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F- 的物质来源及影响F- 活性的各个化学指标入手 ,对全省 7个水文地球化学观测井进行分析并作出总体评价 ,指出ZⅢ - 6钻孔、华安汰内井、安溪魁斗井的F-在理论上可作为前兆特征离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现存分析预报体系存在的许多弊端及由此产生的后果,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把数据仓库、VPN技术引入地震系统,建立一个基于数据仓库并借助VPN技术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使已建的数字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进而提高分析预报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叙了2005年10月02日福州洪水对流体的干扰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地震预报的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制约地震预报的几个因素,指出应持乐观的态度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毕竟随着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及全球的高度重视高度合作,分析预报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抗震设防、震害预测、各种预警等减灾措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能使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被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5.
分析计算机技术目前在地震系统运用现状及现存的分析预报体系存在的问题 ,阐述建立数据仓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指出应用数据仓库和VPN技术可以提高观测资料的使用效率降低获取信息的代价、进行网上会商、提高分析预报的效率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水平和实效,在中国震例及日常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并在日常震情跟踪工作中进行检验,以2019年广西北流5.2级地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的异常与干扰及会商机制等进行反思。结果表明:①指标体系中的空间指标、地球化学指标存在应用的局限性;基于ML4.5震例基础上建立的震级强度指标在震级的判定上存在一定的偏差;②任何单一的预测指标用于地震预测时,都应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并结合多测项及其它学科资料进行综合判定,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判定结果;③空间分析不能只关注一条断裂带,应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对成组断裂带进行分析;④地震异常和干扰有时是共生或伴生关系,不能因周围有干扰就直接否定其构造成因;异常分析不能仅局限在省域范围,应加强片区内各省学科间的交流协作,搭建一个可以充分勾通、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华安汰内井水氡对闽台地震的映震特征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丽霞  郑永通  袁丽雯 《地震》2010,30(4):133-139
通过华安汰内井水氡对1987年以来福建地区ML4.5以上地震、 台湾地区MS7.0以上地震的映震特征分析, 认为该井水氡对福建和台湾地区地震的映震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其差异性表现为对福建地区的地震, 其异常特征一般表现为突跳及振荡, 且异常多发生在震前20天左右, 同时异常持续的时间也较短; 对台湾地区的地震, 其异常特征表现为高值异常且异常持续时间长, 异常多发生在震前11个月左右。 据此可以在华安汰内井水氡发生异常时对未来的发震地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19.
运用福建前兆观测台网资料,分析了形变应力场和水位震后效应场等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福建区域地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福建多次ML>4.5地震的孕育过程均伴随着形变应力及水位震后效应的成场.研究认为,当形变应力场与水位震后效应场的时空演化规律趋于一致时,这一区域就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背景条件,跟踪分析形变应力场及水位震后效应场的空间迁移规律,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的空间位置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期乌鸦咀泉异常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 ,通过对此次异常和以往异常进行对比分析 ,以及对不同位置水样进行对比观测 ,指出该异常由下水道污水引起 ,且此次污染源同以往不同 ,进而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几个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