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篇 |
大气科学 | 29篇 |
地球物理 | 37篇 |
地质学 | 219篇 |
海洋学 | 42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2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大兴安岭富西里地区赞岐岩—(石英) 二长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富西里地区出露一套侵入岩(辉长岩、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与新元古代兴华渡口岩群相伴。二长闪长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赞岐岩(sanukite)相似,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815.4±6.2 Ma,表明成岩时代为新元古代。大兴安岭北部出露的额尔古纳地块是由新元古代兴华渡口岩群与相伴出露的新元古代侵入岩共同构成,二长闪长岩所具有的赞岐岩(sanukite)的地球化学特征,提示额尔古纳地块在新元古代就进入了现代类型板块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72.
173.
高庙子膨润土作为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首选缓冲/回填材料,其屏障作用的长期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探究存在侵蚀风险的流塑态膨润土在静置过程中强度(以下简称凝结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变化机理,采用流变仪测定了不同静置龄期高庙子膨润土的剪切强度。基于膨润土颗粒间键的破裂与重建的动态平衡研究,改进了拉伸指数模型,以反映流塑态膨润土强度随时间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静置时间延长,膨润土的微观结构逐渐趋向均匀。电解质含量极低的膨润土试样,颗粒会趋于片架搭接,强度会有明显的提升;电解质含量较高的膨润土试样颗粒始终为平行搭接,强度较低且基本保持不变。同时,本研究可与普通黏土的触变硬化研究相互借鉴,并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的设计、施工及长期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4.
175.
基于2012年8月12日至9月5日中国南海海洋湍流微结构剖面仪(Turbo Map)观测资料和温盐深剖面仪(CTD)资料,对南海中南部海域上层500m以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南海次表层高温高盐的水团和中层低温低盐的水团构成的垂向温盐环境,利于在该深度范围内盐指的发育。通过盐指与湍流相关参数的计算,评估了盐指在南海上层跨越等密面混合的作用。结果表明南海中部(18°N)相对于南海南部呈现高的温度耗散率(χ)、高的混合效率(Γ)、低湍动能耗散率(ε)及低浮性雷诺数(Rε)等特征,即中部盐指信号明显强于南部。但整体海域仍然呈现出"低Γ;高Rε"的湍流特征,表明盐指对混合的贡献较小,南海中南部的上层混合还是以湍流混合为主导。另外,南海南部的混合强于中部,且呈现出整体水柱均具有较强混合的特征,其原因可能和内潮与南部相对较浅而复杂的地形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6.
177.
178.
胜利油田三维地震技术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从常规三维地震、二次采集三维地震发展到了高精度地震,目前正处于高精度向高密度地震过渡阶段.如何实现陆上高密度地震,国际上目前存在着两条技术路线,其一是以美国斯伦贝谢公司Uni Q为代表的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其二是以PGS公司HD3D技术与CGG公司的Eye-D技术为代表的模拟检波器组合高密度地震技术.从2005年开始,胜利油田先后在垦71、罗家、义东、东风港等区块开展了高密度地震技术攻关,分别采用DSU3单点数字检波器、动圈检波器小组合、自主研发的陆用压电单点检波器接收,井炮震源激发,采用小面元网格、高覆盖、高密度观测,三维炮道密度均在100万道/km~2以上,罗家高密度三维最高达到了358.4万道/km2.对比分析不同技术方案与效果发现,地震剖面横向分辨率均有大幅度提高,数字单点与陆用压电单点接收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提升明显,动圈检波器组合接收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提升有限.综合考虑东部近地表条件、激发接收条件、施工效率、施工成本等因素,现阶段在胜利东部探区使用陆用压电单点检波器开展高密度地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9.
PSInSAR技术克服了图像失相干和大气影响等限制因素,扩展了DInSAR在提取大面积微小形变上的应用,但基于亮度离散度和先验形变模型的PSInSAR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相位空间相关性分析的PSInSAR技术通过分析相位各个组分的空间相关性,完成PS的选择和形变信息提取,可以在没有亮散射体的情况下选取PS点和提取各种地表形变信息,且不受先验的形变时间模型限制,可应用于各种形变研究。该文以天津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实践为例,描述了该方法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利用14幅ENVISAT SAR数据,得到了较好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0.
基于地物光谱特征的成像光谱遥感矿物识别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成像光谱技术是遥感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 ,它是在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上 ,集图像、光谱于一体的具有高光谱分辨率的纳米遥感技术。文中从岩矿光谱特性的研究入手 ,通过光谱特征识别准则 ,利用机载的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成像光谱 (HyMap)数据 ,开展成像光谱遥感矿物识别的试验研究。试验识别的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橄榄石、绢云母、滑石、石膏及黑云母等。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矿物光谱特征分析与其识别原则进行成像光谱遥感矿物识别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 ,基于地物光谱特征进行成像光谱矿物直接识别确实可行 ,有利于矿产资源评价中成矿物源和矿化蚀变信息分析。 相似文献