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8篇 |
免费 | 173篇 |
国内免费 | 1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4篇 |
大气科学 | 146篇 |
地球物理 | 313篇 |
地质学 | 480篇 |
海洋学 | 152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15篇 |
自然地理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发生了3次重要海侵-海退事件及沉积演化过程,渤海南部多源河流三角洲对莱州湾沉积环境改变作用明显。本文选择莱州湾剖面进行沉积地层对比,结合调查资料和测试数据,初步建立莱州湾沉积地层格架,分析晚更新世以来莱州湾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发现,渤海南部中小河流与黄河泥沙为莱州湾沉积物的共同物质来源,二者在不同阶段分别对莱州湾沉积演化起主导作用。提出本区沉积地层具有分期性、分段性和相关性规律。在124.6~72.0 ka B.P.,60.0~24.4 ka B.P.和10.2~4.0 ka B.P.出现过3次暖湿期,分别对应沧州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向南退积为三角洲/潮坪—河流沉积;由陆向海,短源河流沉积贡献降低,黄河沉积贡献增加。在72.0~60.0 ka B.P.和24.4~10.2 ka B.P.出现2次冷干期,分别对应玉木早冰期和玉木晚冰期,河流相发育,三角洲进积。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大致经历了浅海相—三角洲—潮坪—浅海相—三角洲—陆相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992.
为比较中国南北方不同地理种群萱藻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本研究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实验室保存的野生萱藻种质为材料,比较了温度对中国北方(大连)、南方(温州)不同地理种群萱藻孢子附着、萌发及幼配子体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连萱藻孢子附着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4~18℃,最适温度为16℃,而温州萱藻孢子附着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20℃,最适温度为18℃;大连萱藻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18℃,14℃下孢子萌发率最高,实验第9天萌发率达到(19.62±0.78)%,温州萱藻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2~18℃,16℃下孢子萌发率最高,实验第9天萌发率达到(19.94±1.45)%;大连萱藻幼配子体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16℃,最适温度为12℃,该温度下培养30 d幼配子体长度为(0.50±0.03) mm,温州萱藻幼配子体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2~16℃,最适温度为14℃,该温度下培养30 d幼配子体长度为(0.41±0.01) mm。 相似文献
993.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址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1996年、2003~2007年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分布数据,计算巢址分布的质心、巢址的空间离散度,分析了巢址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统计了巢址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高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遇到严重的干扰,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址的质心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内,每年的偏移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内部;而在受到火灾干扰的2005年,丹顶鹤巢址的质心几乎迁出了核心区.扎龙湿地丹顶鹤巢址空间分布在此期间具有聚群的特征,2005年以前,丹顶鹤营巢距离逐年缩小;而2005年以后营巢距离又有所增加.丹顶鹤巢址分布在高程142~148 m的占92.03%,而芦苇沼泽分布在高程142~148 m的占82.04%;丹顶鹤巢址分布于坡度小于0.25°的占90.93%,芦苇沼泽分布在坡度小于0.25°的占87.31%;芦苇沼泽和丹顶鹤巢址在高程、坡度上的分布相关性较强,说明芦苇沼泽是扎龙湿地丹顶鹤营巢的重要生境.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区域重力异常蕴含丰富的断裂构造特征信息.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_THDR)和剖面2.5D重力异常反演方法对北京平原区高精度区域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了主要断裂构造平面位置、长度、规模、汇交关系及深浅延伸特征,分析了利用重力异常识别断裂的效果.结果表明:(1)北京平原区NE向断裂平面延展长度大、连续性强,NW向断裂分段性明显,连续性弱,但NW向断裂对NE向断裂有切割改造迹象.近EW或SN向断裂分布较为局限.(2)主控断裂平面和垂向延伸特征差异明显,顺义断裂、孙河断裂、永定河断裂等为盖层断裂;南口断裂、孙河断裂西段、二十里长山断裂和张喜庄断裂为基底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南段、南苑—通县断裂、礼贤断裂、夏垫断裂和皮各庄断裂东段为地壳断裂.(3)利用NVDR_THDR峰值异常带的连续性、幅值、宽度及错切关系可有效识别断裂的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小波变换获得的不同深度等效层异常结合2.5D剖面反演可有效研究断裂在基岩内部的深浅延伸情况,但重力异常的垂向分辨能力弱,断裂在新生界内部延伸特征需结合其他地质资料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997.
按照常规技术进行马氏珠母贝插核育珠,在手术后第1、3、7、15、20、30和60天解剖剪取珍珠囊,利用H E染色等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马氏珠母贝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珍珠囊表皮细胞来自于移植细胞小片的表皮细胞;在水温27℃条件下,插核后1~3 d来自育珠贝的游走细胞逐渐将细胞小片包围;插核后7~15 d,珠核表面密集来自育珠贝的游走细胞;插核后15~20 d,细胞小片外表皮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珍珠囊表皮细胞和细胞核均呈扁平状;插核后20~30 d,扁平状珍珠囊表皮细胞逐渐转变为高柱型,并分泌形成透明的壳皮层物质;在插核后第60天,已形成具有分泌珍珠质功能的扁平状珍珠囊表皮细胞,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近圆形。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了实现声波测井的周向分辨能力,提出了可应用于声波测井的、具有周向辐射指向性的相控圆弧阵声波辐射器方案.声波测井圆弧阵发射换能器由多个压电振子沿着圆周排列,通过控制各个振子的激励时间可以实现向某个方位方向的声波辐射.本文以自制的28阵元相控圆弧阵为例,理论和实验研究了相控圆弧阵的辐射指向性及其与阵元个数、声波频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声波测井频率范围内,随着工作阵元个数和频率的增加,圆弧阵辐射声波的周向指向性增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取得了相一致的结果.与现有的声波测井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声源相比,在井下采用相控圆弧阵作为声波辐射器可以真正实现方位声波测井,在各向异性地层评价、定向钻井和井间地层评价等石油工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活体肺部组织的三维重建对医学解剖和临床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活体肺器官三维重建存在的困难,在图象预处理和重建方法上,采用了一系列新颖的技术,首次得到了能进行剖割,旋转,透明和彩色明暗化的肺部及其内部管道的三维显示。临床评价说明,重建结果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