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在宜昌黄花场剖面弗洛期原Oepikodus evae带牙形刺生物地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等讨论了Stolodus stola,L.gladiatus,O.intermedius,Oepikodus communis,Prioniodus honghuayuanensis等重要的多分子器官种分类问题。认为Oepikodus evae带上部时限范围内并未见Oepikodus evae分子,所以与国际地层指南(2000)关于间隔带和延限带的含义相悖。本文通过对黄花场剖面牙形刺样品补充采样、系统检查和厘定原O.evae带内一些牙形石属种分类,分析了牙形刺垂向分布特征。厘定了原Stolodus stola亚带的首现层位,修订了原Oepikodus evae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以牙形刺带分子首现为标志,将红花园组上部—大湾组下段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间隔带和3个亚带。其中4个间隔带为:Prioniodus honghuayuanensis带,O.evae带,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和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其中Prioniodushonghuayuanensis带,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为新建化石带。并在Trapezognathus diprion和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时限范围内划分3个亚带:Stolodus stola亚带,Oepikodus intermedius亚带,Microzkodina sp.A.亚带;其中Oepikodus intermedius亚带,Microzkodina sp.A.亚带为新建亚带。由于黄花场剖面中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时限范围内发现丰富的Reutterodus andinus,Oepikodus intermedius,Juanognathus variabilis等暖水型牙形刺,故此这两个间隔带可为北美中大陆地区同期地层划分对比提供良好的标准。这一划分方案也为进行洲际间不同生物地理分区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622.
依据2019年8月份莱州湾表层沉积物及大型底栖生物资料,分析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对底栖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 显示,莱州湾沉积物分为砂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4种类型,以砂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平均58.96 μm;共采集大型底栖生物7门113种,主要种类为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不同粒度的沉积物中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密...  相似文献   
623.
涠洲岛由距今2.6~32.3Ma的新近纪海底火山中心式爆发形成,火山岩形成后经历了剥蚀、再沉积、构造运动及海浪侵蚀,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现象保存完好、生动多样。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环境宜人,是科研、教学、科普、旅游度假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624.
文章依据2018年8月长岛海域表层海洋沉积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通过单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各种元素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岛表层沉积物各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P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s、Cr、Cu、Cd、Zn、Pb、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Hg,重金属指标污染情况较理化指标严重;全部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05,属低生态风险;Cd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为47.0%,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长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元素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大气沉降、海上交通排污带来的重金属污染;②周边区域的养殖面源、生活污水污染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③煤矿和金矿等矿产资源开发等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