005).本研究通过对莒县青峰岭地震断层陡坎的考察,用探槽开挖、古地震标志(Yeats,1996;Anthony et al,2003;Klinger et al,2003;邓起东等,1984)识别、第四纪地层年代测试和确定古地震年代的逐次限定的方法(毛凤英,张培震,1995),确定了青峰岭地震断层上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年代和破裂参数,突破了郯庐断裂带中段北部没有强烈地震的认识,对郯庐断裂带中段北部潜在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2.
息烽磷矿是贵州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磷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矿层厚、品位高、断裂构造发育、叠层石丰富而独具特色。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从陡山沱组底到顶气候经历温湿—干热—湿热变化,海平面对应经历了海进—海退—海进,其内的磷块岩和磷质岩是在热水沉积作用、生物作用和正常海水沉积作用等共同作用下形成于前滨—临滨环境。综合以上,反演息烽陡山沱期成矿过程,发现矿床经历了“海进—海退—海进”三阶段成矿,在陡山沱早期海进阶段形成下矿层,随后的海退阶段和海进阶段形成上矿层。空间上,2矿层之间夹白云岩,且交于靠黔中古陆一侧,当第2次海进越过第1次海进的前滨—临滨位置后,只形成上矿层,是开阳、息烽磷矿床1层矿体形成的对应部位。瓮福磷矿床有2层矿体,对应处于经历了“三阶段成矿”的前滨—临滨部位,且瓮福磷矿成矿时的位置高程明显低于息烽磷矿、息烽磷矿略低于开阳磷矿,通过岩性特征对比,与实际基本吻合。因此,在对陡山沱期的磷矿进行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中,与息烽磷矿床相似的黔中及附近区域的动态前滨—临滨环境,均为磷矿床的找矿靶区,利用“三阶段成矿”形成相交的2矿层特点,可高效对已知矿床、矿化点和前滨—临滨带周围进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43.
干旱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以河南省为例,利用MODIS产品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构建表征区域干旱特征的植被供水指数(VSWIN、VSWIE),并与河南省1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数据计算的2000-2016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SWIE比VSWIN更适用于河南省干旱的研究;3个月和12个月尺度的SPI值与VSWI的相关性较高;从时间上看,河南省发生干旱频率较高,春旱和夏旱发生频率分别为0.33和0.30,总体干旱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春旱最严重的是2000年,夏旱最严重的是2014年;从空间上来看,豫北和豫西地区比豫南干旱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44.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受NE向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切割 ,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次级块体和滇中次级块体等南北 2个部分 ;各次级块体东边界断裂有规律地左旋滑动、西边界断裂的右旋滑动及其滑动速率值的差异 ,反映出新生代时期各次级块体作向SE的水平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其中 ,川西北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 1 4°/Ma ;滇中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3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约 1 5°/Ma。在滇中次级块体内部姚安、大姚、永仁、昆明北马街等地采集到约 90个古新世地层的定向样品 ,通过交变退磁和热退磁获得了它们各自的剩磁矢量 (实验磁偏角和磁倾角 ) ,由实测磁偏角与期望磁偏角相比可知川滇地区滇中次级块体中新世早期以来的顺时针转动累积量可达 30°~ 4 8°。次级块体的整体转动与块边活动断裂的左旋滑动符合左旋走滑断裂作用区块体作顺时针转动的运动学模式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随着位置服务的迅速发展,位置地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图产品,相比一般地图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而拓展了位置地图的研究领域和适用范围。为此,首先,本文通过情境理论,分析了其与位置地图之间的联系,指出情境建模在位置服务特别是位置地图应用中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目前的情境模型在移动地图服务中存在不同情境信息之间关联度不强、情境推理难以实现的问题,重点剖析活动信息在情境建模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活动分层的位置地图情境三层模型,研究了活动模型、行为模型和情境信息模型的研究内容及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活动模型与不同行为、行为模型与多种情境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形式化描述语言(本体)建立了位置地图情境模型的逻辑结构;最后,以用户去机场登机为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位置地图情境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47.
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方向逐渐由构造圈闭转变为构造岩性圈闭。对于构造岩性圈闭的落实,提高地震分辨率刻画单期河道,同时进行单期储层厚度的预测显得尤为关键。目前气田区常规地震资料不能满足单砂体描述的需要,储层预测方法主要依据地震属性与砂厚的相关性,包括多属性拟合、神经网络等,但是受到围岩的影响较大,目的层的地震属性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砂体的真实厚度。本文通过时变分频反褶积提高地震的分辨率,在地震上进行单砂体的刻画取得较好效果。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考虑围岩的属性,通过多属性智能融合来综合预测目的层的砂厚。针对西湖凹陷B气田,通过时变分频反褶积与多属性智能相融方法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目的层地震分辨率提升明显,H4层三期河道砂体刻画清晰,预测厚度误差在5m之内,有效指导了调整井的钻探,为剩余油气挖潜提供了有利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
兰州市冬季霾的统计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污染扩散方程,在分析了能见度与空气污染浓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兰州市冬季霾的统计预报模型。此预报模型既考虑了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浓度的作用,又考虑了气象条件的影响。利用兰州市2003—2008年冬季的能见度资料和同期兰州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要素、天气形势和T213数值产品,分析了霾的出现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发现哈密、敦煌、酒泉3站平均海平面气压与兰州市之间气压差增大或是兰州附近的气压梯度增加时,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发生霾的可能性较低;反之,容易出现霾。此外,通过逐步回归,最终确定了冬季兰州市霾的24 h预报方程。使用2009年数据进行试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此预报方法方便实用,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可以用于兰州市霾的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49.
对外开放港口达四十五个我国自1979年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对外国海轮开放港口逐年增加,到1987年10月为止,全国对外轮开放港口已达45个。这些港口为:上海港、张家港、江阴港、高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宁波港、舟山港、海门港、温州港、丹东港、营口港、秦皇岛港、大连港、烟台港,龙口港,威海港、青岛港、石臼港、岚山港、连云港、天津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武汉港、黄石港、城陵矶港、重庆港、福州港、泉州港、厦门港、汕头港、蛇口港、广州港、九洲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