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沙海区上层水体中的现代放射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在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获取的2002和2004年两个春季航次的28个浮游拖网站位,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沙海区上层水体中的现代放射虫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南沙海区春季两个航次放射虫属种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为主要优势种,但在主要属种组成及其丰度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年际差异。上层水体中放射虫丰度以及主要属种相对丰度在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分布变化也非常明显,表明南海上层水体中放射虫对夏季风爆发有响应;在夏季风爆发后放射虫总丰度明显增高,推测夏季风爆发后的海洋环境变化可能更有利于放射虫群的发育繁盛。但对造成放射虫在夏季风爆发前后分布差异特征的直接环境因素或其形成机制还有待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证实了T.octacantha和S.glacialis可以作为热带上升流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2002年南海南部春季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δ18O和δ13C分析,初步探讨该区有孔虫氧碳同位素的海洋环境指示意义及其与沉降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春季表层水体中Globigerinoides ruber (G. ruber)与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 sacculifer)的δ18O均值基本相似,相对它们在表层沉积物中的δ18O明显要小;但在表层沉积物中G. ruber 的δ18O则比G. sacculifer相对要小0.34‰.这种差异可能与G. sacculifer的配子生殖二次钙化以及2个种属的季节性差异有关.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P. obliquiloculata)的δ18O在沉积物和水体中均较G. ruber和G. sacculifer明显偏大,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P. obliquiloculata的δ18O在春季水体中比其在沉积物中平均约小0.7‰,差值较大,可能是因为P. obliquiloculata为冬季种,主要出现在冬季低温水体中.3种浮游有孔虫的δ13C以G. sacculifer最大,G. ruber次之,P. obliquiloculata最低,这种差异可能主要由属种间的生命效应所引起.表层沉积物中G. ruber和G. sacculifer的δ18O从区域的西北往东南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可能受区域年均表层水温西北低东南高的影响.在上升流发育区,P. obliquiloculata的δ18O和δ13C均明显偏高,其δ13C与水体营养的关系与南海北部的明显相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